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的运动形式和能量供应”一节的教学设计

2016-05-26 10:49张彩谢荣恒
中学生物学 2016年5期
关键词:教学设计

张彩++谢荣恒

摘 要 教师采取以学生活动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和探究性学习,从而使学生丰富知识,提升能力,增强热爱生命和保护环境的情感。

关键词 动物运动 能量供应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1 教材分析

“动物的运动形式和能量供应”是苏教版生物学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十七章第一节中的内容。动物的运动是动物区别于植物的本质特征,是生物长期进化的结果。动物通过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适应各种不同的生活环境,有利于它们获得充足的食物、逃避敌害的攻击、繁衍后代和获得有利的生存空间等。

本节在“生物的多样性”内容之后,“动物的行为”和“生物与环境是统一体”内容之前,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生物的多样性决定了动物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二者密不可分;动物的行为往往通过动物的运动来体现;动物在生态系统中担任着重要角色,能不断通过运动来影响和适应环境。因此,它与后续内容联系紧密。

学生学习本节知识,不仅可以了解动物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和能量供应,而且能加深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并为后续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进一步理解生物和环境是统一体。

本节内容的重点是动物的运动形式、探究鸟类适于飞行生活的特征、运动的能量供应;难点是探究鸟类适于飞行生活的特点。为了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教学中教师利用多种教学资源,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性学习,能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2 教学目标

2.1 知识目标

列举动物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

说出鸟类适于飞行生活的特点;

说明动物运动的能量供应。

2.2 能力目标

增强合作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和表达能力。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同生物与环境相适应;

增强关注自然、热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情感。

3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相关图片、资料、标本、“动物运动汇编”视频,制作PPT课件等。

4 教学过程

4.1 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多幅生物(动、植物)图片,并提出问题:能将它们分为哪两类?(学生:动物和植物)

师:你们是怎样区分的呢?

生: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叶绿体、液泡;动物细胞没有,动物能运动等。

师:答得对。动物和植物的主要区别之一是动物能够通过运动,主动、有目的地迅速改变其空间位置。本节开始,我们将学习“动物的运动”中第一节“动物的运动形式和能量供应”(由此引入新课)。

4.2 学习动物的运动形式

师:人们常说,“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这句话其实包含了动物的两种运动形式。你们能说出来吗?

生:飞行和游泳。

师:回答正确。其实,除了飞行和游泳,动物还有很多其他的运动形式,接下来就让我们通过一段视频看看动物还有哪些运动形式?

学生观看“动物运动汇编”视频。

师:欣赏了生动的视频,接下来请同学们结合视频内容及自己的生活认识完成教材P76上的表格(表1)。

学生填写表格内容后,教师课件展示结果,并对学生的表现适当评价。

4.3 讨论鸟类适于飞行生活的特征

师:动物的运动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飞行、奔跑、游泳、爬行、行走、跳跃等。不同生活环境中的动物运动方式也不同,水中生活的动物主要依靠游泳、漂浮,陆地上的动物可以有行走、爬行、奔跑、跳跃、攀援等多种运动方式,空中生活的动物主要是飞行、滑翔。

不同的运动方式不仅适应于不同的生活环境,而且在动物的身体内也有不同的结构与之相适应。如鸟类就有许多适于飞行的特征。

此时,教师引导学生分小组合作探究:讨论鸟类适应飞行的特征。

学生参照教材P78中图17-4“鸟的形态结构示意图”,并结合提供的鸟形态和骨骼标本,展开讨论。之后教师要求分小组交流探究结果,并总结、归纳出鸟类适应飞行的特征:

(1) 前肢特化成翼;

(2) 身体呈流线型;

(3) 胸肌发达;

(4) 食量大,消化能力强;

(5) 骨薄,中空;

(6) 直肠很短,不存粪便。

4.4 动物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对动物本身的意义

师:动物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对动物本身有什么意义呢?请同学们观察两幅图片(猎豹与鹿奔跑、天鹅的飞行),并思考下列问题:

(1) 图片中猎豹和鹿奔跑的目的各是什么?(生:获取食物和逃避敌害)

(2) 图片中天鹅飞行有什么意义?(生:迁移到适宜生活的环境)

师:回答非常正确。动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系列通过运动适应环境的特征,从而提高生存的能力。例如,在草原上,通过快速的奔跑狮子才能捕食到其他奔跑的动物。

动物通过运动还能迅速迁移到更为适宜的栖息地和生殖场所,从而有利于自身的生存和繁衍。例如,一些鸟类在不同季节南北迁徙,除了获得足够的食物外,还在迁徙地的适宜环境里完成筑巢、孵卵、育雏等生殖活动。

总之,动物通过运动可以主动地适应环境,提高生存能力。

4.5 动物运动的能量供应

师:生物体完成各种生命活动都需要能量,运动也是如此。那么,动物运动的能量来自何处呢?请同学们思考并回答下列两个问题:

(1)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是怎样到达身体细胞内的?

(2) 营养物质在细胞内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生:一部分转变成细胞的组成成分,另一部分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

由于学生之前已经具有了相应的知识基础,上述两个问题一般都能回答出来。随后,教师就第二个问题进行分析、讲解。

师:细胞内营养物质被氧化分解,释放出能量,一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掉,另一部分用于运动等各种生命活动,如电鳗的放电,萤火虫的发光等。由于动物的运动需要能量,能量来源于食物,正因如此,当人们饥饿时,就会感到浑身乏力、行动困难等。

4.6 当堂检测,巩固落实(略)

5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内容虽然不多,但只要教师精心设计、认真准备,课堂上学生的活动照样丰富多彩。由于课堂上教师充分调动了学生,学生的学习非常主动、积极,成了课堂上真正意义上的主人,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在这种和谐、和热烈的学习氛围中,学生丰富了知识,提升了能力,同时也增强了热爱生命和保护环境的情感。

猜你喜欢
教学设计
新理念 新模式 新方法
新课程标准中关于“数的运算”的教学设计
基于电子白板的《电流和电源》教学设计
以实验为基础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
探究如何着眼未来优化初中数学教学设计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