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竞赛与教师科研相结合的师生互动综合能力培养策略

2018-01-23 18:53曾宇露谭绮仪祝志芳余昭江曾育平邓小珍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7年11期
关键词:科技竞赛师生互动培养策略

曾宇露+谭绮仪+祝志芳+余昭江+曾育平+邓小珍

[摘 要] 针对目前全国普通高校青年教师多、实践动手能力弱的现状,结合科技竞赛对促进师生综合能力培养具有重要作用,构建并实践“学生竞赛—科技创新—教师科研”的互动模式,该模式以学生各种科技竞赛为主体,学生竞赛和教师科研相结合,分析学校、学院和师生层面在科技竞赛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吸引和鼓励广大教师参与到科技竞赛指导中,借助科技竞赛锻炼师生实践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教師科研水平。

[关键词] 科技竞赛;教师科研;师生互动;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7) 11-0064-02

科技竞赛作为高等学校课程教学之外开展的综合应用课程知识去解决问题的系列活动,对本科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全国高校现在面临的两大问题是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青年教师水平的提高[1-3],如何同时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教师科研水平及实践能力是摆在各个高校面前的紧迫问题。

一 师生综合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 青年教师科研经验和实践能力欠缺

教师作为高校的教育主题之一,其本身的工程实践能力的高低必将直接影响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质量。如果一位教师本身不具备工程实践能力,没有具体专业实践经验,他们不可能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引入工程实践的知识,培养学生工程意识,并使学生加以应用来分析和解决生产中的实际工程问题。高校教师,尤其是高校青年教师,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水平,但实践经验相对缺乏,直接导致难以实现学术独立。青年教师科研都具有一定的先期基础,对于科研项目的申报和实施具有较丰富的经验,但缺乏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如何将自身的科研项目和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更好地利用自身的科研项目和理论来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从而达到满足社会急需的综合实践能力的创造性人才的目标。因此,高校青年教师应以科技竞赛为契机,结合自身的科研方向和项目,积极提高自身实践能力,以完善知识结构,提高业务水平,进而激发创新能力,逐步在科研上、教学上真正地成熟、独立起来。

2 本科生参加科技竞赛存在的问题

盲目性。随着高校的扩招,高校生源构成发生很大变化,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动手能力越来越弱,网络的发达使得更多的学生沉迷于游戏,对于科技竞赛兴趣不浓厚,爱好不明确。即使有些同学想参与一些科技竞赛活动,但对于科技竞赛不了解,有些同学不分科技竞赛的类型和专业知识的要求,只要是科技竞赛就盲目地参与,参加的科技竞赛很多是“蜻蜓点水”式,但与自己专业相关的科技竞赛却很少,导致不能将所学的知识很好地应用,最后反而对科技竞赛产生反感,从而认为科技竞赛对自己的专业素养提高作用甚微。

缺乏持续性。学生在参与科技竞赛的过程中不能够按照本科学习周期的时间原则和大赛周期的设置原则来参加科技竞赛,没有很好地了解相关大赛的举办时间和周期,没有跟自己的学业规划结合,导致一些本科生可能会间断地参与某类科技竞赛,而有的同学又重复地参与了同一层次、同一类别的比赛,导致很多同学参与科技竞赛的持续性不够,缺乏相应的积累,导致不能很好地培养自身的综合能力。

制度不完善。学校是科技竞赛引导层,在响应国家号召的情况下应根据自身特色围绕学生综合能力培养进行政策性引导,但在实际管理过程中缺乏相应的引导措施使得学校层面引导作用不明显,诸如竞赛体制不完善,很多学校本身对于各类竞赛的赛制和规则不了解,发起的科技竞赛止于学校,没有很好与更高层次的科技竞赛进行有效衔接;学员是科技竞赛的具体实施部门,需要根据学科特点制定一套围绕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要求而建立的行之有效的具体措施来保障科技竞赛的实施[4]。但由于学院科技竞赛激励机制不完善、缺乏自我实践平台、经费投入和鼓励性政策引导,影响了科技竞赛对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程度。

二 师生互动模式建立的必要性

当前国家大力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全国高校对于学生课外科技竞赛活动都非常重视,以学生科技竞赛带动学科发展,促进青年教师的实践动力、能力和教学质量提高,构建并实践“学生竞赛—科技创新—教师科研”的互动模式,通过科技竞赛带动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科研,共同提高,营造一种探索研究、个性发展的培养氛围,有助于青年教师建立综合体系,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和教学水平。这种互动模式的建立,将有效地解决现在国家由于高校快速发展和高校扩招导致的学生创新能力不足、青年教师科研水平和实践能力欠缺等问题,提高高校教学质量和水平,满足社会对于创造性人才的需求。

三 综合能力培养的对策

1 综合能力培养的总体思路

从学校层面的科技竞赛体系建设、学院层面的科技竞赛体系管理和师生层面的自我综合能力提升三个方面,提出对师生能力培养的对策,全面促进综合能力的提升,形成以学校引导、学院保障和师生互动实施的“三位一体”的科技竞赛管理体系。“三位一体”的科技竞赛管理体系是在学校制定以学生为中心的科技竞赛管理制度,积极引导教师参与指导,对本科生参与科技竞赛进行引导;学院通过维持科技竞赛政策和制度保障,构建实践平台和筹集经费、完善师生参加科技竞赛的激励措施;学生和教师根据学科及专业特色,分阶段有针对性地参与“科技竞赛—综合能力”体系自身建设。

2 制定相关制度和激励措施,营造积极参赛和指导气氛

学校层面制定相关的政策鼓励教师指导学生参加竞赛活动,凡指导学生在教育部组织的全国赛事中获奖的老师除了给予一定的奖励外,在职称晋升和岗位聘任方面要有所倾斜,这样可激发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积极性,可以让更多的教师参与到科技竞赛的指导中来,可以更好地将教师的科研带入到科技竞赛中,提高指导教师队伍的水平,提升参赛项目的质量;学生在获奖后,可根据获奖等级给予学生综合测评加分,在评优评先、奖学金评定等方面设置附加分,并且制定竞赛获奖得分上不封顶[5];学校提供相关专用场地并配置电脑、示波器、万用表等常用工具,拿出专项经费用于日常的维持和开销,支持学生科研项目,为学生科研提供充足的保证。endprint

3 综合能力培养措施

(1)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科研

学校每年拿出一笔专项经费设立青年教师科研基金、院系课程建设等项目,教师结合自身的科研方向进行申报,待项目立项后让学生参与自己的科研项目,对于项目完成较好的表现突出同学给予一定的奖励。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科研,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对于青年教师能够高质量的完成科研项目和提高教学水平提供了充足的人员保证。

另一方面鼓励学生的创新想法和创新作品通过提升和提炼后转化为教学科研的一部分,青年教师基于这些想法进行科研项目的申报,为青年教师科研课题提供了思路,同时学生自身也可申报学校的科研训练计划项目。随着学科竞赛的逐步升级,学生竞赛作品已经可以构成比较复杂的系统,通过教师和学生共同研究,对学生竞赛作品进行深入和完善。

(2)教师积极指导,构建学生竞赛梯队

利用教师科研项目先期工作基础,教师科研拿出科研项目中的一部分适合本科生能力范围的课题,让学生自己去完善,同时转化为科技竞赛作品,在科技竞赛作品制作完成过程中,需要师生共同进行思路的构思、作品的加工、设备的调试及后期的实验测试等环节,不仅可以提高比赛的成绩,提高了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综合设计能力,给学生创造了动手机会,提升創造力,也可以保证教师科研项目顺利完成。

科技竞赛项目的完成除了有专业教师的指导,还需学生组建很好的团队。注意培养学生的团队建设意识,以高年级带低年级,形成一种以老带新、互帮互助、相互赶超的比赛氛围。可以为教师科研储备人才,同时为科研项目做大做强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以指导科技竞赛提升青年教师实践动手能力和带动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为科技竞赛的成绩和水平的提升奠定扎实的基础。

总之,通过分析青年教师科研经验和实践动手能力欠缺及本科生参加科技竞赛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学生竞赛—科技创新—教师科研”互动模式,以科技竞赛为载体,带动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和青年教师实践能力及科研水平提高的教育理念,构建了分别从学校层面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科技竞赛管理体系、学院层面的以中心的科技竞赛管理保障,制定了相关的制度和有效的措施,为师生综合能力共同提高提供了很好的见解和执行途径。

参考文献

[1]王超,迟耀丹,王蓉晖,等.从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谈高校青年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

[2]欧伟明.论电子设计竞赛推进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株洲工学院学报,2006(4).

[3]闫舒静,张兴会.“教学改革-科技创新-学科竞赛”互动模式的创建与实践[J].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学报,2006(4).

[4]佟绍成,于自强,李昕.构建工科院校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2(3).

[5]丁激文.激励机制在大学生学科竞赛中的作用[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07(2).endprint

猜你喜欢
科技竞赛师生互动培养策略
校企合作机制的新探索
新媒体技术在“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试论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论如何打造高效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独立院校科技创新活动的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