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初探

2017-04-08 12:26叶翠蓉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7年20期
关键词:思想品德新课改生活化

⌾叶翠蓉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初探

⌾叶翠蓉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育是生活的需要,其源于生活又以生活为归宿。”这句话告诉我们,教育的目的更重要的在于让学生更好地生活。思想品德作为一门德育课程,对于培养学生如何做人做事、更好地生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青少年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门课程,长期以来,思想品德课程却收效甚微,更多的停留于空洞、乏味的说教。新课改滚滚而来,教师应该学会用新课程理念审视课堂教学,还课堂以生活的本来面目,让课堂鲜活起来。

新课程改革;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

长期以来,我国思想品德课堂只是教师照本宣科、理论说教,一味地对学生进行知识理论灌输的场所。这样的形式与内容,完全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对此毫无兴趣,只是机械、被动地接受“死知识”,面对生活中的问题却常常不知所措,完全背离了教育的初衷。在我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教育回归生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育理念。因此,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作为初中思想品德教师,笔者现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经历,就如何实现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提几点看法。

一、把教育当修行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讲述过一个关于备课的故事:一位有三十多年教龄的历史教师讲了一节公开课,听课的所有师生都入了迷。一位教师问:“您花了多少时间备这节课?不止一个小时吧?”那位历史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一辈子与15分钟,一语道出了教育技巧的奥秘和教师备课的真谛。“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上一节独具风采的好课,并非一日之功,不能一蹴而就,这是一个需要终生研究的命题。教师要把教育当作一场修行,用一生的修养完善自己,用一辈子来准备每一节课。只有时刻准备着,才能在课堂上厚积而薄发!所幸,我不仅非常热爱生活,善于体会生活,努力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而且,无论是初出茅庐还是现已小有经验,我一直对教师职业心怀敬畏之情,努力争取更多的学习机会,不断积累,不断思考,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修养和教学素养。

二、把学生当朋友

首先,VCVN, 平等对待学生。有些教师平时就端着教师的架子,自认为高学生一等,对学生不闻不问,上课一走进教室就自带三分怒气,七分杀气,却没有一点儿和气。殊不知,“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尤其是初中学生,逆反心理特别强,学生因为喜欢某位老师而认真学习他所教的课,因为不喜欢某位老师而放弃学习他所教科目的现象并不少见。教师要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尊重学生,关心、爱护学生,让学生喜欢你、亲近你,这样有利于师生合作的加强,师生之间更能产生共鸣。其次,充分相信学生。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中心,不仅主宰了课堂,也主宰了学生。教师在课堂上生怕自己少讲、漏讲了哪个知识点,于是滔滔不绝讲了一节课,下课了还意犹未尽,并且,在这过程中,不希望学生给自己整出什么“幺蛾子”,认为学生只需要按照自己说的去做就行,把自己告诉他们的背下来就行。一直以来,学生早已习惯了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老师推一下,学生走一步,长期下来,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闷,效果还不好。新课改倡导新型的“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关系。在新课改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做到“凡是学生能探索出来的,教师绝不替代;凡是学生能够独立思考的,教师绝不暗示”。教师不必像传统的课堂教学中那样“面面俱到”,要做的就是当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获得知识时,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这样,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效果也会更好。

三、把上课当闲聊

朋友间的闲聊应该是平等自由、轻松自在的,处理好了师生关系,老师上课不必太紧张,大可以放松点儿。

允许自己“迷糊”。教师不必要求自己在学生眼中一定是完美到无懈可击的,偶尔无心的小迷糊,更能让学生感受到你的真实和可爱。在前几年所教的一个班里,有个侏儒症学生。在我的课堂上,他一直比较活跃,也听话。有时,他看不到黑板上的板书就会站到过道里,搭在别的同学桌上做笔记。因为情况特殊,我也就默许了。有一次上课,我提了个问题,叫了好几个学生都没答上来。那个学生跃跃欲试,我便叫他回答。他回答得非常中肯,声音又响亮。我向他投以赞许的目光,习惯性地说到:“很好!请坐!”“轰!哈哈哈哈!……”我愣了……等回过神来,脸唰地一下,通红通红。我条件反射般拿书挡着脸,却笑到不行——原来,那学生是站在过道里的!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同学们跟打了鸡血似的学习热情高涨!

允许自己“调皮”。朋友间闲聊侃大山时,偶尔善意的调皮耍赖既能活跃气氛,又能增进朋友情谊。教师上课也是如此。有一次上课,讲人教版九年级第十课第一框题“理想”,我让同学们畅谈自己的理想。先叫了好几个同学也都大大方方地讲了,当叫到男生W的时候,他却显得忸怩,我鼓励了他好多次都没说出来,估计是不好意思在大家面前谈理想。随后,我一边慢步走向W同学,一边关掉自己身上戴着的扩音器的开关,说:“如果你不想被别人知道,那就只说给我听,好吗?”边说还边把身子往他身边倾、把耳朵凑过去些,我知道当时所有同学都屏住呼吸在等待W同学的回答……在我的一再鼓励下,W同学终于开口说出了他的理想:做一名建筑设计师。他回答的声音不大,却也足以让当时静得有点儿出奇的教室里的绝大部分同学听到,我也听到了其它组有个别同学在小声地复述W同学的理想。我赞许地看着W同学、点点头,转身走向讲台。边走边打开扩音器的开关,若无其事地说了句:“我一定不会告诉你们他的理想是做一名建筑设计师。”话音未落,整个教室像炸开了锅。我不忘再补一刀,于是,故意虎着脸,以责怪他们吵闹的语气说到:“笑什么呀?我说什么了吗?”学生们都很默契地答道:“没——有——!”说完,笑得更欢了!此时,教室里不约而同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真是一群可爱的孩子)从那以后,w同学变得更外向,学习更努力了!

四、把生活当教材

生活是最直观的经验、最通俗的教材。新课改背景下的思想品德教师不仅要大胆整合教材,尽量减少不符合本地学生实际的教材内容,而且要注意收集生活化的教学材料,平时我们深入到学生中间去,从学生中收集来的材料就可派上用场了。用学生身边甚至是学生自己身上发生的事情做例子,既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得学生易于理解、接受,也更能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有一次,在讲授人教版九年级第六课第三框题《依法参与政治生活》时,考虑到那一届学生刚上七年级就遇到学校创强、亲眼目睹了三年来学校巨大变化的特殊情况,我用“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典故引出学校创强一事,学生立马兴趣高涨。他们激动地说到他们刚上初中时学校陈旧破烂、设施简陋,说到这几年学校努力搞建设,说到现在学校设施齐全了、环境变美了。有学生“不客气”地邀起功来,说学校今天的变化有他们的功劳,说三年里他们做了不少事,他们自己多方面素养都提高了,提出的一些建议还被学校采纳了,还说有好些同学都因此受到了学校的表彰,比如***就是他们班的“巨星”、学习的榜样……于此,我想,这节课的目的达到了。

教学生活化是新课改背景下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必经之路,让我们心怀敬畏、更新观念、革新艺术,在新课改的路上稳步向前……

[1].陈吉明.《课程标准(2011)导读与教学实施(思想品德)》[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年.

[2].张学枚.《新课程课堂教学技能指导与训练(初中思想品德)》[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

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周江中学 514457)

猜你喜欢
思想品德新课改生活化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融入法制教育的实践探索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初中思想品德翻转课堂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解题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