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教育对高职院校学生创业的影响分析

2016-05-28 03:33钱靖徐晓莹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创业教育高职院校技能

钱靖徐晓莹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金华 321017)



创业教育对高职院校学生创业的影响分析

钱靖徐晓莹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浙江·金华321017)

摘要:新时期教育改革的步伐加快,使教育扩招与大学生就业呈现冲突与矛盾的态势,高职院校肩负着培养具备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的优秀技能和管理人才的重任,在打造出社会就业者的同时还要打造具有现代化创业素质的高技能型和管理型复合人才,使之培养出的大学生不仅是社会的就业者,还是社会的创业者。目前,我国的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历年的知识技能型教育中还欠缺创业教育,欠缺科学而完整的教育体系和培养模式,这是我们的高职院校需要认真思考和面对的问题。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技能;管理

在我国的知识经济迅猛进展的同时,涌现出需要大量的创业型人才的需求,为了推动社会知识产业的发展,社会需要更多的扩大就业和创业的途径,要以创业带动就业,大力支持和推动自主创业、自谋职业,使更多的大学生在谋求就业的道路上成为自主创业的创业者。为了顺应时代的趋势,高职院校也肩负起了对高职院校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的重任,在培育基本技能操作型人才的基础上更要培养技能管理型兼备的创新性人才,本文首先对创业教育进行了概念性的分析,从我国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现状出发,在创业教育对高职院校学生创业的影响下进行阐述,并提出高职院校如何提升创业教育效果的具体路径。

一、创业教育的概念阐述。

创业名为“创立基业”,与“守成”相对,是劳动者发挥自主能动性、自主就业的最积极的形式,它在我国劳动力供求矛盾突出、社会吸纳就业能力有限的环境下,有助于弘扬劳动者的创新精神,为社会创造更多的经济增长点,对建立中国就业新格局、新机制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影响。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正是基于这种社会需求下而衍生出来的新型教育理念,它分为广义和狭义的两种创业教育概念:狭义的是指高职院校培养学生进行经商、创办企业的能力;广义的是指以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意识为前提,挖掘学生的思维和潜能,通过学生敏感性强、变化快、勇于创新的特性展示,从传统的“授人以鱼”转为“授人以渔”,通过对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知识、创业能力全方位的打造,构建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创业教育体系,变谋职到职位创造,使大学生的就业成为全新的大学生创业新格局。

二、我国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分析。

经过近几年大学生就业形势来看,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由于社会就业形势依然很严峻,2013年大学毕业生人数已达699万,2014年还有大学毕业生727万人,加上累积未就业的大学生,可预计现今的大学生就业形势仍难扭转,有分析人士认为:全球经济依旧不景气,诸如:IT、机械和汽车等行业的招聘遇冷,更深刻的原因在于企业要求技能与大学生的毕业技能相矛盾,这些都导致高职院校必须具有前瞻性、预见性和针对性,加强创业教育的实践力度,加强对大学生创业的辅导与帮助。

(一)其必要性体现于以下几个方面:

1.新一轮教育改革的时代趋势使然。我国的高等教育要进入新一轮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时期,要将大学生的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作为基本目标,使大学生不仅是求职者,还是创业者。在国家教育部下发的《创业意见》的指示下,高职院校是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实践能力的重要路径,是为我国的教育改革新格局创造条件。

2.我国经济转型期的需求使然。在科技和知识不断创新进步的时代里,我国的经济也正处于关键的转型期,为了应对全球经济疲软,高职院校需要进行创业教育,使之成为增强我国经济实力、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重要举措,传统的就业分配、靠国营企业拿“铁饭碗”的思想已不适应时代的潮流,大学生要面对现实,拓宽就业视野,根据社会上的择业需求进行选择,在学好自身本领的前提下,成为职业岗位上的创造者。

3.是大学生个体成长和发展的需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的环境下,大学生要走出校园,面向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必须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和心理适应能力,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为自己的就业提供广阔的空间,并在创业的同时增强自己的创新意识,不断开拓自我,在创业中成长,在创业中发展。

(二)创业教育的可行性:

业内人士分析,应当引导大学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要求大学生拓宽就业视野,可以到城乡基层,也可以到中小企业、民营企业或者自主创业,要多种渠道并进,不要局限于某一狭窄路径。而高职院校正具备这一创业教育和意识的可行优势:

1.培养人才模式上适合开展创业教育。由于高职院校是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已任,突出培训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基础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具有知识面较宽、技能水平较高的特点。在高职院校中开展创业教育是可行的,由于其在课程专业设置上与市场相联,与区域经济、产业结构、行业企业相联,因而在以行业经济岗位设置、职业分类为信托的模式下,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包括:订单培养、工学结合、校企结合、顶岗实习等模式,使之与市场相适应,培养出的高职学生更适合于自主创业。

2.高职院校的“双师型”师资力量足以完成创业教育任务。高职院校的“双证书”制度、“双师型”教师队伍为高职院校进行创业教育提供了根本保障和教育优势。“双师型”师资队伍是高层次的创造型的教育队伍,它在教师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较强的实践能力的基础上,突破原有教师的界限,实现了“一专多能”的教学结构,更适合于进行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指导。

3.高职院校学生自主创业具有潜力。我们应当看到,在当前应试教育的环境下,考试分数不高的学生并不意味着他们的智能就差,而是他们对应试教育的不适应,对于机械记忆和高强度的题海训练不擅长,但是,他们思想活跃,有很强的上进心和自尊心,这些能力在其非智力因素中占用明显的后发优势,有助于他们进行自主创新的创业发展。

三、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现状及问题剖析。

我国的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虽然大多数院校都意识到了创业教育的重要性,但是由于资金、机遇等各方面的限制,使大学生创业形势不容乐观,阻力较大。这也说明我国目前的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还欠缺丰富的创业内容,创业教育体系还不够完善,需要进行反思及深层的问题思考。

1、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理念还有待于进一步明确。经过调查显示,有部分的学生认为创业是为了实现创业梦想,而有一部分学生认为创业的目的仅仅是为了挣钱。

这说明学生对创业教育的认识还不够明确,致使在对学校的创业教育规划下表现淡漠,一些教师也对创业教育的目标理解有偏差,认为创业教育就是由于就业无门而培养学生创办企业的能力,有的认为学校的就业率高就必要开展创业教育等。

2、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课程开发滞后。

目前,我国仅有少数高校开设了《创业教育》和《创造学》等相关课程的选修课,明显在课程开发上呈现落后的局势,缺乏普遍性、针对性和系统可操作性。这使得很多学生认为创业离自己很遥远,那是精英人才的事,而自己只能是观众,所以对学校开设的创业课程不甚了解,而那些普遍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则对学生根本起不到什么作用,由于它们欠缺对学生创业的针对性指导,因而无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创业。

3、缺乏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尽管国家在大力培养“双师型”教师和实施“双证书”制,但是对于国内几百所高职院校来说,那还只是杯水车薪,在现有的高职院校中,大多数的教师缺乏对创业教育的师资水平,他们没有经过系统的创业教育培训,对企业的运作、规划和战略经营并没有深入的认知,因而对创业教学的讲课之中,无法生动地对学生实施企业创业教育,成为推动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瓶颈”。

四、创业教育影响之下的高职院校教育路径探讨。

(一)、明确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新型、科学的教育理念。

1.“两个目标”的理念。

创业教育属于职业素质教育的范畴,它不同于社会上的就业培训或岗位培训,它是从两个层面进行大学生创业教育,第一个层面是共性目标:首先要树立和强化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从创业心理和创业品质入手,辅之以创业基本知识,使大学生在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实现创业;第二个层面是个性目标: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多数是属于高考分数录取末端的学生,他们对应试教育的适应性较低,因此,高职院校应当根据其思维特点和兴趣进行正确的引导,从创业意识、创业品质到创业知识能力都要进行个性化的培养,实施一对一的个性化辅导,熟悉学生特点,进行跟踪及信息反馈,鼓励学生的闪光点,挖掘其内在潜力。

2.“三个结合”的理念。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理论要坚持“三个结合”。即:实务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共性与个性相结合、技能知识与管理经验相结合。

其一,将实务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的模式,是以区域经济为引导,在对区域经济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教师传授学生基本的创业程序,培养学生的市场敏锐观察和识别能力,熟悉创业实务方面的资源,并进行实质性的操作,这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实务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寻找合体的经营及盈利模式,通过对创业策略、风险辨析、融资与运作等进行创业试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观念,再通过具体的创业实践,在操作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总结经验。

其二,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的理念,是在对高职学生进行创业教育的理念培育之下,我们要看到,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成为企业家,所以要注重个性教育的理念,对一些有创业意识、自主创业精神较强的个别学生,要加以特别关注,从对他们创业项目的选择、创业知识的累积、创业的经历历程等方面,对他们进行个性化的指导。

其三,技能知识与管理经验的结合理念,说明学生的创业过程是一个累积的实践过程,它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在创业实践中累积提升与完善的过程。因此,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要在不同阶段辅以不同的创业教育内容与形式,要在学生掌握相应的实务创业教育的基础知识之上,以创业实践为平台,在“战场”和“深水区”的磨砺中不断地累积管理经验,用掌握的知识与技能把握商场的脉搏与规律,使得学生在技能知识与管理经验相结合的同时,减少创业误区,增加创业成功率。

(二)加快创业课程建设,培育创业教育完善体系。

我国目前尚处于创业教育的初期阶段,而国外已非常成熟并且开发了许多深受学生欢迎的创业课程,如:著名商学院的创业知识涉及财务管理、营销咨询、成长风险等课程;斯坦福商学院更是创设了更高层次的创业机会的选择和评估、发展战略、技术创新等课程。我国应当根据经济发展目标、总体部署,进行创业课程的分步实施,构建具有本国特色的、符合我国经济的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可以由三个不同教学板块组成:主干课程、必修课程和参考课程,主修课程可以涵盖创业基本程序及流程、市场经济商机的窥探及选择、创业资金筹措、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营销管理和风险管理课程;必修课程则包括:创业规律及战略谋划、公共资源整合与利用、工商税务知识等课程;参考课程则可以增设一些诸如:创业团队建设、商务礼仪等课程。在上述课程设置基础上,逐步形成高职院校特色的创业教育体系。

(三)建设优化创业教育师资队伍。首先,我们要摒弃具有“学院派”风格的教师“独角戏”,要建设具有专职教学和兼职实践的师资队伍,可以采用将企业管理者或创业者引入校园讲座、聘请名师传授创业知识、社会创业成功人士的演讲等方式,使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有声有色,富有吸引力和挑战性,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创业影响。其次,要大力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鼓励教师去创业一线,从事实践性的教学,通过增强“双师型”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打造出专业知识扎实、实战性较强、具有良好操作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最后,要用专门的创业机构进行核心组织保障。高职院校要创设创业教育的核心机构—大学生职业发展指导中心,指导下设的创业教育研究室、大学生创业基金会等机构,使上下结合,密切联系而相对独立,构建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紧密和谐的组织体制。

综上所述,创业教育是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就业和创业的指导性教育,它是新生的教育形式,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加以完善和健全,通过创业教育意识的树立、完整相联的创业教育组织体系和科学全面的高职创业课程实践体系,实现我国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整体目标。

参考文献:

[1]李健.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 (07).

[2]张静,敬丽华,包忠明.浅析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途径[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3).

[3]刘迎春,唐红军.大学生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2).

[4]文峰,李世云.谈新形势下大学科技园与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J].教育探索,2010(06).

[5]周建新.浙江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0(11).

[6]柴旭东.基于隐性知识的大学创业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

[7]谭蔚沁,林德福,吕萍,编著.大学生创业教育概论[M].云南大学出版社,2011.

[8]方小英.对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思考[J].科技创业家,2012(17).

[9]雷俊霞.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12(04).

[10]魏银霞.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1).

作者简介:钱靖,研究实习员,硕士,从事学生管理工作。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534(2016)02-105-03

猜你喜欢
创业教育高职院校技能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构建高校研究生创业实践平台的有效途径分析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基于“创业岗位”需求的新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