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数学动手能力之我见

2017-06-28 19:48王俊
神州·中旬刊 2017年3期
关键词:动手能力培养策略小学数学

王俊

摘要:动手实践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以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亲身体验为特征。新的小学数学教材的特点之一就是重视直观教学,增加了动手实践活动和动手操作内容。因此,动手操作成了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关键词:小学数学;动手能力;培养策略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思维和想象最为活跃,能够获得直接经验和亲身体验,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教材增加了学生的实践活动和动手操作内容,因此,操作活动成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下面就依据自身的教学体会,谈几点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一、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在教学工作中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尤为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需要在课堂上开展一系列的动手活动,通过实际动手操作,逐渐化抽象为具体、化复杂为简单,使学生在脑海中建立起正确的数学模型,进一步提高学习成效。

例如,在学习“轴对称图形”时,教师可以在学生课前预习时给他们布置诸如用纸盒裁剪三角形、等腰梯形、圆形、菱形、正方形等模型的任务,等到上课时让他们带到课堂上,紧接着老师可以提问:“将你们手里的模型对着,看看哪些可以完全重合。”说完后学生们很快动起手来,不久便有学生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都希望自己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待学生回答完之后,老師便可以顺理成章地引出轴对称图形的定义来。在这堂课的教习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将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地调动起来,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创设教学情境

数学这门学科是非常抽象的,然而这门学科是源于生活实际的,为此,在实际的情境当中还原数学知识,以使学生由生活实际当中感受数学的发展,明确实际生活跟数学知识的紧密联系。教师通过自身的实际生活实践和经验,能够创设跟教学知识有关的情境,启发学生动手操作,以使学生比较轻松地感知事物的表象,再通过教师总结出问题的实质,进而让学生更加有效地理解数学知识。学生由动手操作再到概括教材内容的过程,就是一种思考的过程,是数学知识从形象化转化到抽象化的过程,这种教学的策略能够充分地激发学生的潜能和智力,为学生从抽象到形象、从理论知识体向实践的转化奠定了基础。

比如,教师在讲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个问题的时候,可要求学生借助一些不同长度的木棍,再要求学生拼三角形,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能够得知在某些情况下三根木棍是不能够拼出三角形的,然而能够调节木棍的长度进行拼接。这样,学生在不断地探究之后,逐步明确了三角形的一些特点,此时,教师再加以引导,那么就能够使得学生明白“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个问题。

三、注重方法指导

正确的方式与方法,是完成任务、达成目标的关键所在。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思维尚不成熟,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也偏弱,这都导致了许多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差。在实际动手过程中,部分学生是无从下手,而部分学生则是简单的模仿别人操作,不能很好地起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目的。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还应当注意引导学生正确的动手操作方法,使学生真正明白如何动手,避免动手操作时的盲目性。

例如: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清楚如果将动手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教师应讲解具体的操作步骤。一是剪,让学生看清楚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并沿高剪下一个直角三角形;二是移,将剪下的直角三角牌沿着平行四边形的底部平移;三是重合,将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与相对应的平行四边形的边重合就重合成为了一个长方形。通过指导正确的动手步骤以后,然后再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动手时能方向明确,不至于盲目操作。

四、培养创新意识

苏霍姆林斯基说:“手是意识的伟大培育者,又是智慧的创造者。”可见,动手操作能发散学生的思维,达到创新的目的。在教学中,让学生多动手,亲自实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全面理解,同时也能开发学生智力,让他们积极地动手、动脑、大胆地思索、探讨、创新,使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容器,而变成主动的参与者。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教学中提高动手操作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有效手段。

例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时,在学生初步掌握角的基础知识后,我让学生亲自做一个角。大多数学生用两根木棒组成一个角,有的学生用两根手指组成一个角,有的用橡皮筋拉成了一个角,有的用吸管折成了一个角……大大小小,不同材料的角出现了,学生们高兴地看着自己亲手制作的作品,享受着成功地喜悦。在此,我又进一步提问:“比一比谁的角大?谁的角小?和你们材料的长短有关系吗?”学生的兴趣又高涨起来,动手比起来,最后大家一致得到一个结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张口的大小有关。学生不断涌现的创新手法,使他们在愉快的心境中轻松地获得了知识,学得有趣、学得有效。

五、丰富课外活动

学生的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和支持,不仅对巩固数学知识有利,还能锻炼学生们的动手能力,能够实现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无法完成的效果。数学教师如果能够将动手实践活动引入教学,在课堂动手实践和课外动手实践两个主要方面实现协调并进,就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动手实践活动的上述效果,也丰富学生们的课外生活。寓教于乐是许多研究者和专家所倡导的教学理念和模式,动手实践就是这样的一种。

实践证明,动手操作是学习数学的很有效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猜想、验证,利用已有的知识去尝试解决新的问题,力求做到凡事学生能够自己解决的问题都主动参与,在操作中不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不仅学到知识,而且学到了方法,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杜春英.培养学生动手习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J].学园,2013(26)

[2]李芳彦.小学数学动手操作能力训练方法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6):69-69.endprint

猜你喜欢
动手能力培养策略小学数学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