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教学中“主体参与”策略初探

2017-04-08 12:26余小来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7年20期
关键词:主体参与主体意识

⌾余小来

初中体育教学中“主体参与”策略初探

⌾余小来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学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引入“主体参与”策略,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构建全新的体育课程教学模式。本文从主体参与的内涵出发,就初中体育教学中“主体参与”的教学策略进行了研究和讨论。

初中体育;主体参与;教学策略

前言: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初中体育课程都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甚至部分教师存在着占用体育课时开展其他课程教学的情况。而伴随着素质教育的持续深化,初中体育教学在提升学生身体素质,推动学生全面发展方面的作用得到了重视。体育教师应该培养学生主体参与的意识,确保体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

一、初中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参与”

所谓主体参与,是指针对身体素质,智力因素以及兴趣爱好等接近的学生群体,开展主体参与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能够全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主体意识、主动意识和参与意识,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再到“我会学”的转变。相比较传统的教学模式,主体参与模式能够使得全体学生都可以达到初中体育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也可以对学生具备的特长进行强化,提升其综合素质。

与主动参与不同,主体参与强调学生在课中参与的基础上,做好课前准备和课后延伸,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主体参与从根本上打破了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从教学内容的选择阶段就开始关注学生的参与意识,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可以发表自身的见解和想法,讨论课程该如何展开,如何考核,使得学生能够成为体育教学的设计者,提升其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1]。

二、初中体育教学主体参与意识缺失的原因

当前,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许多学生对于体育课程缺乏兴趣,也缺乏主体参与意识,影响了体育教学的效果。分析原因,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心理因素,这也是导致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缺乏的主要原因。表现在不同的学生群体中,女生主要是爱美怕脏,害怕体育活动中出汗,影响形象;男生则多是因为自身的爱好,如果喜欢球类运动,则往往对于田径、体操等缺乏兴趣。另外,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对体育课程缺乏正确的理解,认为其属于“副科”,对于中考成绩没有很大的影响,因此从心理上不重视体育课程;二是生理因素,主要体现在个人体质和身体健康的程度上。一般情况下,除体质本身虚弱外,男生基本不会受到生理因素的影响,相比较而言,初中女生处于青春发育中后期,肌肉力量不足,心脏容量较小,稍一运动就会感到疲倦,这也使得许多女生对体育课程缺乏足够的兴趣。

三、初中体育教学中主体参与意识的培养策略

1.强化教师队伍 想要保证初中体育主体参与教学模式的顺利实施,强化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需要具备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学校应该设置“主体参与”专题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引导教师树立起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针对不同的学生,设置不同的教学指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落实“主体参与”的教学模式,改变教师的传统理念,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使得其能够掌握主体参与教学的基本流程和方法[2]。

2.明确教学策略 从主体参与教学的角度,应该适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做好分层教学,贯彻以人为本。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端正态度,将自身放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尊重学生,明确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从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提升教学的灵活性,对教学策略和教学目标进行明确,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

3.创新教学模式 在新环境下,不能单纯的将体育教学当做教师示范学生练习的过程,而是应该对资源进行整合,对教学方法进行优化,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核心,逐步提升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对于初中体育教师而言,在教学中应该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通过对教学模式的创新,使得其能够更好的迎合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使得学生能够从中体会到体育的魅力所在,继而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在具体实施环节,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然后以接力的形式要求小组完成不同的任务:第一阶段,快速运球,将篮球与短跑结合起来,要求小组成员在保持运球的过程中,往返一定的距离(100m);第二阶段,跳远;第三阶段,足球射门;第四阶段,排球体操,即手持排球做完一套体操动作。通过这样的形式,可以对体育教学的内容进行整合,也可以使得学习的过程更加刺激,学生可以感受到体育带来的快乐,继而产生主义参与的意识[3]。

4.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可以听取学生的意见,由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模式,如启发式学习、研究性学习、交互式学等,也可以鼓励学生利用现有的资源,自主进行体育设备以及体育活动的设计,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例如,在足球教学中,部分学生接触较早,身体协调能力和理解能力好,可以很快掌握足球操纵的技巧,而也有部分学生能力一般,协调能力差,在课堂上只能看着其他同学竞技和表演,长此以往,不仅会失去自信心,而且也会降低对于足球的热情。对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参与到课程设计中,制作大小不同的“球门”,能力强的同学需要射小门,能力差的同学射普通球门,使得全体学生都能够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激发起对于学习的热情和动力[4]。

四、 结语

在新的发展时期,初中体育课程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对于初中体育教师而言,不能再单纯的采用灌输或者示范性教学模式,而是应该更多的从学生层面去分析问题,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自己放在引导者和辅助者的位置,加强对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培养,激发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兴趣和动力,使得学生能够清楚的看到自己在学习中取得的进步,突出体育教学的成效,推动学生的健康成长。

[1]杨文生.“主体参与”策略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才智,2015,(8):138.

[2]徐雪涛.试析“主体参与”模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6,(14):210-211.

[3]沈超.“主体参与”策略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6,(z1):77-78.

[4]周莉莉.初中体育教学主体参与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新课程:中学,2016,(9):163.

安徽省太湖县花园初级中学 246430)

猜你喜欢
主体参与主体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探讨如何激活初中思想品德课堂
浅谈高中物理的主体参与教学模式
政治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主体参与的实践探索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主体参与教学策略研究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