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之我见

2017-04-08 12:26陈光梅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7年20期
关键词:课堂气氛因材施教教学质量

⌾陈光梅

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之我见

⌾陈光梅

随着人类社会的飞速发展,教育事业也在蒸蒸日上。教师是人类桥梁的工程师,是祖国未来蓝图的设计者,这个职业光荣而圣神。如何顺应时代的步伐,紧跟时代的潮流,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无限多的知识,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我们一线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教师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的学习具有多样、有趣和富有探索性,倡导现代信息技术走进我们的数学课堂、合理整合数学学习资源等。

初中数学;提高效率;教学策略

教学质量是学校教育永恒的主题,在数学课改不断深入的今天,摆在我们数学教育工作者面前一项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是:更新观念,开拓创新,致力于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使数学教学质量得到实质性的提高。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基石,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保障,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必不可少的条件。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积极思考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的智慧潜能得到开发,提到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了解学生情况,做到因材施教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教师应在教学前对学生情况进行分析,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要从多个方面了解学生,包括学生的学习水平如何,学生对生活环境的要求;学生希望达到什么样的学习目标,等等。心中有数,才能选对适合学生的教育教学方法,才可能做到因材施教。了解学生个性特点也是搞好因材施教的基础。教师应当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包括各学科学习的情况,有何兴趣、爱好与擅长,以及不足之处,然后有目的地因材施教。对能力较强而态度马虎的学生,要给他们布置有一定难度的作业,并要求他们精益求精;对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不专心的学生,要多暗示、提醒、提问,培养他们的自控能力;对视、听觉不好的学生,要让他们坐在比较靠近讲台的地方。

二、创设恰当的“启情点”,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内容的一种积极的情绪状态。教师应选择时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并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各种感官的充分参与,以加强直观教学的作用,如美丽的图像、激情的语言、悦耳的音乐等都可以唤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学生的学习就会轻松而愉快。正如《基础教育课程纲要》指出:“课堂教学要创设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教学七年级数学“概率与统计”中的抽样调查与普查时,笔者结合生活中的实际,先出示“神州六号”图画,问:“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神州六号飞船由2万多个零件组成,请同学们想一想,议一议,在飞船升空之前的检查是抽查还是普查?”学生议论纷纷,有的认为是抽查,有的认为是普查。我微笑着,让双方临时组成辩论方阵,进行辩论。由于学生课前搜集的资料过少,双方谁也说服不了谁。我适时出示一段资料: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坐的宇宙飞船,由于科学家在计算有关数据时,小数点的位置点错了,在飞船升空之前,没有检查出来,在飞船返回地面时,减速发动机失灵,导致一代英豪永远留在了太空。学生们默默无语,眼含泪花,真正地领悟到飞船升空之前,零部件的检查为什么一定要普查。这样的小辩论,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和语言表达能力,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

三、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

要想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发挥其主体地位,必须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即学生对于自己学习主体地位、主体能力、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而要唤醒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必须营造平等、民主和和谐的课堂气氛。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促进师生双方交往互动,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能真正把教师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把学生转变为真正学习的主人。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必须用“情感”为教学开道。夏丐尊曾经说过:“教育之没有感情,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所以教师首先要爱生,这种爱是多方位的。既有生活上关怀学生的冷暖、喜恶之爱,更有学习上了解学习情况,填补知识缺陷,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多鼓励,而不轻易否定,恰当指引,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到老师既是良师,更是益友。

四、掌握教学目标适中,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

教学目标的设定是关系到整个课堂的设计,有什么样的教学目标设计什么样难易度的题目、怎样的讲解方式,因此目标的设计要适中,不能过高,过高的目标会导致教学设计内容过多过难,老师讲解过快,学生掌握起来会越困难,导致大部分学生无法掌握,达不到预期目标,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目标设计过低,则不利于学生思维及能力的培养.因而要提高课堂效率必须有明确的目标,只有当教师的教学目标明确了才能知道本节课要教会学生学会什么,掌握什么,上课时才能有的放矢,当老师上课没有目标时,就会夸夸其谈,无法切中要害,教师不知教什么,学生更不知学什么,这如何能提高课堂效率呢?同时教学目标的设置要根据学生实际,不能设计太高,也不能设计太低,教师在上课前要把握好本节课的目标,清楚本节课学生要掌握的知识,清楚本节课学生要掌握的技能,要培养哪种思维能力,达到什么程度,这些老师在备课时都要考虑清楚,明确下来,才能设计教学.因此教师在设计目标时要面向大多数学生,使学习的深度、进度为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所能接受.合理明确地确立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出数学本体性,我们的课堂就有了导向性,课堂教学才有成效性,才能真正有利于数学知识的掌握.

总而言之,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新,寻找适合的教学方法,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也是数学教育改革的首选。我们教师只有踏踏实实立足于平日的教学,在学习后实践,在实践后反思,在反思后改进,在改进后再学习,如此地潜心钻研与探索,才能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才能提高教学效率。

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思源实验学校 343000)

猜你喜欢
课堂气氛因材施教教学质量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气氛的营造方法
浅谈课堂气氛对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意义
因材施教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