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石症的护理研究

2017-01-28 02:45张俊红丁勤勤李曙华刘先娟
智慧健康 2017年12期
关键词:眼震耳石规管

张俊红,丁勤勤,李曙华,刘先娟

(烟台毓璜顶医院,山东 烟台 264000)

耳石症的护理研究

张俊红,丁勤勤,李曙华,刘先娟

(烟台毓璜顶医院,山东 烟台 264000)

耳石症又称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耳鼻喉科常见的内耳自限性疾病,是指在患者取不同体位(躺下﹑坐立﹑前倾或后仰)的情况下,其头部迅速向某特殊位置移动而引起持续时间≤1min的暂时性眩晕及眼震等症状。这一疾病的发作具有急骤性的特点,还会反复性发作,并无耳聋﹑耳鸣或者听力障碍。患者产生眩晕及眼震症状之前,具有三种临床类型的短暂性潜伏期,包括后半规管性BPPV(PSC.BPPV)﹑前半规管性BPPV(ASC.BPPV)﹑水平半规管性BPPV(HSC.BPPV)[1]。

耳石症;复位;护理

1 病因

大部分BPPV是原发性的,只有约25%继发或者并发前庭神经炎﹑迷路炎﹑偏头痛﹑头外伤以及梅尼埃病发作期等多种病症[2]。而BPPV的发病机制与椭圆囊斑变性致耳石脱落形成碎片或微粒,漂浮和沉积于半规管中有关。

目前主要有3种学说:①耳石脱落学说[3-4]:耳石内含有大量的钙离子,能对迷路离子内环境进行妥善平衡,一般情况下耳石脱落后,会由壁细胞和暗细胞进行吸收。若椭圆囊出现病变,则耳石脱落会增加,并且粘附在后半规管壶腹嵴;若头位发生改变,特别是后半规管和重力平行的情况下,可能导致壶腹嵴耳石出现变位,进而引起眩晕及眼震问题。然这一学说并无法解释BPPV患者发生眼震或晕眩时的疲劳症状;②Hall(1979年)半规管耳石症学说:认为变性耳石颗粒悬浮在半规管长臂的内淋巴之中,若头部位于某个诱发体位,其内淋巴流动可使得壶腹嵴在一定的牵引作用下而发生偏移,引发患者出现晕眩。若反复让头部活动,并使其位于激发部位,可分散耳石颗粒,降低其对内耳淋巴液流动产生的影响,从而减轻甚至消除患者的眩晕与眼震症状,引起患者的疲劳症状;③双侧前庭功能不对称学说:由于前庭系统可在传导束作用下和小脑﹑脊髓﹑自主神经系统以及动眼系统等发生广泛联系,若某些疾病使得前庭系统和人体的中枢传导通路相连的某部位受到一定刺激,就会导致患者发生位置性眩晕。但在目前,大多数学者支持耳石脱落学说。

2 治疗

宜采用综合治疗:手法复位﹑体位训练﹑药物改善内耳微循环,多种康复手段,促进康复。手法复位是BPPV患者主要的治疗方法。不同类型的BPPV,受累的半规管和耳石散落的部位不同,选择复位手法也不相同。通常采用的复位手法有3种,即Epley管石复位法,Semont管石解脱法.Barbecue翻滚法(Harvey管石解脱法)。临床上PSC.BPPV采用Epley管石复位法和Semont管石解脱法。HSC.BPPV采用Barbecue翻滚法。疗效评估如下:(1)显效:反复眩晕,耳鸣,身体不稳,恶心呕吐。记忆力消退及头痛﹑失眠等症状消失;(2)有效:反复眩晕,耳鸣﹑身体不稳等症状改善;(3)无效:疾病症状改善不突出或加重[5]。

(1)Epley管石复位法(又称颗粒复位法):每个治疗循环分为以下4步:①患者在床上以坐位姿势,使其头部向患侧转45°,再使得患者仰卧,取头悬位,即其头部需超出病床边沿,且保持30°下垂姿势,使得管石可直达后半规管中部位置;②使得患者头部朝着健侧转动,幅度为90°,可让管石直达总脚;③患者头部与其身体一起转向健侧,保持90°为宜,使其侧卧,管石通过总脚。以上3个步骤体位均应维持至眼震消失或旋转感消失后再保持lmin;④患者从床的左侧坐起,头略前倾(约20度),管石到达椭圆囊。这种复位适合治疗半规管耳石症。

(2)Semont管石解脱法:每个治疗循环分为以下3步:①患者坐于床缘,治疗者以手扶住患者的头部,使其向健侧转动45°,并迅速使患者就患侧方向卧下;②帮助患者迅速移动其身体,经坐立位至对侧卧位,这个过程中身体扭转180°。若以上体位出现变动,则保证其头偏转角度均为45°;③帮助患者渐渐起身,其头部处于直位状态。每一种体位都需在眼震症状消除后维持1min不动。治疗过程中需对患者的不良反应予以监测,每完成一个步骤都需认真观察患者的眼震,待结束后再实施下一个步骤,直到患者任何头位的眼震均消失,或者连续两个治疗循坏结果完全一致,即可结束。

(3)Barbecue翻滚法:①患者于床上平卧,其头部转向健侧,转动90°;②患者身体以180°转向健侧,并让患者鼻尖朝下;③继续让患者向健侧进行转动,保持侧卧于患者患侧的体位;④患者取坐起体位,每种体位待眼震消失后再保持1min。

3 护理

要消除该病急性期症状,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采用正确的手法复位技术,只是需要注意的是,反复对患者的头颈部进行转动,会使得前庭感受器不断受到脱落耳石的刺激,从而使得有些患者的症状暂时得不到缓解,反而加重,甚至无法耐受。如果患者不能很好地配合与遵从医嘱将会大大降低疗效,所以治疗前﹑中﹑后的护理尤为重要。

3.1 手法治疗前的护理

(1)心理护理[6-7]:向患者讲解BPPV知识,治疗方法,各种检查的目的和方法,治疗中可能出现的不适等。将成功的病例及治疗效果告诉患者,解除患者的顾虑,增强信心,取得配合。嘱患者及时与医护人员沟通交流,以利于医护人员的下一步治疗及护理。

(2)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眩晕:详细询问患者病史,比如既往患者眩晕症状的起因﹑眩晕症状发作的持续时间﹑眩晕发作的次数以及相关临床症状;分析患者发生眩晕病症是否与其头位改变有相关性;观察患者是否存在视物旋转的问题,明确其旋转的方向。通过行各项辅助检查,以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眩晕。

3.2 手法治疗中的护理

备好床铺,床的高度及位置适当,病房保持安静﹑空气清新。注意急救药品必须配备齐全,并且备好镇静止吐药物,同时准备纸巾以及垃圾桶,满足患者呕吐症状发作时的需求。为避免患者发生坠床事故,护理人员可扶住患者,耐心劝慰患者尽可能保持轻松的心情,并鼓励其及时讲出治疗中的自身感受。观察患者的面色及生命体征以及有无其他不适,及时予以安慰与解释。

3.3 手法治疗后的护理

采取Epley管石复位法对患者治疗后,要让患者转向健侧45°,以半卧位的姿势进行休息,48h内限制患者的头部活动,防止患者低头﹑仰头和快速转头,以免诱发眩晕[8]。睡眠时垫高枕头。48h后可逐步恢复活动,避免跑跳,转身应慢且避免大幅度转动。l周内尽量避免颈部剧烈转动。告知患者良性位置性眩晕有复发性,如有复发,应避免患侧卧位,及时就诊。当复位治疗完毕,一些患者可能会出现非特异性头昏症状,护士需在治疗前全部告知患者及其家属,配合服用相应药物后会逐渐消失。药物使用:通过血管扩张剂可对人体微循环进行良好的调节与改善,确保患者得到绝对充足的卧床休息,防止出现眩晕问题。密切观察病情,如有无恶心﹑呕吐等,必要时按医嘱给予镇静剂及抗眩晕的药物。常用药物有甲磺酸倍他司汀,或静脉注射高渗葡萄糖溶液。在用药期间,要为患者讲解用药目的及注意事项,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及用药效果,及时与患者沟通,适时调整治疗方案[9-10]。手法复位后,即使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疾病复发率,但依然有少部分患者出现复发情况,比重约为12%-25%,向患者宣教常见的诱发因素,如过度劳累﹑感冒等。其次是要帮助患者建立信心,告知他们复位后护理。针对老年患者,还需嘱咐其控制烟酒行为,避免血脂异常或糖尿病等会引起动脉硬化的因素对病情造成不良影响。

[1] 吴子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治与挑战[J].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喉科学,2008,23(3):255-256.

[2] 陈曦,林少莲.吴子明,等.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发病因素[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8,30(6):667-669.

[3] Vibert D.Kompis M,Hausler R.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inolder women may be related to osteoporosis and osteopenia[J]。Ann Otol RhinolLanyng ol,2003,112(10):885-889.

[4] Karlberg M,Hall K,Quickert N,et a1.What inner ear diseases cause bei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J].Aeta Otolaryngol.2000,120 (3):380-385.

[5] 于圣立,周秀梅,王建东,等.耳石复位治疗良性位置性眩晕38例效果观察[J].医药论坛杂志,2011,32(13):32-33,35.

[6] 朱艳,苏丽.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41):221+225.

[7] 姜晓玲.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18):99.

[8] 马晓丽,陈永香,陆晓燕.耳石症经手法复位后的护理干预115例[J].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2015,24(12):982-983.

[9] 黄凤英,宁炳雯.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护理对策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7,14(05):104-107.

[10] 刘晶,刘国军,郑春泽,等.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治疗与护理进展[J].现代医药卫生,2012,28(06):882-885.

Nursing Study on Otolith Syndrome

ZHANG Jun-hong, DING Qin-qin, LI Shu-hua, LIU Xian-juan
(Yantai Yuhuangding Hospital, Yantai, Shandong, 264000)

Otolith disease, also known as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BPPV), is a common internal ear disease of the ENT, which means that the patient takes different positions (lying down, sitting, leaning forward or backward) Of the case, the head quickly moved to a special position caused by the duration of ≤ 1min temporary vertigo and nystagmus and other symptoms.The onset of the disease has a rash nature, but also repeated attacks, no deafness, tinnitus or hearing impairment. There were three types of transient latency, including posterior semicircular canal BPPV (PSC.BPPV), pre-semicircular canal BPPV (ASC.BPPV), and horizontal semicircular canal BPPV (HSC.BPPV) prior to the onset of vertigo and nystagmus symptoms[1].

Otolith syndrome; Diaplasis; Nursing

10.19335/j.cnki.2096-1219.2017.12.035

猜你喜欢
眼震耳石规管
离地性眼震水平半规管BPPV诊治策略
视频眼震电图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①
190例特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半规管功能分析
耳石症患者后管复位治疗成功后头晕症状临床观察
视频眼震电图在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中的应用
上半规管裂发生率及其HRCT特征
你了解耳石症吗
动物也会晕车吗
眩晕伴Burn眼震一例
耳朵生病也会眩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