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对学生主体性的培养

2016-05-30 18:48江伟
南北桥 2016年7期
关键词:初中物理自主学习学习兴趣

江伟

【摘 要】新课改对物理教学的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学生在物理课堂中进行学习时要有充足的学习主体性,保证学生在课堂中能够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独立获取知识。本文将针对如何在初中物理的教学安排中使学生能够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在物理学习中充分培养学习的主体性。

【关键词】初中物理 学习主体性 学习兴趣 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7.022

现在的物理教学课堂授课模式较为单一,完全依靠任课教师进行讲解,学生负责记笔记,过分强调任课教师的主导地位,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产生了消极影响。因此,改革初中物理课堂中对学生主体性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具有重大意义。

一、安排学生进行课前预习

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体性主要体现在学生能够自主的提出问题并自发的解决问题,从而促进自身创新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在课堂中,学生要想提出学习中的疑惑,首先要对所学的物理知识有自己充分的理解和把握,才能在与任课教师所传授的问题中有冲突的地方时提出自己的疑惑和问题。这就需要学生能够对课本知识和所学内容提前了解,進行课前预习并且对所学习的内容有自身的理解和把握。初中是学生接触物理的基础时期,学习的物理知识也是相对来说是较为基础的部分,因此这一阶段更需要任课教师为学生积极的培养好自主学习的兴趣,从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能够为今后的物理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课前预习则是物理学习中的重要习惯之一,需要学生提前对课本内容进行自主理解和掌握,但这个过程需要任课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方向加以引导,让学生能够有针对性的进行预习。真正的课前预习需要学生针对课本的知识进行学习,并根据自身掌握的情况进行训练,在错题中总结出自己还没有完全掌握的知识,在课本中做好标号。这样学生在教师讲解知识点的时候就可以有选择性的进行听课,并在课堂中及时提出自己的疑问,针对不同的问题进行探讨,从而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进而增强自己的学习能力。

当学生能够在课堂中提出自己的问题并针对不同的问题进行探讨、加以解决时,就说明学生在物理课堂中的主体意识在不断增强,认识到课堂应当是学生的课堂,学生的主体性就会得到培养,从而促进物理课堂的不断改革创新,帮助学生逐步提升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创建适当的课堂情景,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课堂的主体地位,就要让学生对物理课堂的学习产生充足的兴趣,只有学生对物理学习产生了充足的兴趣,学生才能积极的思考物理问题并提出自己的问题,从而积极主动的投入到物理的课堂学习中,配合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安排。

在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时,需要让学生能够投入到课堂的学习中来,这就需要任课教师在课堂内容开始前对学生进行充分的课前情景导入,让学生能够在课堂的一开始就对课堂学习的内容产生充足的兴趣。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情景导入有很多方式,例如从生活中取材、从课本中取材、以学生感兴趣的游戏开始、以物理实验开始等等,不管任课教师采取哪一种方式,前提条件都要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基础,让学生能够在情景中了解到本节课需要学习的内容,以及感悟到任课教师希望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

初中的物理学习一直都是基础性的内容,任课教师需要考虑到能够在基础知识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充满学习的兴趣,才能够持续的进行后续的学习。创设这种能够让学生在生活中接触到的课堂情境,能够让学生感悟生活,培养出对生活细心观察的学习习惯,并且能够自主的从生活中学习到很多更有趣的物理知识,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在各种有趣的情境创设下,能够不断增强自身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思维、创新意识的培养,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也就增强了,从而对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的主体性也就增强了,能够促进学生今后更好地进行物理学科学习。

三、给予学生充分展示的机会

学生主体性增强的表现为学生能够在课堂中自主的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继而自觉地成为课堂的主人。在物理的课堂中,学生想要表现自己对物理学习的热爱以及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展示自己对物理知识的掌握,任课教师就需要给学生这样一个机会,在课堂中展示自我,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首先,任课教师在讲解物理实验时,可以让学生自告奋勇的在同学面前展示自己,不管学生展示的实验步骤是否正确,实验结果是否充分,任课教师都可以以这位学生的实验步骤为例子,向学生讲解整个实验过程。在学生做实验的整个过程中,学生都能够聚精会神地听任课教师的讲解,并会因此对物理课堂产生充足的学习兴趣。展示的学生也会因此对物理学习充满乐趣,充满了学习的自豪感,从而增强了学习的主体性。

其次,任课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讲题的环节。绝大多数的物理题的步骤是有相似之处的,题目的难易程度、步骤做法不是讲课的关键,关键在于对这一道题的理解和思考。任课教师可以安排部分具有代表性的题,让学生进行讲解自己的思考过程和对这一道题或者这一类型题的想法和理解,给很多学生机会,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增强学生的主体性。在学生讲完之后,任课教师再针对学生会出现的问题和具体步骤进行讲解,不仅会加深学生的印象,还会促进学生的物理学习。学生在展示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对本节课的知识的有整体把握,也要有对整个课堂的把握。

四、创设小组讨论的氛围

学生主体性的表现不能只是一个学生自己的感觉,应当是整个物理的课堂氛围都具有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任课教师可以通过安排小组讨论环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讨论的氛围中自主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和同学之间互相讨论,取长补短。在讨论中,学生之间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也能够学习到更多自己平时没有想到的做题方法和学习方法,能够使学生之间相互促进。讨论的氛围中,学生也能够感受到自己参与到课堂中的成分多了,能够充分感受到自己作为课堂主人的优越感和主导感,能够让学生在活跃、欢乐的氛围中感受到学习物理的乐趣。小组之间彼此讨论交流,能让学生感觉到自己并不孤独,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和自己一样投入到学习当中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样物理的课堂学习氛围就变得十分浓厚,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因此增加。

综上所述,要想使学生更好地进行初中物理学科的学习,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性。

猜你喜欢
初中物理自主学习学习兴趣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
微课对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分析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元认知策略在大学非英语专业自主学习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