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双重任务”下的中职语文课程改革

2016-12-16 04:03龙宇帆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48期
关键词:中职语文课程改革

龙宇帆

摘要: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部分中职学校或高职院校中的部分中职专业转型为以就业和升学为人才培养目标。与之相应,中职语文课程在承担提升中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同时又肩负起对口升学的重任。重视中职语文课程,改革中职语文课程教学模式,才能使“双重任务”下的中职语文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双重任务;中职语文;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8-0150-02

随着经济的纵深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学历、专业技能、人文素养等都成为就业参考的硬性指标。为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促进教育公平,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培养高技能人才,20世纪90年代中期,国家教育部出台了“对口升学”政策,以满足中职学生升入大学继续深造的愿望。

一、语文课程在中职教育和对口招生考试中的地位

语文是中职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文化课程,课程所教授的语文知识,锻炼了听、说、读、写能力,引导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无不对优质劳动者的培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以湖南省为例,目前的对口招生考试普遍采用“3+X”考试形式,即语文、数学、英语三门文化课程和一门专业综合课程。其中语文、数学、英语满分分值为150分,语文肩负着对口高考的重任。

二、中职语文课程问题之所在

1.中职语文的尴尬处境。为适应市场的需要,也为培养优质的人才,部分中职学校或高职院校中的部分中职专业以“就业和升学”双重目标为培养导向,语文学科由此便承担了升学的重任。然而,中等职业教育普遍只注重学生技能的学习与培养,往往忽视基础文化课程的学习,导致文化课程的课时一缩再缩,最终只能夹缝中求生存。职业院校对语文的轻视,职业学生对语文的淡漠,使得语文课程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师资力量薄弱,专业建设滞后,语文学科的各种学理功能几乎沦为空中楼阁。

2.中职学生的语文素养现状。中等职业教育的入学门槛相对较低,生源大多来自初中生,且大部分是初中阶段成绩较差的学生。尽管经过了九年义务教育期间的语文学习,但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语文能力及水平还停留在小学阶段:不能熟练准确地拼写常用汉字,普通话知识欠缺,书写不规范;语言文字驾驭能力弱,词汇量有限,作文口语化;分析理解能力差,审美能力不足,领悟能力尚浅。不少中职生对学习常有一种“被强迫”的感觉,学习态度淡漠,学习兴趣不浓,学习习惯较差。

3.中职语文教师的难言之隐。在中职的课程体系中,语文学科属于公共课程。从学科的角度分析,语文课程肩负着传授语文知识,训练语文技能,培养人文素养的重任。但实际上由于受到课时、重视程度等因素的影响,中职语文课程的教学效果往往不尽人意。学生厌学,教师难教。学校压缩课时,学生基础知识薄弱,知识不够系统,教师常常苦恼于课程内容难以完成,课程目标难以实现,课程多样化手段难以开展。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语文素养的提升与升学压力不能共存,语文学习资源与时间产生冲突,使中职语文课堂的组织形式常常陷入顾此失彼的两难境地,最终给老师和学生带来难以言说的痛楚。

三、“双重任务”下的中职语文课程改革策略

1.重视中职语文教学,革新教学理念。倪文锦在《中职语文教学(2009)大纲解读》中评价:“2009教学大纲实施了基础模块、职业模块、拓展模块的教学内容结构,在课程内容上凸显了职业教育培养的目标。”同时,《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对口招生语文考试大纲(2016)》考试基本要求中不仅规定了语文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应用能力的考试要求,也规定了突出语文职业教育特点的考试要求。从两个大纲中不难看出,中职语文的教学与考试重在引导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突出其职业教育的特点。这也就奠定了语文学科在中职教育中独特的地位与作用。要发挥“双重任务”下中职语文应有的作用,加大中职语文课程的改革力度,首先学校应重视语文教学,加大对语文学科的投入,完善教学机制,从制度上保障语文教学的完整性。其次革新理念,由传统的只注重技能的培养向高素质、全面型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转变,将职业能力的培养与中职语文教育的实用性结合起来。利用一切先进手段,丰富语文学科的教学形式和内容,给学生开辟多种学习语文的渠道,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2.优化课程结构,实现中职语文基础性与职业性的结合。中职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大部分学生学有困难,部分学生学有余力。中职学生毕业后部分将走向工作岗位,部分将通过对口招生考试升入高等学校继续深造。这就要求中职语文的课程设计必须结合学生专业素养的培养目标及升学要求,优化课程结构,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为此,中职语文课程首先应突出课程的基础性功能,以适应学生升学及专业的共性需要。精选所有专业和对口升学均需具备的语文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进行相对较宽泛的语文教学。其次根据不同类型专业的特点及学生需求,开设选修课程,比如医护类语文、餐旅类语文等,对学生进行专门的、适用的语文训练,使其获得适用今后职业发展的实用性语文能力。同时,还可在征求学生意见的基础上开设学生感兴趣的语文选修课,如文学影视鉴赏、演讲与口才等,为学生的自主发展提供平台与空间。

3.改革语文教材,充实教学内容。教材是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依据中职教育“实用性”的培养方案及对口高考语文考试要求,“双重任务下的中职语文课程应精选不同文体的内容,合理编排,注重挖掘语文学习与专业之间的联系,将一些能体现创造与创新、责任与诚信、敬业与乐业等职业素养的内容选进教材。力图使语文教材既遵循语文学科的逻辑规律,让学生能系统地掌握语文知识体系,提高语文能力,提升人文素养,同时,还应符合职业教育的特色,培养学生较高的职业素养和可持续发展的职业能力。结合专业设置听、说、写情境,选择性地将适应学生专业需要的教学内容纳入语文教学。开设与专业相关的应用文体写作课程,增加口语训练课程,开设普通话训练课程。除此之外,还应挖掘中职语文所独有的职业教育因素,开发与语文有关的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在亲身参与中,提高语文能力,养成职业素质。

四、“双重任务”下的中职语文课程改革具体方法

1.以学生发展为宗旨,进行有层次的语文教学。课程改革最终要落实到课堂教学改革上来,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是秉承“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理念,构建一个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学习,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使他们都有自我表现、自主发展的空间。积极推行探究式、讨论式、行为导向式等教学方式,创设意境,把教科书里的知识转化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探究,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体验、发现、领悟、创造中感受学习的乐趣,突出学生能力的培养。

2.注重听说写训练,增设普通话课程。结合学生的专业知识设置情境进行听说能力训练,如医患沟通、产品推销、现场招聘会模拟等,让学生全面、准确、简明地表述自己的观点,重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全面推广普通话,要求学生说准、说好普通话,掌握汉语拼音的拼读规则。同时,加强学生的听写能力训练,要求学生不仅做到书写规范、美观,还应提高书写速度。

3.重视应用文写作,培养从业技能。会正确书写应用文是中职生必备的素质之一。从学生的专业需要出发,开设与之相近的应用文体写作课程。如护理专业开设护理文书写作课程,文秘专业开设公文写作课程,商务专业开设商务文书写作课程,等等,以提高学生的从业技能。

4.实施人文教育,陶冶学生情操。中职语文教材中的许多名篇佳作都凝聚着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民族情感,具有意象美、情感美和语言美等特点。通过诵读、感悟、探究等方式,在一种平等自由、愉快民主的课堂氛围中,启迪、引导学生感悟人生,挖掘学生内心深处的人文关怀。紧扣文本但又不拘泥于文本,立足课堂但又不封闭于课堂,潜移默化中运用语文的教学方式完成思想的对接、个性精神的塑造。

中职语文作为各专业必修的主要文化课程,对于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就学深造、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和可持续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双重任务”下的中职语文课程改革应在现代职业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强化其在中等职业教育中的地位,优化其课程结构,充实其教学内容,改革其教学模式,使之更好地在整个职业教育体系中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劳动者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军虎.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改革势在必行[J].职业教育研究,2004,(9).

[2]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3]赵欣.中职语文课程改革探析[J].辽宁师专学报,2009,(2).

[4]黄振强.中职语文教学的现状及其对策[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7,(20).

猜你喜欢
中职语文课程改革
中职应用文写作教学初探
中职语文教学的艺术魅力
以学生为本的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立足文本,给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搭建解读支点
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有效策略探究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