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课堂教学改革的影响因素及改革措施

2018-01-23 21:33朱淦芳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7年11期
关键词:体育课堂教学改革高校

朱淦芳

[摘 要] 高校的体育课程是其教育教学环节中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学校校园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是学校进行教学的主要方式。课堂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教学质量,高校也逐渐开始重视体育课程的课堂教学质量,改变陈旧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着眼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成为重中之重。

[关键词] 体育课堂;教学改革;高校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7) 11-0106-02

目前,虽然所有高校都在进行体育课程教育,但是有很多的高校体育课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教学仍然是采取陈旧的模式,单一死板,不重视培养学生的兴趣,在一定程度上很难完成素质教育的目标[1]。所以,一定要结合现阶段高校体育课堂教学的现状,合理分析,找寻不足,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 高校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的现状分析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许多的高校渐渐发现目前学生的体能越来越差,心理和身体素质也是逐渐下滑,现阶段,高校的体育教学实践的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 很少安排体育理论课程

目前,很多高校的体育课程教学都是以课外活动实践为主,完全忽视了理论知识的教学。体育课程教学虽然多数以实践为主,但是还必须有相应的知识储备作为支撑[2]。目前,体育教师在让学生作课前运动时,学生因没有理论知识的储备,经常是随意活动,时常出现胳膊和腿损伤的情况。其次,体育课程的理论知识包含了基础运动方式的知识,体育的文化,体育的价值,可以说它也是一种精神上的补充,因为很多高校没有安排体育理论课程,导致学生在学习体育课程时,少了精神上的支撑。

2 统一的教学目标

多数高校为了方便教学,都是制定统一的教学计划,用统一的标准去要求学生,没有考虑学生个体的本身的基础的身体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3]。教师经常是将学生的体育动作统一标准化,没有培养学生的体育技能,不会因材施教,致使优者越优,劣者愈劣,渐渐地使学生失去了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同时,高校教学目标的制定,没有结合社会实际,在日后走向社会后,身体的机能还是无法跟随社会快速发展的步伐,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3 教学模式落后

现阶段,一般高校的体育课堂教学仍然采用的是传统的枯燥的教师讲解、学生练习的方式,形成了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教师的权威胜于一切。体育课堂上,教师没有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对一切课程活动都实行严格的控制,循规蹈矩,没有创新,学生独立练习的时间少,更没有小组合作练习,使得原本应该活跃的课堂,变得死气沉沉,逐渐地使学生的运动能力越来越差,失去了运动的兴趣。

4 片面的教学评价方式

体育课程的教学目的并不是通过竞技达到运动的目的,而是要在学生把握了运动技巧以后更好地锻炼身体,增强身体素质。很多高校考核体育课程的标准太过于重视技术的指标和体能是否达标,主要就是看学生作一项运动是否符合预定的标准,以数据衡量体质,完全没有从学生提高身体机能的角度去评价学生,忽视了学生个体的特长,没有从学生的兴趣、喜爱的体育项目去综合考核。

二 影响高校体育课堂教学实施改革的因素

1 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

高校教师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认为只有通过竞技才能体现出学生的身体素质,导致在进行教学实践时,一直以技术的竞技来要求学生[4]。落后的教学观念的束缚了学生的发展,以往陈旧古板的体育教育观念深入人心,且一直被推崇。再加之高校领导缺乏对体育课程改革的意识,忽视新课改的要求,没有建立完善合理的體育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缺乏具体的改革措施,导致体育课堂教学改革难以推行。

2 学校方面的因素

在各高校比拼学生各项专业技能水平的影响下,高校减少了体育课程的时间,忽视对其课堂教学质量的监管。因此,教师为了更快地完成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只是一味地授课,不关注学生掌握程度。其次,学校的认识不够,给予的经费少之又少,致使体育设施不健全,学生在课上实践时缺少实践的器材和场馆,影响了教学质量。

3 教师方面的因素

教师作为体育课堂实践的主体,对体育课程教学改革起着重要的作用。第一,体育教师的教学观念影响体育课堂改革。现在高校的体育教师深受传统的教学观念的影响,惯性的思维指导他们进行说教教学[5],这种教学模式根深蒂固,难以改变,导致体育课堂教学改革涉及的范围小,执行力度不够。第二,缺少积极的态度对待体育课堂的教学改革。陈旧的观念的影响,再加上缺少对教学改革实施后好处的认知,精神和行动上都会出现排斥现象,一直忽视学校对体育课堂教学改革的要求。第三,体育教师本身的知识能力欠缺,无法与学生进行体育相关的对抗训练,且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较差,知识技能难以跟上时代的变化。

4 学生自身方面的因素

高校进行体育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不仅仅要靠学校,教师来完成,还要求学生自身有这方面的意识,能够积极配合体育教师进行改革实践。但是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完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缺乏自主练习的机会。同时,学生本身也都将精力放在了专业课程的学习上,对体育课程没有确切的学习目标,更加缺少对体育课程的积极性和学习态度。其次,学生厌学的心理严重,宁愿自主锻炼,也不愿参与到新的教学实践中。

5 社会方面的因素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社会各界以及家长看中的都是学生的专业分数,不重视学生的体能素质,因此导致体育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一直被忽视。很多企业去高校选拔人才,看中的都是学生的专业技能,注重学生的知识水平,而不去关注学生的身体素质,因而学生加强身体素质的意识越来越淡薄,认为只要学好专业课程,自然就能找到好工作,体育课程越来越不受重视,改革也就不了了之了。endprint

三 高校体育课堂教学改革的措施

1 结合体育学科特点制定教学目标

体育学科有其独特的学科特点,高校要依据体育学科本身的特点进行体育课堂教学改革,制定与学科相符合的教学计划,完善教学目标。高校应紧紧抓住学科本质,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角度出发,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和适应能力,制定适宜的教学目标。从而体现体育课程的社会学基础、教育学基础、哲学基础,从学科中心论向素质教育转移,从发展精英教育到发展全员教育,明确健康第一的理念[6]。其次,学校制定的教学目标也要符合实际,制定相关的制度来约束教师与学生,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上,提高体育教学效率,促进体育课堂教学改革的有序进行。

2 体育课程与学生的专业完美统一

要想有充足的精力去学习专业课程,就必须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因此,实施体育课堂教学改革可以将体育课程与学生的专业课程完美结合起来,二者一同进步,共同发展。让他们在课堂教学中也掌握其他学科的知识,一举两得。

3 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

有效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改革成效,就是要改变传统单一的体育教学观念。体育教师本身也要加强知识储备,与时俱进,突破传统,在体育课堂上实施新的教学理念,要不断探索,查找不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还要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实施模块化教学,根据学生身体素质的不同,分门别类地进行教学,将体育课堂教学改革的长处发挥到极致。

4 创新体育课堂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不仅有益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还有助于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体育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科技,进行体育课堂教学。在教授学生体育理论知识时,可以使用多媒体,加深学生的印象;还可以让学生自主动手拍摄校园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视频,比如篮球比赛、拔河比赛等等,让学生去感知运动过后带来的愉悦感。在进行课外体育教学时,还可以将城市地方特色的运动融入到教学中,寓教于乐,满足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

5 体育课堂教学评价要全面

对学生体育课堂教学评价要秉承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做到客观、综合、全面地评价[7]。改变以竞技水平的好坏程度来评价学生的标准,不要以数据来衡量学生的身体素质,要把评价的重点放在学生在体育课堂上学习过程的评价上,不以偏概全,激发学生的变向欲望和参与程度,锻炼身体,提高素质,以此达到体育学科存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林秀琪.对高校体育课堂教学改革方法的思考[J].当代体育科技,2015(11):80-81.

[2]董艷芬.探析高校体育课堂教学改革的影响因素及改革措施[J].体育时空,2016(19):80.

[3]王林毅.高校体育课堂教学改革的影响因素及改革措施[J].运动,2014(8):66-67.

[4]Feng Chao.Evaluat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PE curriculum

based on the classroom teaching[C].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science and industrial engineering: MSIE 2013, Jinan, Shandong, China, 28-29 September 2013.2013:547-550.

[5]Xia Lun.Study of opening emergency safety as a PE op

tional course in regular Colleges[C].Conference on education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science, v.1.2013:469-472.

[6]黄日峰.探索高校体育课堂教学改革的方法[J].才智,2014(32):75-75.

[7]耿子轩.探析现代高校体育课堂教学改革[J].当代体育科技,2012(18):56,58.endprint

猜你喜欢
体育课堂教学改革高校
谈体育课堂创设“和谐互动”的认识
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益
关于高校体育课堂“手机”现象的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巧用游戏构建快乐体育课堂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