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本色语文”的课堂实践方法

2017-04-08 12:26林乐佳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7年20期
关键词:母语文本语文

⌾林乐佳

探究“本色语文”的课堂实践方法

⌾林乐佳

语文课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学语习文的课,是学生学习理解和运用母语文字的课,是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实践课,是引导学生提高综合素养的课。倡导“本色语文”教学实践,就是要让语文课堂在“听说读写”方面都回归语文本色。

本色语文;听说读写;课堂实践;综合素养

语文课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理解和运用母语文字的课,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让语文还原本色,复归本位”,已经被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所关注与认同。本课题立足“本色语文”,通过课堂实践、反思和总结,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能力。

一、何为“本色语文”

“本色语文”的内涵主要有三个层面:一是“语文本原”,立足母语教育的基本任务,明确语文课程的基本定位。我们务必培养孩子们对母语的热爱,激发孩子们学习母语的动力,提高孩子们运用母语的能力;二是“语文本真”。大家都知道,我们的母语深受世界各地的欢迎,外国人民热衷于学习我们的母语,因为从文字到篇章,从表达到结构,从听说到读写,我们的母语都具备一定的特点和特别的审美度。所以作为中国人,我们更应该深入学习我们的语文课;三是“语文本位”,语文课一直以来都承担着一项重要的任务,那就是授予并提高孩子们的“听说读写”能力,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等方面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努力达到“以读促悟”、“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学习效果。

二、怎样实践“本色语文”课堂

“将课堂交给孩子们”“鼓励学生耐心‘听’、主动‘说’、积极‘读’、认真‘写’,通过学习,将文本内容深深扎根于内心,并发展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参与意识,发展个性、相互交流,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结合我们的课堂实践,总结了以下切实可行的方法:

1.创设情景朗读,营造朗读氛围,给学生一个温馨灵动的课堂。教师先通过音频或者图片等将学生引入教学内容所需要的环境氛围,为孩子们对文本的内容、情感理解奠下基础,走出“本色语文”的第一步——“自读自悟”。

比如在上《桥》这一课时,刘老师创设出合理的教学情境,能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经历来理解,这样让学生能有一个参照,能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而课堂上常有的朗读展现形式是以读促悟或者悟而后读。刘老师在这个过程中充当了一个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充分感悟文本内容,并展现文本情感,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升华自己的情感。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感悟和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感悟会形成融合。教师以学生的感悟来引导学生进行情感朗读,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读自悟”。

2.丰富朗读形式,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和表达:朗读的形式很多:教师范读、学生齐读、教师引读、师生轮流读、分角色朗读等。教师根据教材,巧妙地选择恰当的朗读方式,才能帮助学生更快地读懂课文,更深刻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最重要的是,尊重学生个体朗读的独特感受,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朗读经验,会对文本作出不同的解读,体现“以读促悟”的学习效果。在“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己说,自由表达情感。

邓小桂老师在上《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这一课时,有这样一段话:“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应接不暇。”邓老师先让学生自由朗读,再指名谈读后的感受,紧接着师范读,让孩子们观看相关的图片,配上音乐再读课文。学生都能有不同的体会。有的读出了花多、花美的赞美之情,有的读出了对花的喜爱之情,字字句句情真意切。从这朗朗书声中,我真切地感受到学生在多姿多彩的朗读中感受到美,自然流畅地表达了自己的感受。

3.注重体验感悟,促进学生结合感悟写作。通过反复读文、读中感悟,融合自身的体验,锻炼学生写的能力。学生有感而发,自然有话可写。

林老师在上《“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一课的时候,她充分将课堂交给了孩子们,让他们尽情享受自己与文本对话的时刻。这篇文章中有很多人物对话,并且人物性格特点鲜明。因此,孩子们通过多读来模仿人物语气,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通过多读,孩子们更能理解课文内容,也能在无形中感受到人物的情感变化。通过朗读,也能更加准确地分析文中三位人物的不同表现及性格特点,对自己写人物之类的文章掌握写作技巧和素材等。

三、“本色语文”课堂实践的意义

经过实践和总结,教师教学思路更加清晰,重难点突出,教学形式多样。教师学会将课堂交给了孩子们。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孩子们互相帮助,一起发现和解决问题,并运用多种方式朗读课文。课堂氛围活跃,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训练到位,充分体现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重点训练朗读,注重学生从朗读中感知课文,领悟课文的思想感情,真正践行了“自读自悟”、“以读促悟”、“以读悟情”的学习方法。从学生的学习成果来看,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成绩、人格魅力有了一定的进步。首先,在学习态度上,学生重视预习作业,能够做到预习的时候熟读课文,初步熟悉文本;其次,孩子们的整体成绩也有了一定的提高。孩子们对学习积极主动,考试时也能认真作答,赢得高分;“本色语文课堂”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今后,我们将更加用心经营这一课堂模式,努力让孩子们在轻松的氛围中感受“本色语文”的熏陶,在不知不觉中锻炼自己听、说、读、写的能力!

[1] 袁喆.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之我见[J]. 科技创新导报. 2008(05)

[2] 洪丽丽.浅谈小学语文的朗读教学[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07

林乐佳(1989.09-),女 ,汉族,广东惠州人,陕西师范大学文学学士在读,现供职单位:深圳龙华爱义学校,研究方向:如何让语文还原本色,复归本位,实实在在地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大浪爱义学校 518109)

猜你喜欢
母语文本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母语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母语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母语写作的宿命——《圣天门口》未完的话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