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习近平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核心要义

2017-01-25 00:59蔡永生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理政治国新理念

蔡永生

(贵州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1)

论习近平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核心要义

蔡永生

(贵州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1)

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内容丰富,思想深刻,形成了一个系统完整、逻辑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核心要义是理论的根本内容、精髓性的东西。习近平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核心要义:价值取向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主要内容和布局是“四个伟大”和“四个全面”;突出特征是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中创新。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核心要义,是学习掌握这一科学理论体系的中心环节。

习近平;治国理政;以人民为中心;四个伟大;四个全面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鲜活的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内容丰富,思想深刻,形成了一个系统完整、逻辑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核心要义,是学习掌握这一科学理论体系的中心环节。

一、治国理政的价值取向:以人民为中心

我们中国共产党人终身都在回答和践行一个问题,就是“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是对这个问题的正确回答。2017年7月26日,习近平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十九大”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以下简称“7·26”讲话)指出:“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出新的思路、新的战略、新的举措。”[1]习近平总书记这一最新论述进一步强调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把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作为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核心要义,理由很充分。

(一)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贯穿于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全过程

2012年11月15日,习近平同志刚当选总书记和政治局常委与中外记者见面时就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在这篇只有1000多字的讲话中,20多次提到人民。特别是明确提出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2]3的施政目标。《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这部著作的开篇之作,就是这篇演讲词。2014年,俄罗斯记者采访时,问习近平总书记的执政理念是什么,习近平深情地回答:“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人民把我放在这样的工作岗位上,我就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牢记责任重于泰山,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3]2015年11月23日,中央政治局第28次集体学习的主题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论”,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2016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信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4]18在每年的新年贺词讲话中都强调为人民造福。习近平总书记在“7·26”重要讲话中指出:“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的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人民群众的需要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1]这体现出总书记对人民群众的期盼和要求十分熟悉和高度重视,表现出领袖的人民情怀。可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贯穿于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全过程。

(二)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内涵丰富

一是揭示了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哲学基础。习近平同志认为,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史观是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哲学依据。唯物史观坚持历史进步的真正动力是人民,社会发展的真正的英雄是群众。“群众路线本质上体现的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基本原理。只有坚持这一基本原理,我们才能把握历史前进的基本规律。只有按历史规律办事,我们才能无往而不胜。历史反复证明,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体力量。”[5]7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正义是最强的力量。二是指出了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政治基础。习近平同志指出:“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党与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始终保持血肉联系,是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4]18要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政治立场。三是指明了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精神实质。习近平同志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一切行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根本标志。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6]我们要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脑中。四是强调了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根本要求。习近平同志指出,要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创造发展成果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方面的需求。五是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不同工作的要求。习近平同志指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哲学社会科学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等等。这些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的丰富论述,把我们党的政治立场和工作目的、主体、价值取向都十分明确地宣示出来。这些论述既与毛泽东同志历来倡导、我们党一直坚持的“为人民服务”一脉相承,又发展了为人民服务的内涵,即赋予为人民服务以新的时代内涵。

二、治国理政的主要内容与布局:“四个伟大”和“四个全面”

习近平同志在“7·26”重要讲话中强调:“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要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仍然需要保持和发扬马克思主义政党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1]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把“四个伟大”命题提出来,这是一个重要思想,并且提出了“四个伟大”与创新的关系。

(一)“四个伟大”是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主要内容

“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治国理政的有力动力和重要保障。党的十八大提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这一观点。为了学习贯彻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2017年2月党中央举办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习近平同志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贯彻好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对顺利推进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7]

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是党和人民事业的根本保证。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这是历史和现实揭示的一个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4]22在“四个伟大”中,伟大工程起根本保证作用,处于关键地位。所以,习近平同志强调:“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实践使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管党治党不仅关系党的前途命运,而且关系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勇气、更大的气力抓紧抓好。”[1]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内容很丰富,但主题始终是明确的,这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完全可以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成为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主题。正如习近平同志在“7·26”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全党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1]

实现伟大梦想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肩负的崇高使命和追求的幸福目标。党的十八大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一步细化了“三步走”战略的第三步,并把目光投向更远的民族复兴愿景。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中国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形象表达,它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统一起来,是对“三步走”战略的重大发展。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的“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在党和人民的崇高伟业中有着各自的重要地位和独特作用,同时它们有着内在联系,表现为它们相互促进、相互作用、共同前进。总之,“四个伟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治国理政总方略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治国理政新的战略布局,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科学把握。对“四个全面”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视野去理解。笔者认为,从哲学的高度、规律的角度去把握,就更深刻。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为规律来把握,就要看到“四个全面”的内在联系。在“四个全面”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发展目标,全面深化改革是发展和治国理政的直接动力,全面依法治国是发展和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全面从严治党是发展和治国理政的根本保证。全面从严治党,一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二是要完善党的领导。“四个全面”是有机联系、辩证统一的。每一个全面内部也是一个内在联系的系统,各要素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就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来说,它不是某一方面的目标,而是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在内的全面要素构成。揭示“四个全面”辩证统一,的确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科学把握。[8]

三、治国理政的鲜明特色:四个“不是”与“四创”

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伟大实践,是生动的实践和理论相统一的创新。这一创新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说:“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不可能找到现成的教科书。”[9]21这四个“不是”,讲得很深刻、很生动。这是辩证否定观的科学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科学否定观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在否定之否定规律中,肯定包含着否定,否定包含着肯定。从某种意义上讲,肯定就是否定,否定就是肯定。当我们否定了旧事物,就肯定了新事物;当我们否定了旧制度,就肯定了新制度;当我们否定了我们处在社会主义高级阶段,就肯定了我们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这种辩证否定观启示我们,治国理政的新实践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而是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的“创业”。治国理政的新思想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2013年11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讲话指出:“实际上,怎样治理社会主义社会这样全新的社会,在以往的世界社会主义中没有解决得很好。马克思、恩格斯没有遇到全面治理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他们关于未来社会的原理很多是预测性的;列宁在十月革命后不久就去世了,没来得及深入探讨这个问题;苏联在这个问题上进行了探索,取得了一些实践经验,但也犯下了严重错误,没有解决这个问题。”[10]548治国理政的新实践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而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对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的“创造”。治国理政的新实践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而是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创举”。不是母版、不是模板、不是再版、不是翻版,而是四创:创业、创新、创造、创举。在四个否定中得出四个肯定,这是唯物辩证法给我们的深刻启示。治国理政的创业、创新、创造、创举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是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鲜明特色。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工程、发展伟大事业,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开拓创新。这种创新具有全局性、系统性和持续性。习近平同志对创新的论断十分深刻,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习近平同志不但高度重视、强调和阐述创新,而且在治国理政的理论与实践中,运用创新这一法宝推进“四个伟大”,为我们树立了楷模,在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诸方面都有新表达、新话语,不断地讲新话。比如,对“伟大斗争”来说,习近平同志先后提出运用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来提高本领,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可以说习近平同志提倡的5种思维是顺利进行“伟大斗争”的科学思维条件。对“伟大工程”来说,习近平同志指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取决于人心向背。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取得的成果,人民群众给予了很高评价,成绩值得充分肯定,经验值得深入总结。但是,我们决不能因此而沾沾自喜、盲目乐观。全面从严治党依然任重道远。全党要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把全面从严治党的思路举措搞得更加科学、更加严密、更加有效,确保党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引领承载着中国人民伟大梦想的航船破浪前进,胜利驶向光辉的彼岸。”[1]对“伟大事业”来说,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我们必须不断推进的伟大事业,又是我们开辟未来的根本保证。”[4]12对“伟大目标”来说,习近平同志提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进一步揭示了当代中国最鲜明的时代主题。

综上所述,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马克思主义和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的最新成果,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宝库。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树立起治国理政的价值取向,“四个伟大”和“四个全面”展示了治国理政的主要内容和战略布局,四个“不是”与“四创”体现了治国理政最突出特点。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核心要义,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前提和科学方法。

[1]习近平强调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7-07-28.

[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3]习近平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N].人民日报,2014-02-28.

[4]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5]习近平关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论述摘编[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6]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12-27.

[7]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会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7-02-14.

[8]蔡永生.从规律的高度认识把握“四个全面”[N].人民日报,2015-10-27.

[9]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10]习近平.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A]//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责任编辑曹祖明】

On the Essentials of the New Ideas, New Thinking and New Strategies in Xi Jinping,s Governance of China

CAI Yongsheng

(School of Marxism, 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 Guiyang, Guizhou 550001)

The new ideas, new thinking and new strategies embodied in Xi,s governance of China represent the latest achievements in adapting Marxism to the Chinese context, which constitute a complete and logic system of scientific theory. The essentials of the theory include the following: its values are based on people-centered philosophy; its major contents and overall plan are the "Four Greats" and "Four Represents"; the definite feature is innovation by integrating theories with practice. The key to understanding and implementing this scientific theory is to put into perspective the essentials of the new ideas, new thinking and new strategies in Xi,s governance of China.

Xi Jinping; governance; people-centered; Four Greats; Four Represents

D616

A < class="emphasis_bold">文章编码号

号】1674—0351(2017)05—0005—04

2017-08-20

蔡永生,贵州师范大学原副校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研究。

猜你喜欢
理政治国新理念
排列问题中的顺序处理
巍治国艺术作品欣赏
图解:《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怎么学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
新理念实干 高质量作为
现代调解的新理念与新思维
国外兴起长寿新理念
신시대
新理念下再启航
略论《尉缭子》的治国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