新课改中历史教学之浅谈

2016-05-14 20:10刘晓霞
新一代 2016年5期
关键词:课改历史教学整合

刘晓霞

摘 要:如何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新课改历史教学特点和学习特点,渡过学习历史的难关,就成为高一历史教师的首要任务,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好奇心出发,通过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理解新事物的欲望。重新整合教材内容,把教学内容系统化,使之有利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历史教学;课改;整合

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难教难学,一直是困扰着教师和学生的问题。很多刚进入高中的学生反映高中历史一学就会,一用就错,一放就忘,如何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新课改历史教学特点和学习特点,渡过学习历史的难关,就成为高一历史教师的首要任务,我就结合自己的实际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缩短适应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十六七岁的学生来说,他们对新事物的渴求心理和好奇心是成人所不能比的,这也是我们解决难题所必须利用好的积极心理因素。因而,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好奇心出发,通过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理解新事物的欲望。

首先:通过制造悬念激发学生的兴趣。设置悬疑,能集中学生的有效注意,让他们以急于释疑的心情进入学习状态,对探究的过程、结果产生兴趣。

其次:通过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的兴趣。新教材本身就有一个特点,即把现实主题与高中历史课程相联系,使学习内容比较符合时代特点。因而高一的历史教学要注意联系实际和联系生活,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的活跃。

再者: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肯定和鼓励学生的丝微成功。当学生在学习中取得成功时,当学生的不同观点得到教师赞许时,心理上会出现成功的喜悦。教师要及时地给予肯定鼓励,给予成功的满足感,对于基础差的后进生尤其如此,哪怕是他们的进步极小。

二、整合教材,帮助学生构建历史知识体系

新课程标准下的教材观认为,教材不再是历史教学的唯一依据,而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一种课程资源,广大教师可以在课改理念和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用好教材,用活教材,这种新教材观为高中教师从教学实际出发,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组合提供了依据。教师要很好地处理教材,重新整合教材内容,把教学内容系统化,使之既有利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又有利学生过程与方法的掌握,还有利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如在讲“希腊的民主政治”时,教材原来的体系是:(一)希腊文明的摇篮;(二)雅典民主的确立(三)雅典民主的黄金时代;鉴于历史教材是历史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就不可丢之一边;但又只是一种重要资源,就不可视为圣经。由此,我们对“希腊的民主政治”进行了这样的整合:

(一)希腊文明的源起:1.希腊文明的摇篮;2.希腊的“城邦制”。

(二)古希腊民主政治制的演变历程:

1.梭伦改革——奠定基础;

2.克列斯提尼改革——确立雅典民主政治;

3.伯利克里改革——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

4.民主制的衰弱——原因。

(三)对古希腊民主政治的评价——产生的条件、内容、作用、局限性和实质。

这样的整合,将零乱知识系统化,教材内容结构化,把知识要点全部交给学生,为学生认识和较准确地掌握教材内容提供了依据,既表现了该章的知识结构,又是课后练习中问题的提示;既揭示了教材的内在联系,又具有归纳、演绎的特征,同时能帮助学生透过历史现象认识事件本质,有利于学生理解记忆和系统掌握历史知识,形成规律性的认识,也有利于学生分析、概括能力的提高。

三、渗透历史思维能力培养,使学生尽快入门

在历史教学中,要使学生达到高素质好成绩的目标,就必须重视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新课改下的历史思维能力有:阅读和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历史事实的能力;运用已知信息解决新问题的能力。高一历史教师如何把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落到实处呢?

首先,以历史知识为载体,运用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讨论是思维交流的最好形式,在历史教学中,创设讨论的情景,鼓励学生争论,教师及时点拨,可以使问题在讨论中解决,知识在讨论中丰富增长,又可使学生分析、综合、比较、概括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

其次,充分利用历史材料,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中历史新教材,有一个明显特征,即从全新的角度,增加大量历史的原始材料,配之以相应的思考题,要求学生要充分利用有效信息,综合所学知识,对有关问题进行论证、讨论。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里的材料,指导学生信息提取,具体可以这样做:带领学生阅读课文,分析知识及知识结构特点,寻找主干信息和最佳突破方案;学生在教师有目的引导下阅读,去发现有效信息和知识;遇到一些阻碍信息提取、影响学生进一步获取信息时,教师应指导学生突破障碍。

最后,注意总结历史规律,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变通性。历史规律包括历史规律性的方法和历史规律性的认识两种。总结历史规律性的方法可以使学生举一反三,达到会学的境界。如通过第一次工业革命最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分析,可总结归纳出工业革命的产生需要一个政治前提和资金、市场、劳动力、技术、资源等条件,把此上升为方法论进而就可分析出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的原因。这种分析问题的方法,就是训练和培养学生思维的变通性和灵活性。

纵观当前高中历史新课改的知识和能力目标,就是要求教师们在教学中渗透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目的,使学生真正学会学习,学会领悟学习历史的真谛。

猜你喜欢
课改历史教学整合
基于“茶文化”背景对中职旅游专业课改的思考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浅谈微课在PHOTOSHOP课程教学中的实践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幼儿教育中美术与科学整合的研究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