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之方法需精当 《爱莲说》师生学习之探究

2017-05-31 16:19王永琴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7年5期
关键词:爱莲说语文教学

王永琴

摘要:语文教学之方法需精当,《爱莲说》师生学习之探究。该课“在古人笔下,莲花,或与天真纯洁的少女结下不解之缘,或被用作清高脱俗的象征,或被赞为百美并陈、无私奉献的化身。对莲的喜爱,可以说已成为我国人民一种文化心态。”最喜欢莲花的当数宋代的周敦颐,他写了一篇短文——《爱莲说》,虽然只有119个字,却是千古传诵的名篇。我在永兴中学从事语文教学多年,我也有自己的授课方法,不妨写出来和老师们一起分享,语文是百科之母,在教学《爱莲说》一文时,各位老师都有自己的教法见解,打开自制电脑软件,欣赏莲花图片十余幅,师生共同给它们命名或配以诗文名句。教师准备的是:生花妙笔、含露乍开、姐妹仙子、含苞欲放、青春将逝、一枝独秀、小荷才露尖尖角、世人皆睡君独醒、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但周敦颐喜欢莲花主要并不是因为它美,他写《爱莲说》的主要目的也不是赞美它的美。那是为了什么呢?周敦颐为官清正廉洁,以为百姓洗脱冤屈为己任,甚得百姓爱戴,他是宋代理学的创始人,对宋、明两代的哲学思想影响很大,理学大师程颢、程颐兄弟都是他的学生。

关键词:语文教学;方法精当;学习探究

一、教学重难点

1、掌握托物言志的文章写法;2、教育学生保持坚贞正直操守的价值好风格;3、引领学生了解本文优美语言特点;3、 a、用“荷花”为题材的各种画,让学生了解其文意;b、荷花也叫莲花,它一直是中国画家们喜爱的绘画题材,也是历来为文人墨客们所描写的景物。c、用李白的诗来让学生触景生情,更加掌握荷花的象征意义。

二、师生研读课文

a、课堂练习:

(1)、《爱莲说》的背景是什么?

答:《爱莲说》是我国古代散文之精品。我认为是:谈谈爱莲花的道理,说说喜欢它的理由。值得知道的是,这篇选入教材的佳作是宋代哲人周敦颐于1063年(嘉佑八年)5月在虔州(今赣州)道判署内时所写。从《爱莲说》一文来看,“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莲,花之君子者也。”以莲喻道德高尚的人,且正是文如其人,周敦颐一生不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黄庭坚称赞他“人品甚高”。如“光风霁月”指赣州人为纪念他,立了专祠,并在祠后建“濂溪书院”,书院内还凿有“爱莲池”,由于几经兵燹,原来书院、祠和池均已无存。这篇文章非常不错,全文116字,结构严谨,笔意超越,言简意赅,情景交融,其采用“借影”笔法,以莲自喻,有着深邃的思想内容,值得我们认真学习与探究。(2)、课堂上请学生找出描写荷花的诗句:自己归纳。(3)、爱莲说一文的结构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两个陪衬三种类型作者以什么为线索?

答:《爱莲说》一文的结构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两个陪衬,三种类型。作者以爱莲作为线索把全文连缀成篇;而两个陪衬是指用草木之花和用菊花和牡丹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隐逸者、富贵者、君子。

b、板书课题:教师讲解课文

(1)、题解:“说”是一种古代的文体,既可以說明、记叙事物,又可以发表议论的文体,偏重于议论。人们于是在后来常常把说理辨析的文章统称为论说文。本文“爱莲说”这个题目怎么理解呢?(2)、师生朗读课文。(3)、《爱莲说》一文写到的三种花的象征意义是什么结尾改变由“菊”到“牡丹”再到“莲”的意义是什么

答:前半部分按“菊——牡丹——莲”的顺序,是为了突出作者对莲的喜爱;后文按“菊——莲——牡丹”的顺序写,是从褒贬的角度,说明凡是超凡脱俗的事物,欣赏的人就少,而趋势媚俗的事物,欣赏的人就多。把正面放在前写,最后用反面的反衬一下,更有独到之处;菊:与世无争,隐居深山的人,淡泊名利的隐士,如陶渊明 牡丹:追求富贵,争名夺利的人,如当世的人 莲:卓而不群的君子,品德高尚的人,如周敦颐本人和更多的君子。

(3)、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听字音,注意语气语调,在于自己认为难读难写的字下画上横线。同时让学生利用工具书相互交流讨论怎么练习。

(4)、师生齐读,分组读,分男女读,教师点拨。

(5)、比较文中八个“之”的用法,学生练习,教师讲解。

(6)、提问设计:a、《爱莲说》一文,作者为什么把莲花赞为“花之君子”?、“恋之爱,同予者何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爱莲说》一文,作者为什么把莲花赞为“花之君子”?、“恋之爱,同予者何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首先,“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写出了莲花身处污泥之中,却纤尘不染,不随世俗、洁身自爱和天真自然不显媚态的可贵精神;其次,“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写出了它里外贯通、外表挺直、表里如一、不牵扯攀附的高尚品质;再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写出了莲如傲然不群的君子一样,决不被俗人们轻慢玩弄。故作者把莲花赞为“花之君子”,即花中的君子。b、本文中君子是指怎么样的人?是品德高尚的人。

C、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表达了作者感慨于象他一样具有莲花之洁的人实在太少了,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

(7)、师生交流讨论:本文表达的方式和文中的主旨句指什么?答:常见的表达方式有记叙、议论、描写、说明、抒情。《爱莲说》用的表达方式则有:议论、描写、抒情。主旨句指:褒义:释义:比喻从污俗的环境中走出来,却能保持纯真的品质而不沾染坏习气. 近义:濯清涟而不妖,洁身自好 反义:同流合污 辨析:“出淤泥而不染”和 “洁身自好”都有保持自身洁白,不同流合污之意。但:“出淤泥而不染更强调出污泥之意,强调环境污染。”本文语言美主要体现在那里?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这一句用了排比的手法,增强语势

(8)、提问:《爱莲说》一文用借物喻人的写法,旨在托物言志?答:《爱莲说》这篇作品,对有些拜金主义者的贪图富贵追名逐利行为表示鄙夷和厌恶,他们的“有钱能使鬼推磨”是造成世风日衰的祸根,这种“牡丹之爱”要受到批评和否定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前两句对仗工整,后几句句式整齐

三、课堂思考并讨论

一、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表明作者特别的喜爱荷花的高品质。它一个比较大的特点就是以莲花来比喻人格,以物拟人。以物拟人在文学创作上是个常见的手法,是以物来比喻人的某一种品格。这种做法还是一个特有的手法,这个手法一般称作“比德”,就是拿某一个东西来比喻某一种德行。师生交流讨论:本文表达的方式和文中的主旨句指什么?

四、播放歌曲《荷花颂》

再次将学生带入情境,南宋著名的理学家周敦颐曾写过一篇《爱莲说》,他笔下的莲花又是怎样的?他是怎样描绘莲花,抒发自己的心志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散文,出示教学目标,简介作者,归纳主题思想,交待写作特色,让学生写一篇读后感!

五、师生交流并讨论

你谈谈喜欢文中哪句话?理由是什么?1、课前准备有荷花的画,让学生思考再写一首诗,谈谈你为什么喜欢荷花?对答题较好的学生进行物质奖励。2、作业安排:背诵课文并用行楷抄写课文。

六、深入阅读,进一步理解课文的思想和艺术

1.写“爱莲”,为什么写“爱菊”和“爱牡丹”?答案:是衬托手法,其中,爱菊是正衬,爱牡丹是反衬。

2.根据课文回答,陶渊明爱不爱除菊花以外的花?为什么?答案:不爱,他“独爱菊”。

教师讲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说明他宁可隐居,不与统治者合作的生活态度。然后用他的诗《饮酒》第五首印证(投影):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句为名句)

七、课后反思

我在课堂上首先让学生在小组内开展朗读的方法进行教学,看谁读得最快、发现得多。再让每组抽学生代表在班上交流各自的发现和对文中诗句的理解,其中不乏可以渗透法制道德教育的好素材,这就需要我们留心教育教学,并将教材内容与法制道德教育挂钩,有的放矢地对学生渗透法制道德观念的培养和人生要树立远大理想和价值观与人生观。包括作者的志向。你到底想到的什么?受到什么启发?我们如何去思考?

参考文献:

[1]张国生论文;

[2]其他论文或者教案。

猜你喜欢
爱莲说语文教学
《爱莲说》微课教学设计
分析邵俊婷演绎桃李杯舞蹈《爱莲说》的心理状态和艺术表现
周敦颐《爱莲说》创作说明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绍兴市上虞区夏丏尊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