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合作学习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6-12-16 05:02狄秋香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48期
关键词:中职教育合作学习新课标

狄秋香

摘要:合作学习的应用对职业教育改革具有推动作用,对于教师水平优化、学生人格发展、学习方法的转变均有积极意义,因此被广泛推广。但实际应用中存在诸多问题,最为突出的是学生的合作与探究缺乏实质性,尽管看起来讨论热烈,却只是流于表面,效率并不高。本文目的在于探讨提升合作学习效率的具体方法,分析中职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有效应用。

关键词:中职教育;新课标;数学;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8-0247-02

文化基础薄弱是中职学生的普遍特征,这一特征不但对学生本身的学习造成了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教师的教学与管理。合作学习的应用有助于改善教学成效,其主体为小组活动,强调教学中的互动、互助以及合作,具有一定的目标导向。尽管该方法优点较多,但若不能合理应用则难以发挥其作用。

一、科学分组,明确组内合作关系

1.小组划分。在小组数量分布方面,应以6—7人一组为宜,为保证各个小组的平行,应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含个人潜力、智能水平、爱好与兴趣以及考试成绩等,确保各个小组结构平衡,将整体能力较弱、适中、较强的学生分为一组,组长应由责任心、学习能力较强学生担任。完成小组划分后则需对座位进行相应的调整。首先,组长应位于中心位置,相邻者为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为组内成员的讨论学习提供便利。其次,组长与组长间的位置关系也不应过远,当出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可采取组间互帮互助的方法。

2.小组分工。合作学习具有互助性的特点,需对组内的责任分工进行明确划分,从而达到以合作方式完成相应的任务,实现小组成员的共同成长。在划分责任分工后,成员可明确自身的责任所在,从而改善其交流合作的有效性,将所有组员团结起来,增强相互间的信任,共同为完成同一项任务而努力。此外,在组内出现矛盾时也能够得到解决。所以,需重视组内的责任分工划分,提升教学组织形式的结构性与系统性,真正的实现学生间合作关系的建立。以计算机专业某班为例,该班共有42名学生,采取6人一组的方式分组,组建小组共计7个。以合作意识、组织能力以及学习能力较强的组员作为组长,负责组内的任务分工,对组内各项学习活动进行组织,如动手操作、讨论交流等。此外,还应挑选相应的学生负责发言、监督、记录工作。向班级全体师生做交流汇报为发言人的职责,汇报内容为小组结论与学习情况;记录小组相关决议以及意见为记录员的职责;对组员的质疑以及发言情况进行记录为监督员的职责,记录需采取积分方式,若无质疑与发言则为0分。为提升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保证学生在探究学习、讨论学习等环节的积极参与,可采取编号发言方法,1号为学习能力较弱的组员,最后发言的6号为能力较强的组员。以编号发言方式避免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产生惰性,而是积极思考,参与讨论,并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而不是在学习能力较强的组员发言后盲目跟从。在组建小组并完成分工后,教师还应说明相应的合作学习规则。

二、合理设计,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

1.任务设计。合作学习要求教师对学生认知水平有所掌握,在教学前做出相应的预判,对教学任务进行合理设计。对教学任务进行合理设计需对学生学习水平有充分把握,并明确课程教学的难点与重点所在。以一元二次不等式教学为例,本课内容的难点与重点分别为△≤0、△>0,教师在设计时首先应明确任务是为了让合作学习小组通过互帮互助、合作方式进行训练与讨论,在完成任务过程中使能力水平不同的学生均能得到进步,将各个组员对知识的掌握与理解最大化。因此,应针对这一课程设计基础训练、难点与重点训练,基础训练相对简单,主要针对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难点、重点训练则相对复杂,主要针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以任务合理设计方式保证组员的参与程度,并以鼓励能力较弱学生多参与为侧重点。

2.主题设计。合作学习有助于将学生潜能激发出来,将所有学生的长处集中起来,在合作中取长补短,可对学生的协调与交往能力进行有效提升,这是该方法与独立学习的最大区别所在。因此,思想与观点的碰撞是合作学习的重要内容,若无思想上的摩擦与碰撞,没有了讨论与评议,合作学习就失去了意义。所以,运用合作学习方法展开教学时不但需注意任务的合理设计,主题的设计也十分关键,良好的主题对于合作学习的开展具有重要影响,教师在设计主题时应考虑三大要素,即挑战性、趣味性以及争议性。对学习主题进行设计时应注意以下问题:首先,需以教学内容为基础进行设计,在此前提下选择新颖且具有趣味性的主题;其次,应在课前引导学生了解相关信息,如配发资料等方式,在有一定了解后才能有话可说。

3.时间设计。学生思考、质疑等合作学习均需要一定的时间,时间上的合理设计是对学生的一种鼓励、支持与期待,对于学生潜能的激发十分有利,因此,教师应积极合理布局教学时间,以“等待”方式鼓励学生积极讨论与思考。在实际教学中,合作学习时间安排较少的问题较为突出,短短几分钟的时间难以保证小组所有成员的参与。小组成员各有不同特征,合作学习成效较差,因此,教师应预设充分的合作学习时间,为有效讨论提供保障,将其作用发挥到最大,使学生能够真正的互补互助,互相分享彼此的学习成果。在合作学习实践中,时间不足对学生的自主探索造成了限制,学生的探讨尚未进入主题合作学习就已经终止,难免会对学生的积极性造成影响,从而也引起了学生对合作学习的错误认知,难以真正的做到合作。

4.目标设计。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均是合作学习的重要目标,教师应正确看待这一目标,并根据目标调整相应的教学,提升合作学习的目的性。因此在教学时,除了将知识目标告知学生外,也应通过相应讲述对学生进行适当引导,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本课知识联系起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找准切入点,并与组员进行交流,培养学生的思维与协作能力。

三、形式多样,维持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在应用过程中要及时反思,对小组讨论方式的不足之处进行改进并丰富其形式,维持教学的有效性。①独立思考。在布置任务或提出问题后,设置一定的独立思考时间,各组员在安静的氛围中思考问题,并用笔记录下来。在独立思考后安排讨论,各自阐述自己思考的结果,互相分享后,展开集体的讨论与磨合,获得最终的结论。②组内与组间提问。提问是有效学习的重要保障。组内提问则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避免组员走神、不认真等问题。听取他人看法是提问的重要前提,而提问必然也经过了一番思考,因此,提问是一种有效的碰撞。③辐射讨论。辐射讨论指的是以随机方式选择一名组员,该组员在独立思考后表达看法,其他组员围绕其看法展开辐射讨论。或者在组间展开辐射讨论,可将课题讨论引入更深层次,在组内讨论并获得最终结论后进行组间辐射讨论,由随机小组表达看法,其他小组评价,引发争议,拓展教学。

四、有效评价,肯定学生的合作学习

在调整教学方法,将合作学习引入后也应建立相应的评价方法,使二者相互匹配。合作学习的目的并不是让所有的学生考取优异成绩,进步才是其目的。过去的评价方法以鼓励个人竞争为侧重点,应用于合作学习显然并不适合,因此应调整评价方法,以小组合作达标作为评价侧重点,肯定学生的微小进步,使学生能够对合作学习保有热情。为了合理、全面的评价学生,除了应用教师评价、终结性评价指标外,也应采取小组评价、个人评价以及形成性评价指标,不再以卷面成绩为准。

参考文献:

[1]张敬友.关于中职数学“自主合作探究”教学的研究[J].中文信息,2015,(03):322.

[2]冉非.中职数学分层分组合作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2016,(02):73.

[3]胡菊红.中职数学课中“小组讨论、合作交流”教学法的实践——新课程背景下的中职数学教学设计[J].新课程学习,2014,(07):15-16.

猜你喜欢
中职教育合作学习新课标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对新环境下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与探索
校企合作模式下中职物流德育工作研究
浅析师爱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推进合作学习激活中职英语教学研究
合作学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