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建立顶岗实习企业综合评价体系的意义和路径探讨

2016-06-17 08:24
河池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旅游管理顶岗实习评价体系

程 冰

(桂林旅游学院 国际教育交流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建立顶岗实习企业综合评价体系的意义和路径探讨

程冰

(桂林旅游学院国际教育交流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摘要]顶岗实习是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和手段。通过探讨建立静态和动态相结合的顶岗实习企业评价指标及其实施路径,阐述建立企业综合评价体系对完善职业培养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丰富顶岗实习理论依据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旅游管理;顶岗实习;企业;评价体系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旅游业保持了高速发展的态势,截至2015年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消费国和世界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国。旅游行业的快速发展,导致了行业容量的空前扩容,以酒店业为例,中国旅游饭店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14年底全国五星级酒店已达745家,各地待建、在建及完工的按照五星级标准设计的酒店项目约有500家。

旅游业发展的态势,导致对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需求剧增,在该专业学生顶岗受到越来越多的实习企业欢迎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如学校与企业沟通不畅、监管缺位,学生离职率较高,企业缺乏人才培养的长远规划和战略考量,将学生视为一线劳动力的简单补充等。这些问题的出现与相应的理论研究不够,顶岗实习管理模式处于初级阶段,学校、企业、学生和社会之间缺乏可持续发展的良性生态等因素不无关联。

一、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理论研究现状及局限性

根据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要求,在当前我国高职高专和应用型本科教育体系中,作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重要举措,学生走出校门,走进企业,接受半年左右的顶岗实习已成为普遍的模式,作为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顶岗实习在旅游管理相关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近年来,国内学者对顶岗实习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初期的一些研究主要集中在顶岗实习的效果、实习管理以及实习生适应性问题方面。黄智科(2008)认为顶岗实习降低了职业教育办学成本,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和职业能力,同时使学生增加收入,企业也可以解决季节性用工短缺问题。姚恺帆(2011)提出了顶岗实习的管理流程、运行模式和组织方式,认为顶岗实习可以有效达到学校、企业、学生甚至家长的共赢。皇埔静等(2011)注意到了实习学生在顶岗实习中的角色问题、法律问题。随着顶岗实习引发的系列问题,学者们开始将关注点放在顶岗实习的环境分析、教师培养和制度设计方面。童卫军等(2012)提出要探索多样化的顶岗实习形式,积极探索“多学期、分段式”的顶岗实习模式,加强制度设计。程冰(2013)从顶岗实习的内外部环境分析入手,对顶岗实习存在的若干矛盾进行剖析,并提出相应对策。王金岗等(2010)提出构建“三四三”顶岗实习有效教学评价体系,即三阶段定期评价、四评价主体和三级评价指标体系。

这些研究成果丰富了顶岗实习的认识和研究体系。但是,以上研究视角均比较单一,对实习评价体系的研究较少,不够深入,影响了实习质量以及相关方的合作效果。虽然部分学者提出在顶岗实习的教学评价环节引入专家评价,但总体上对引入社会力量和实习生主体评价介入顶岗实习领域的研究不够,缺乏顶岗实习企业对实习生实习管理质量监管的研究,没有能够对实习企业形成一个开放的、动态的评价体系,对高校来说,通过建立实习企业综合评价体系来介入实习监管过程,从而建立校、企、社会、实习生四方合作的长效良性机制的研究,仍处于空白地带。

二、建立顶岗实习企业评价体系的意义

作为一种崭新的评价工具,顶岗实习企业评价体系的建立无疑对提高学校话语权、促进顶岗实习规范化、构建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和监督的顶岗实习良性生态机制有着积极的影响和意义。主要表现在:

(一)丰富对企业顶岗实习体系的理论研究

1.建立顶岗实习企业评价体系,可以丰富对顶岗实习制衡机制的研究。积极探索这一机制的建立维度、影响因素,以及这一机制在现有法律政策框架下如何有效联动,应对复杂的形势,解决人才培养、实习就业和人力资源管理等实践难题。

2.建立顶岗实习企业评价体系,可以丰富对顶岗实习内外部环境的研究。在国家政策和就业环境的双重推动下,高校学生顶岗实习已经成为高素质职业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但在就业环境复杂,法律保障不到位,学校监管因为物理边界鞭长莫及的情况下,如何保障学生权益,提高实习效果,应成为顶岗实习研究的重中之重。建立评价体系将对顶岗实习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和研究,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和监督,构建一个顶岗实习开放式动态平衡模式,提出针对性的措施,以达到改善外部环境,调整和优化内部环境,保障学生权益,提高实习效果的目的,推动顶岗实习的管理创新。

(二)完善职业培训机制、提高实习实训效果

1.可以更有效的发挥学校的监管作用。通过建立实习企业评价体系,完善学校对实习质量的监管机制,促进校企长效良性合作。实习企业评价体系的建立,可以使学校摆脱单一的学生派出单位的尴尬境地,使学校培养人才的关口前移,主动介入业界实践,进而施加影响力,依托和帮助业界不断完善学生的职业培养机制,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

2.可以通过这一体系的建立,形成对实习企业的倒逼机制。第三方和社会力量的参与和监督,权威的评价体系的建立,可以促使企业放弃粗放型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改进和学校、学生的良性互动以及对实习生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实习质量,促进“以人为本”的新型企业文化的形成。

(三)优化高校育人机制,助推职业教育的发展

职业教育的关键是培养既符合市场需求,又可以满足“人”不断自我提升需求的职业人才。之前的职业教育发展观,过多的将重心放在培养市场需求方面,重量不重质,尤其缺乏对“人”的发展需求的重视,用人企业也更多的将实习生放在“廉价劳动力”这一层面。在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下,必须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将重视人才、培养人才逐渐过渡为优化人才培养环境、引导良性实习就业市场形成等方面,建立顶岗实习企业评价体系就是这一转变的具体实施,也是对优化和创新人才培养环境的重大创新。顶岗实习评价体系的建立,可以让企业、学校和社会更多的关注到顶岗实习的个体——实习生也是主体,通过改善实习生的人才培育模式进一步完善对学生的培育机制,从而助推职业教育现代化的进程。

三、建立顶岗实习企业评价体系的基本路径

顶岗实习企业评价体系必须建立在对企业软硬件环境、企业文化和管理制度等因素的客观评价上,要充分考量到企业发展和学生人才培养的动态过程,建立良性的进入退出机制。目标的落脚点应是建立包括企业经营发展情况、企业文化建设、用人培训机制、人力资源模式、实习生管理在内的全方位评价机制和体系。

(一)根据顶岗实习管理维度选择,建立三级评价体系

该体系根据桂林旅游学院旅游与休闲管理系的实习管理实践,通过综合分析,将评价体系分为“企业实习环境评价”和“企业实习管理评价”两大分支,“企业实习环境评价”可进一步细化为实习“企业硬件系统评价”“实习企业管理体系评价”“实习企业企业文化体系评价”三个维度,“企业实习管理评价”可细化为“学生实习硬件评价”“学生实习效能评价”两个维度,每个维度又具体细分为若干子维度,形成三级评价体系。其中:“实习企业硬件系统评价”分为“地理位置”“行业评级”“工作环境”“客源结构”四部分;“实习企业管理体系评价”分为“管理集团”“管理制度”“反馈机制”“员工升迁”四部分;“实习企业企业文化体系评价”分为“企业文化建设”“业余文化生活”“员工福利待遇”“文化活动场所”;“学生实习硬件评价”划分为“住宿条件”“饮食状况”“生活福利”“安全保障”;“学生实习效能评价”分为“实习组织”“定期轮岗”“业务培训”“沟通机制”四部分。

(二)在测评实施方面,将动态测评和静态测评相结合

静态测评主要表现在通过权威机构发布的指标、数据、排名等进行评价,重点用于“企业实习环境评价”方面,通过真实可信的第三方数据勾勒出企业的行业地位、发展的基本情况及趋势,其目的在于为学生选择符合其职业发展路径、拥有较强实力和鲜明企业文化、处于上升或成熟阶段的实习企业;动态测评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专家测评。由院校或第三方机构组成专家团队,通过实地走访、员工访谈等形式进行测评;二是院校测评,通过建立教师对实习企业的常态走访、授课机制,对实习企业的实习环境和实习管理进行动态化的测评;三是学生测评。建立实习学生动态的诉求反应机制,并以一定权重反映在最终的测评结果上。根据实习企业的经营发展、企业文化建设、人力资源管理、实习管理及培训、其他软硬件建设情况建立实习企业动态和静态相结合的评价机制和体系,进而建立整个实习周期的综合评价体系,并通过若干周期的评价,对实习企业的实习生培训质量进行对比,项目近景是完善实习企业选择机制,远景是建立行业内部实习企业培训质量排行榜,推动院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长效良性互动。

顶岗实习企业评价体系图

(三)依托互联网和大数据,将实习管理和信息管理系统有效对接

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依托互联网平台和大数据,开发顶岗实习信息系统,实现实习管理信息化。在构建信息化管理系统方面,可以采用几步走:第一,建立封闭式的信息系统,依托学校官网后台,通过会员管理系统进入,信息系统可以分为专业信息、实习学生信息和企业信息,通过对实习管理人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和实习生不同的授权,查阅并更新相关信息。通过这一系统,实习生可以方便地查阅实习企业的资料,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可以便利地了解实习生的专业信息、实习意向和要求,回答实习生提出的问题,实习管理人员可以及时掌握整体实习管理情况,便捷地与实习企业和实习学生进行沟通,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第二步,在第三方机构参与下建立校企之间更具公信力也更为开放的信息化平台,第三方机构通过网站、客户端或微信公众平台,为校企生社四方沟通提供更加便捷开放的工具。这一平台应该包括实习企业评价体系、实习院校信息体系和实习生支持培训救助体系,其中实习企业评价体系的建立将为平台众多的院校和学生提供具有公信力的评价标准和参照。

(四)引入实习生主体和社会评价机制,使评价体系更加完善

在目前的机制下,实习生长期处于被管理和被埋没的一方,作为一个庞大、弱势的群体,其诉求和意愿长期无法得到社会主流媒体的关注,而学校作为代表实习生利益的管理方,在向企业维权的时候也会遇到很多法律和其他层面的问题,维权能力较低。建立实习企业评价体系,可以引入实习生主体和社会评价机制,实习生对实习企业的评价,在评价体系中将占有相当比例的权重,直接影响到企业在评价体系中的排名。此外,社会第三方机构可以根据公司的员工离职率、员工评价等制定社会评价体系,评价体系可以参照互联网企业的顾客评价工具,通过打分、留言、社交媒体分享等形式进行,从而提高实习生的话语权和社会关注度。

参考文献:

[1]童卫军,范怡瑜.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的系统设计[J].中国高教研究,2012(5):102-104.

[2]程冰.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模式研究[C]//2013年中国旅游论文年会论文集.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13.

[3]王金岗,李玉香.高职顶岗实习有效教学评价的研究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10(23):57-60.

[4]张雁平,成军.高职学生顶岗实习评价体系的研究和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5):10-11+23.

[5]刘翔鹤.专业实习——实现饭店企业、学校和学生三方共赢[J].旅游纵览(行业版),2010(5):138-140.

[6]黎森,王娜.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9(29)105-107:

[责任编辑罗传清]

A study of the Importance and Pathway of Establishing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System on In-post Internship for the Related College Tourism Management Programs

CHENG Bin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Guilin Tourism University,Guilin,Guangxi 541004,China)

[Abstract]In-post internship is a crucial means for personnel training as far as the related college tourism management programs are concerned.Through probing into establishing the enterprise evaluation index of in-post internship and the implementation approach from static and dynamic perspective,this paper elaborates on the importance of establishing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system for the improvement of the training mechanism,the innovation of the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and the enrichment of theories on the in-post internship.

[Key words]tourism management;in-post internship;enterprise;evaluation system

[中图分类号]F5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021(2016)01-0112-04

[作者简介]程冰(1978-),男,河南济源人,桂林旅游学院国际教育交流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旅游教育、出入境旅游。

[基金项目]2014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重点项目“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企业的综合评价体系研究与实践”(2014JGZ148)

收稿日期2015-12-03

猜你喜欢
旅游管理顶岗实习评价体系
“双元制”模式在导游专业学生顶岗实习中的应用研究
一种旅游管理教学板的设计
旅游管理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研究
评价体系小改革职业技能大提升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校企合作学生顶岗实习管理模式的研究
红色旅游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中管理问题研究
高职院校大学生顶岗实习存在法律问题的成因分析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