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高职高专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创新改革

2016-05-30 13:58王婉霁
科技创新导报 2016年22期
关键词:实践创新教学改革

王婉霁

DOI:10.16660/j.cnki.1674-098X.2016.22.176

摘 要: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作为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的大学基础课程,该课程具有较强的操作实践性,是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基于学生学习兴趣不足、操作水平较差等问题的出现,就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给出新的探索和尝试,试图通过引入一系列改革方法,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计算机应用实践能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基础 教学改革 实践创新

中图分类号:G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8(a)-0176-02

在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将教育信息化建设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和高度。因此,不断地加强和推进以计算机应用能力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改革倍受关注,全社会也对当前在校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提出了更为前沿性和实用性的要求。为此,教育部计算机教学指导分委会于2015年5月对“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要求”进行了全新的修订,明确了计算机基础课程“面向应用”的基本定位,进一步强调知识的学习要把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作为基本原则,同时在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计算思维素养的培养。然而,在一些高职高专院校的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过于重复和陈旧,教材建设过于滞后,教学方法和手段过于单一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制约着高职高专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的全面改革和发展。面对这些问题的出现,该文将以高职高专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方向为切入点进行全新的探索和尝试,进一步改进了原有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1 改革教学方法

1.1 紧跟形势 更新课程内容

在当前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得到了广泛应用,因此,信息技术操作技能的掌握成为学生就业能力的最基本要求。要求学生与时俱进、全面更新信息技术基础知识,这就变向要求高职院校的信息技术基础课程同样要进行知识内容上的更新和调整,杜绝在课程内容上与中学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相重复,要积极对传统教材进行知识上的更新和补充,而不仅仅局限于过去的Word、Excel、PPT等操作技能的讲授。在知识体系教学上,应更加适应信息技术行业应用的新发展,融合各专业学生所学的专业背景案例,让学生如对待专业课一般重视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的学习,从而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激发出更加浓厚的学习兴趣。

1.2 注重实践 引入案例教学

立足高职高专教育培养目标,在当前不断变化的信息技术发展形势下,要进一步加强学生实践能力、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具有跟踪、继续学习的基础与能力,从而逐渐形成较强的职业发展能力。实践教学要坚持以能力为本位的设计原则,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把提高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放在重要位置,因此,案例教学法便显得尤为重要。案例教学法是通过对一个个知识点相关案例的整合,实现相关知识点的巩固学习,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学习、融会贯通能力,使得传统灌输式的学习演变为自主式的学习方式。要针对不同专业学生选择适合该专业学生学习的案例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问题发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在学好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的基础上,一并提升学生对该专业的学习兴趣。在课程的案例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要设计出技能点结构循序渐进、难易程度合理的案例教学内容,在课程小结时,可设计出综合性较强的案例手册供学生进行实践练习。

1.3 创新教学 进行角色互换

角色互换教学方法,是指通过让学生提前对课程内容结合专业课知识进行预习准备,然在课程进行过程中对每节课的案例进行展示和理解,由师生共同讨论、评判、完善、总结的一种创新学习模式,也是让师生实现共同学习的一种新形势下的教学方法。在应用角色互换教学方法前,首先要求教师对教材进行整体而全面把握,其次进一步设计出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有点可依,从而在课本内容基础上,结合专业知识进行资料的搜集整理,然后进行知识的拓展性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起到引导、点拨、总结的作用,这样学生既能在学习过程中加强对知识的掌握和巩固,又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增强个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学习能力。

2 改革教学手段

2.1 制作形式丰富的多媒体教学工具

对于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教师要根据其重要性,不仅仅完成课程的教学任务,更要把它当作一项教学基础工程来建设。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如PPT、动画、网页等不同形式进行演示教学。除了一般课程应准备的教学大纲、教材、教案、演示文稿外,一门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案还应包括互动式多媒体教学演示系统、上机操作题库系统、网上辅导系统、在线考试系统、综合应用案例手册等,使教学方案成为一个全面而综合的学习资料库。这就要求教师要对教学方案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分析,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的教学设计,编写实际应用性强、个性特点突出、易于学生理解掌握的多媒体教学辅助工具。

2.2 引进MOOC教学手段

在长时间由教师主导的教学模式中容易引起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兴趣低下等问题,为此教师一直努力采取更加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来增加互动,增加学生注意力时间。近年来,由于在课程内容表现、交互方式和反映评价等方面的突出特点,MOOC的出现和发展为人熟知并吸引着广大学生的目光。实践证明这种短视频的呈现方式能够显著减少学生上课过程中走神的现象,因此,在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中,将MOOC形式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引入课堂,配合交互式练习,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进一步凸显互联网教学的应用价值。在应用MOOC教学手段时,要建立MOOC形式的技术平台,通过技术平台的应用,把有关教学资料放在互联网上供学生下载和在线学习,以及让学生在网上提交作业,由教师提供网上指导和答疑,通过探讨和互动等方式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方便学生在课外自主学习。

2.3 建立灵活多样的考核评价方法

考核方法是教学实践结果的体现,对于教学形式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对于重视实践操作的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来说,好的课程考核方式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有着至关重要作用,因此,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的考核方式除了正常的期末考试,还应考虑以下3个方面:一是阶段性学习过程考核,采取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和教师评价的方法,主要考核学生在某一阶段学习过程中对任务案例的操作完成情况,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所学课程的方向目标;另一方面则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对近期学习情况的良好认知。二是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资格考试,以考促学,通过资格考试让学生在今后深造和就业过程中具有良好的竞争力。三是以赛促学,教师要利用课余时间经常举办形式多样的计算机技能大赛,如,打字比赛、PPT设计大赛等,让学生在竞赛中共同学习共同成长,从而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促练”的教学实践目标。

3 结语

实践证明,通过补充最新教学素材,引进MOOC教学新模式,狠抓课程实践环节等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真正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 尹光辉.物联网教学模式研究[J].信息与电脑,2015(13):

199-200.

[2] 昝志宏.综合采用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质量[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3(9):18-20.

[3] 秦洪英.专业特色基础上的大学信息技术基础教学改革[J].计算机教育,2013(8):42-46.

[4] 黄百钢.MOOC与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4(Z2):182-185.

猜你喜欢
实践创新教学改革
新课程高考对学科思维素养的创新考查
引机械创新设计项目入机械原理教学
面向实践创新人才培养的嵌入式系统教学研究
实践创新驱动的计算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