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初中语文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7-04-08 12:26谭永广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7年20期
关键词:素质教育创新能力初中语文

⌾谭永广

浅议初中语文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谭永广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日渐渗入,教育方式发生了转变,从过去的系统传授转变为如今要求发散思维的教育。针对当前的国情,教育部对语文教学提出新的议案,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本文通过对我国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现状进行分析,并简单讨论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初中语文;创新;培养

前言:汉语是中国的母语,语文教育是学生学习母语的重要途径。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社会需要培养综合型人才,语文的教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教育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了解未来经济的发展局势,才是最关键的。

一、我国现阶段初中语文教育现状分析

1.应试教育缺陷造成的思维刻板 我国实行应试教育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学生考取国家给出的统一试题后,经考官批改给出成绩,成绩优异者获取入朝为官资格。与古代的教育体制相比,现代应试教育更加的系统化,学生在年满六周岁获取入学资格,并强制规定接受九年制义务教育。与欧美的教育体制相比,中国应试教育带有一定的传统色彩,状态严肃、教学模式严谨[1]。应试教育易于对学生的管理工作,然而过于系统化的教育模式会导致学生思想受到限制,格局变窄,纵使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扎实,却不懂举一反三,显得刻板。

2.教师授课内容因循守旧,乏味无趣 创新的前提是发现,学生对所学习的内容不感兴趣,便失去主动学习的动力。现阶段,初中语文的教育仍然遵循传统教育方式,教师必须负责把每天规定的内容“转移”给学生,课后必须完成规定作业。这种教育思维的机械性、枯燥感,让学生逐渐对学习产生排斥心理,甚至有家长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帮助”完成作业,学生每天需要做的就是增强自己的记忆能力而并非动脑。

3.学生逃避学习,不善思辨 现今教育体制下的学生,受父母和教师影响,逐渐丧失主观能动性。此外,学生在进入初中后,所要面对的是来自中考的压力,除每天保质保量的完成学习任务外,没有多余的时间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习任务重、压力大,导致学生的头脑每天都保持超负荷状态。语文课主要增强学生对传统知识的理解以及锻炼写作能力。学生在繁重的压力下选择死记硬背,认为这样的学习方式更加稳妥,长此以往,学生对于知识的获取方式很难改变,丧失了思辨能力,更不利于创新思维的养成。

4.家长只重视分数,对学生的教育方式存在弊端 中国家长对于分数的热爱远大于学生兴趣的培养,在初期对学生的教育上也选择死记硬背的模式,让学生反复记忆。学生只负责机械式的记忆工作,潜意识里否定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放弃思考。这种学习模式占据了中国教育的各个阶段,学生失去了自主思考的能力,对于学习的方式方法只能依赖于家长、教师。

二、初中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

1.综合西方教育模式,扬长辟短 中国的应试教育过于刻板严肃,而西方素质教育又过于松散,疏于管理,若能够将两者相结合,我国的教育事业将迎来一片新的气象。素质教育注重学生言谈举止,应变能力等,相较于应试教育更加全面,且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大胆创新。应试教育体制下的中国社会是偏激的,造成学生在初高中教育期疲惫不堪,大学期散漫,毕业后失业的古怪现象。引进西方素质教育,是教育体制的一次重大改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发掘自身的兴趣,只有面对感兴趣的事物,才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并萌生创新的想法。例如,组织发起语文课文场景剧大赛,国家只提供资金援助和名额,比赛期间的事宜由学生自行安排,这种创意活动不仅开阔了学生的眼界,也做到了活学活用,在筹备比赛期间,学生熟读课文,自行编排成剧本,对于课文内容有了自己的理解,提高了对语文这一科目的兴趣,也开拓了创新性的思维。

2.教师改变授课方式,增强课堂趣味性 学生对于语文课程的喜爱程度,与教师存在直接关系,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上,也应具备创新思维。课前要求学生预习课文内容,可提前从网络上浏览微课视频,并挑选较有趣的分享给学生。课堂氛围保持轻松活跃,每节课的时间做出精细划分,并预留出半节课时间进行互动。切忌引导学生思想,少说多看,留给学生自主支配思维的时间。充分了解学生内心想法及兴趣爱好,并运用到课堂学习中,教师的教育工作应具备时代性、创新性、趣味性特征。这种方式可帮助学生思维的扩散,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

3.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提高自身思想道德修养 陶行知先生在书中写到:“人类社会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2]。”很多学生在现今的学习模式中受桎梏,妄自菲薄。创新并不是创造,创新是在原有事物的基础上进行翻新,每一个人的思维方式都不尽相同,因此实现思维上的创新并非难事。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学习,不盲从、不气馁,形成自己的一套学习体系,学会以大胆创新的思维看待问题。比如,学生可在学习之余查找并阅读语文课本上推荐的课外读物,许多西方文学名著都会给你带来不一样的思想碰撞,此外发展兴趣爱好,多观看侦探小说有利于增强逻辑推理能力,喜爱文言文的学生可翻阅古文典籍,借鉴古人的学习和思维方式,形成自己特色的思维习惯。

4.家长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改变传统教育方法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因此,在教育子女前,应检点自身行为,研究显示,完整的家庭组合有利于子女的身心健康,树立正确的三观。此外,对于学校的教育体制,家长应有自己的看法和态度,避免盲从,做到与学校、与社会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需要在一个稳定积极的环境下进行的。家长在监督子女的学习同时,增强学生的素质教育,完善性格缺陷。学生在一个好的氛围中生活,才能激发想象力、创造力。

结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已成为当代教育事业的首要任务,学生的创新精神是确保祖国持续发展的动力。学生的创新要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教师应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口语表达能力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1]刘奕君. 初中语文教学对创新能力的培养[J]. 亚太教育,2016,35:150.

[2]阙观宝. 新课改理念下初中语文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A]. 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第四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C].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2016:1.

广西上林县民族中学 530500)

猜你喜欢
素质教育创新能力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大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