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设计导言

2017-04-08 12:26张冉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7年20期
关键词:导言教学内容教材

⌾张冉

如何设计导言

⌾张冉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让我感受到地理教学改革正迈着坚实的步伐前进着。为了改变过去课堂气氛沉闷,学生被动接受的状态,更好的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如何设计课堂教学是至关重要的。导言,作为课堂教学的开始,更有牵一腕而动全身之妙的作用。结合本人的实际工作,列举几种方法.如承前启后的联旧引新法;充满好奇的制造悬念法等。旨在突出新知识的重要价值,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转移到课堂学习中来。

导言;学生;课堂教学;兴趣

教学设计是指教育实践工作者(主要指教师)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进行的系统规划、安排与决策。而教学内容设计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节成功的公开课关键在于教学内容设计。这需要授课教师认真分析教材、合理选择、组织教学内容以及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的表达或呈现的过程。

如何导入地理新课更是教学内容设计的关键,也是引人入胜的法宝。精心设计的导言能够快速的引领学生进入教学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也直接影响着45分钟的教学效果。精心设计的导言才能够如磁铁般,紧扣学生的心弦,打开学生的“心灵之门”,从而使他们满怀激情地进入到学习新的课题,为上好一节课打下基础。

可见,对于一堂好课而言,导言确实有牵一腕而动全身之妙。

那么,如何设计好导言呢?结合我的教学实际,我认为导言的设计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导言应该深入浅出,有启发性 导言是一节课的开端,为了更好的教授教学内容而设计的,它是教学设计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体现教学目标的奠基石。因此,在设计导言时首先要钻研教学大纲,分析教材内容。只有教师在授课前认真钻研过大纲,分析过教材,才能从整体上把握课程的基本结构,理清教材的知识体系。此外,还要分析学生已有的学习状态,结合初中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心理发展水平以及他们的兴趣,爱好和学习的倾向性等个性因素。在此基础上,确定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体现教学目标的材料,视频,谚语,等教学素材。在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之间找到一条线,把这条线理顺,拉直,导言也就呼之欲出了。

2.导言应该精炼准确,重点突出,思路清晰 教师的语言应该精炼准确,导言更是如此。强调导言精练,并不是说少讲几句就叫做精炼。而是说导言的每个字,每句话都应该讲到点子上,讲到关键上,使学生一听就懂。

3.导言应该有感染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要想导言能够能在第一时间打开学生的“心灵之门”,调动学生情绪,活跃课堂气氛。在组织教学中,借助我们的眼睛,手势,动作,地图,画笔,照片,甚至着装等来补充或者代替语言,用多种教学手段来扩充单一的“讲知识”。以情动情,观察学生的表情,揣摩他们的内心变化,激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

4.导言应该能给予学生思考,联想,创新的空间 新课程理念其实也是一种创新教育,它对地理教师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因此,我们在设计导言时,也要尽可能的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目的,加强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考虑如何恰当地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和如何开展学生实践活动,以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能动性。

那么,导言应该如何设计呢?结合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主要有以下几种:

1.联旧引新,承前启后 又叫做“旧知识导入法”、“复习导入法”等。这是最常见也最传统的方法。就是教师在上课时将已经学过的知识和将要学习的知识之间找到相通或者极大反差的地方,将其进行对比。由于学生对刚刚学过的旧知识都非常熟悉,能够较快地进入状态。这样能够使它们在短时间内集中注意力,新课的教授就在不经意间循序渐进了。例如,第一节《辽阔的疆域》中,第一个标题是“位置优越”。开篇就写到:展开世界地图,我们一眼就可以看到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从东、西半球看,她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她位于北半球;从世界范围看……这个时候我们可以联旧引新的方法就很多。可以通过展示世界地图,让同学们找到中国所在的地理位置引入新课,也可以结合经纬网的教学内容,找到我国的经纬度范围引入新课。

2.制造悬念,好奇驱使: 在学习第二节《众多的人口》第一个标题“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一标题时,我是这样处理的:走进教室,拿出手表,告诉同学们:你们知道一分钟有多长吗?这个时候有同学会说等于六十秒。我微笑,示意所有同学全部闭上眼睛,趴在课桌上,静静的等待一分钟过去。在这一分钟里,同学们都带着极大的好奇心,不知道我这个地理老师要做什么,但是也不好立刻发问。等到一分钟的时候,我示意所有同学抬起头,提问:你们觉得刚刚过去的一分钟时间长吗?他们说着各自的答案。我继续说道:你们知道,在刚刚过去的这一分钟里,我国又产生了多少新增人口吗?同学们恍然大悟,兴趣十足的等待我解开谜底。一节课就这样在短短的几句话中展开了。我相信,这节课一定会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因为我在设计导言时,利用悬念给他们带来了很强的冲击力,从一开始就抓住了他们充满好奇心的心理,引领他们满怀求知欲的进入新课的教学。

3.地图引入,三维学习 地图是地理除文字之外的第二语言,它形象直观,能帮助我们建立正确的空间观念。在学习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地图》时,我采用地图引入法,首先让学生画教室内物品分布图的草图,一开始的时候不教任何知识,只是让他们自己画草图。三分钟以后,我将学生的作品收集起来,从中选用学生的典型作品中的内容引入比例尺、方向、图例。这样做,能够有机的和所学新知识密切联系,过渡自然,而且可以有效地集中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尽快进入地理学习情境。

4.引经据典,拓宽视野 一段史料、成语、典故、诗词名言,即可以激发学生感情上的波澜,引起他们的联想,创造一种浓厚的教学氛围,又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开阔学生的视野。例如我在教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多变的天气》一节时,利用草船借箭这个典故作为这节课的导言。并且在多媒体中适时的配上无声的《赤壁》中的部分电影片段。同学们听到这个典故以后,头脑中就有了疑问:为什么诸葛亮能够料事入神,知道天气和风向会在短时间内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呢?

5.调查引入,边解边学 利用地理小调查进行导入,可以说是在一边解决问题,一边学习新知识。这种方法能够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立足学生的直接经验,并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究;也能够适时的将我们所学的地理知识真正的和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让同学们懂得,知识的掌握并不仅仅是记在脑子里,烂熟于心,就是学的好。真正的掌握是要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能够运用在实际生活中,让学生从生活中来,也回归到生活中去。在学习《水资源》一节时,我在课前就预先作了准备,让同学们去记录这一周以来,家里的用水情况,分项记录。待到上课时,就请同学们将自己的调查报告拿出来,集体讨论。可以说,这节课既使同学们懂得了如何节约用水的方法,也让他们了解了自家的用水情况,哪些地方做的好,哪些地方做得还不够。同学们讨论的非常热烈。整节课,我不但没有过多的导入,就连教学内容的讲授也是同学们自己完成的。这个时候,我感觉到,孩子们是真正的会学习,也乐学习了。

除此之外,还有“故事引入法”、“多媒体引入法”等多种方法。

当然,设计导言时,要注意控制好时间,一般3—5分钟为宜。有的教师时间的安排和运用不合理,导入新课占用大量时间,忽视其他环节,学习掌握新知只是一带而过,时间就这样一分一秒的流失了,最后只能抱怨教材容量大、课时紧、时间不够。设计导言,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开展教学,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引人新课的“意境”。

导言设计还应考虑崇尚“自然”。每节课的导言不可能一样,因为每一堂课的内容不同。即便是同一节课,也要根据教师的自身素质、教材的具体特点和学生的识记水平,采用不同的方法。这需要我们根据所教班级的具体特点,进行具体分析而定。例如较沉稳班级和较活跃班级的导入设计肯定是不一样的。

总的来说,课堂的导入方法可以说是变化无穷,这里所说的几种导言的设计也仅仅是根据我从教几年来的一点心得体会。设计导言的目的其实就是为了更好的开展课堂教学,让学生能够很自然进入学习状态,激发他们的兴趣。只要我们认真钻研大纲,吃透教材,在平时的点点滴滴中注意积累,因材施导,因材而入我相信,每一位地理教师都能够利用自己特有的智慧,打开学生的“心灵之门”。

[1] 田慧生,李如密.教学论.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

[2] 袁书琪.地理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 钟启泉,崔允漷.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 课程教材研究所,地理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八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中学 210012)

猜你喜欢
导言教学内容教材
专题导言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导言
导言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导言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