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2016-11-21 04:36陈仕玉
课程教育研究·下 2016年9期
关键词:阅读课程语文课程

陈仕玉

【摘要】大量阅读在实际的语文中常常被完全挤到课外,要使阅读既有质量又要有质量,我们就要从课程层面考虑,解决阅读时间、阅读内容和阅读方法的问题。

【关键词】大量阅读 语文课程 阅读课程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059-02

思考一:阅读与语文

众所周知,多阅读可以帮助学生学好语文,但阅读不只是为了学好语文,学别的科目也要阅读,离开学校,走入社会,在生活与工作中也不能不阅读。我们的语文课是为学生的阅读服务的,它应该为孩子的课外阅读提供方法,带领学生用阅读去解决学习和生活上的问题,将来他们可以用阅读去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因为阅读是人生存的基本能力,在这资讯时代,阅读是我们解决生活问题,乃至是提高我们生活素养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段。从这个意义上,也许可以说,阅读大于语文,阅读才是天空,阅读才是海洋,我们的学生要在阅读中学阅读,语文那一角才会云霞满天,语文的河里才会有滔滔大浪。

思考二:阅读成了鸡肋?

课标为我们的孩子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定了一个目标是145万字,145万字是什么概念?平均每天不到480个字,相当于一篇小学生习作的篇幅,这样的阅读量实在称不上是海量。上海市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阅读4000万字,是课标的10倍。你一定会说,上海市的阅读目标超纲了!其实我们要明白,语文课标制定的是底线,而不是上限。这么大分量的学习任务我们在时间是怎样安排的呢?

根据省颁课程,每周六节语文课,我们排得满满当当,语文书的教学已经占用所有的教学时间。那么我们拿什么时间给孩子做大量的阅读呢?通常我们的做法是踢到课外,反正也是课外阅读嘛。但我们也心知肚明,泛泛的课外阅读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往往学生读之无味,我们又弃之可惜。

思考三:让孩子读什么?

大量的阅读,让我们的学生读什么?什么书适合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读?上网,我们可以搜到不下一百个版本的阅读推荐书目,但这些书目我们是不是可以一股脑儿地塞给孩子和家长?例如外国的作品由不同的翻译者翻译,水平是参差不齐,不同的出版社出版的书也不一样,哪个版本是精品。这些作品在什么时候读最合适?怎样读有最佳效果?学生的读要达到怎样的成果?

基于以上的思考,我们会发现,想要实现学生的大量阅读,还是从课程层面着眼,解决阅读时间、阅读内容和阅读方法的问题。

一、在课程结构上要把课外阅读移到“课内”,确保阅读的时间

语文课程由三个方面构成,分别是教科书教学、课外阅读和语文实践活动,这三个层面没有谁是基础,谁是辅助的问题,应该是三足鼎立,又相辅相成的。现实却是教科书是我们教学的重点,硬生生把课外阅读变成后娘养的,经常挂在嘴上,却是偶尔关注,其实挡在课堂教学之外。课外阅读是语文课程的一部分,就应该在我们的课堂上占有一席之地。“课外阅读”中的“课外”指的是课文之外内容的阅读,而不是指时间完全在课外。因此,在我们的课程设置中应该把课外阅读从“课外”移到“课内”。

1.实现从“教课文”到“教阅读”的变化

虽然我们都知道“课文无非是个例子”,但长久之来,课文这个“例子”成为我们教学的唯一内容,将学习课文内容当成语文课的唯一目标,语文课就是在“教课文”。语文课应该是用课文教学生阅读方法,即“教阅读”。教阅读的价值在于关注学生阅读的四个维度,即: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能力和审美素养,提高学生在阅读方面的六个能力,即:感受力、理解力、创造力、想象力、迁移力和鉴赏力。我们要认识到学生语文能力必须通过自己的语文实践中获得,而学生大量的课外阅读是语文实践的载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从对课文的精读深挖中脱身出来,将大部分的精力放在指导学生阅读上来。

2.在每周课程中安排出时间进行课外阅读

每周有固定的阅读时间,会让课外阅读课成为学生每周的期待。

学校教导处在课表上安排了六节语文课,在这之外每周有三个晨读课,每周都会安排晨读任务,是我班的固定的吟诵课程安排,这也是我开发的“每日诵读”微课程。每周安排一到两节课进行课外阅读交流,每两周有一节图书馆阅读课。

第12周教学课程安排

晨读:1.冰心小诗2.荀子《劝学篇》节选

本周共读书目:绘本《犟龟》

1.周一第一节:《说勤奋》

2.周二第二节:图书馆阅读,绘本《犟龟》

3.周三第一节:《李时珍夜宿古寺》

4.周三第五节:《犟龟》阅读交流

5.周四第二节:《李时珍夜宿古寺》兼读《本草纲目》节选

6.周五第一节:《维生素C的故事》第一课时

上面这张表格是我第12周的教学课程安排,围绕本周课文学习的主题——勤奋与理想,我安排了本周的诵读内容和共读书目。其中冰心小诗来自她的《繁星春水》,内容是:“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荀子的《劝学篇》选中的是这一段:“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而《犟龟》是一本特殊的绘本,其中的文字部分就将近4000字,是一个关于梦想与坚持的故事。这些课外阅读的课程与课内的学习内容相互呼应,相互促进。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课外阅读进入课内,让学生时时与书籍亲近,学生的阅读时间有了保证,也提升了阅读质量。

二、推进“共读一本书”,保证阅读的量

1.“共读一本书”,阅读量要保底

福安实验小学“共读一本书”系列书目

一年级:逃家小兔 爷爷一定在办法 猜猜我有多爱你 一年级的小豆豆 三毛流浪记 洋葱头历险记 小布头奇遇记 小猪唏哩呼噜

二年级:红鞋子 格林童话 活了一百万次的猫 蚯蚓日记 十万个为什么 安徒生童话 成语故事 水孩子 爱丽丝漫游奇境记

三年级:长袜子皮皮 夏洛的网 小王子 爱心树 亲爱的汉修先生 追踪小绿人 舒克贝塔的航空公司 我的宠物是恐龙

四年级:犟龟 希腊神话 时代广场的蟋蟀 书的故事 最后一头战象 窗边的小豆豆 汤姆索亚历险记 寻找作文王国

五年级:爱的教育 秘密花园 昆虫记 奇妙的数王国 稻草人 寻找语文王国 第十一根红布条 格列佛游记

六年级:草房子 苏菲的世界 失落的一角 城南旧事 繁星春水 我们要做好孩子 易中天品三国 中国古今寓言 地心游记

这是我校“共读一本书”系列的推荐书目。在书籍的选择上,既注意到课外阅读内容的基础性,让大部分学生读得懂读得好,又要贴近社会生活,让学生接触社会;既考虑学生的特点,内容安排由简单到复杂,又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既确定各年段阅读的重点,也要使阅读内容螺旋交叉,科学推进。

同时,这里的每一部书都争取有65本,能够满足一个班级同时阅读的需求。每学年8本,平均每5周一本,学生完全可以读完。这样6年下来,每个学生的阅读量起码达到460万字。

2.学段推荐书目,阅读量上不封顶

考虑到学生性别不同、兴趣爱好不同,阅读体验不同,我给各学段推荐了相关书目,作为阅读的弹性课程内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自行选择。当然这些书目与“同读一本书”的书目一样,始终在变化的过程中,随着阅读教学的推进,有更好更适合的书进入我们的视野,也会有些书会被淘汰出去。

“诗非易作须勤读,琴亦难精莫废弹”,课内学法、课外迁移,促使学生常读、勤读,阅读量下要保底,上不封顶,实现大量阅读。

三、在阅读中学会阅读,提升阅读的质

1.丰富的活动组织,让学生爱读乐读

在教学形态上,课外阅读要跳出一般课文教学的形态,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用丰富多彩的方式,将学生带入书籍的海洋,爱读乐读。不同的课堂组织形式,可以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在丰富阅读活动中,各展所能,积极参与,也有机会提出自己的困惑,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研讨。学生在其中不仅学习知识,更是学会思考;不仅阅读故事,更是美的熏陶;不仅欣赏文字,更是润泽心灵。

2.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的方法,关注学生的阅读体验

训练快读:快读也称泛读,是大量阅读的前提。学生的快读能力不会一蹴而就,一定要通过反复地培养与训练。在教学中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提高默读的速度与质量,引导跳读、浏览、略读,重视学生对阅读的理解与感受。在图书馆阅读课上,我经常指导学生怎样在那么多的图书中,通过浏览,找到适合自己或自己喜欢的书;在翻阅一本300多页的书中,怎样找到自己需要的资料。

培养精读:精读是阅读质量的保证。朱熹指出:“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就是通过学生的读和思的实践来提高水平提高能力。在阅读中教会学生品读、对比读、做批注等。比如,在阅读《昆虫记》时,蟋蟀弹琴的片段可以反复读,几种蝉的蜕变过程可以对比着读,还可以把它和沈石溪的动物小说对照着,探究不同的作者因为着眼点不同,会给我们带来怎样不同的文章。

天天诵读:朗读和诵读是创造语感的重要途径。我的“每日诵读”微课程,就是在晨读时间,带着孩子们读读背背,在吟诵中快乐地学语文。诵读的内容是丰富的,我校每个年级都有一本《走进经典的世界》的诵读教材,同时诵读的内容不单要有历代经典,还关注当下,比如2014年12月13日是首个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国家公祭日,我就和孩子们读背公祭鼎上的铭文,虽然长,但常常读,学生自然而然就背下来。

实际的教学中,常常是从诵读入手,因为一年级的孩子,刚入学,识字不多,用儿歌短诗诵读进行阅读启蒙,在儿童语感形成的最佳时期给予最恰当的“食粮”。孩子们会读了,就会在读中思考,在读中有感悟,就可以进行精读了。当阅读达到了一定量,量变才会换来质变,此时快读的能力形成就进入了快车道。到了中高年级,这三“读”就可以并驾齐驱,载着孩子们行进在大量阅读、快乐阅读的康庄大道上。

古人说:“读书如树木,不可求骤长。植诸空山中,日来而月往。露叶既畅茂,烟打渐苍莽。”大量阅读不会一日见功,只有还给阅读该有的课程地位,把孩子带到书籍的海洋中,日来月往,时时浸润,才会实现阅读品质的飞跃,带来语文素养的提高。

猜你喜欢
阅读课程语文课程
新文科背景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改革研究
台湾语文课程中文化传承教育及启示
以端午节为例谈传统节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站在语文课程的高度教学
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与医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
国际合作办学项目下的英语阅读教学模式研究
高中英语阅读课中的有效词汇教学探索
论语文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的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