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文化在地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研究

2018-01-28 11:44易明芳吴兆云
铜陵学院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徽州思想大学生

易明芳 吴兆云

(黄山学院,安徽 黄山 245041)

人是文化的人,人生活的世界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文化不断生成、发展的世界。常言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人形成一方特有的文化,也就是地方文化。“地方文化资源包括该地域辖区范围内的历史文化资源、民族文化资源、文艺人才资源以及同文化发源紧密联结的文化设施、资金等”[1]。通俗地说,主要是指特定空间范围(一般指的是本地区的范围内)的精神和物质要素之和,诸如特定的地形风貌、文化遗存、历史人物、民风习俗、生产技艺和生活经验等等。

徽文化,也称徽州文化,“是在原徽州(府)下属六县(歙县、黟县、休宁、祁门、绩溪、婺源)所出现的既有普遍性又有典型性并且有一定学术含量的各种文化现象的整合”[2]是指历史时期特别是宋元明清以来在古徽州大地上孕育形成的文明程度较高的典型区域文化[3],它以儒家思想为内核,涵盖哲、经、史、医、艺等多领域,体系完备,内容精深,和敦煌学、藏学作为一起走向世界的中国三大地方显学,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极重要地位。徽文化经过多年的历史积淀,为后人留下了丰厚的历史文化遗存,它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教育资源,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深入挖掘徽文化中的思想教育因素,将徽文化与安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成为师生共同建构德育知识的平台,不仅是传承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也是安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

一、徽文化在地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价值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地域文化是以一个地方特色的文化类型存在于该地域的每一个角落,似一股无形的力量,对生活在该区域的个体和组织无时不刻地发生着潜在和显在的影响。生活在地域文化中的高校大学生虽然在学习认知、交往方式、生活习惯等方面具有自身的特点,但在地域文化的长期熏陶下,其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必然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徽文化资源是安徽高校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徽文化有助于地方高校大学生从中汲取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

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4]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最远大的梦想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就是中国梦,是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强大精神动力,是全体中华儿女的精神追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国家既要有丰富的物质基础的硬实力,又要有强大的精神制度等文化因素的软实力。汉有汉赋,唐有唐诗,是汉唐盛世的气象,人类的历史发展不断证明,文化是一个社会发展的最重要动力之一,文化发展事关国运兴衰,一个国家的强大离不开文化的繁荣兴盛,只有文化的不断繁荣兴盛,社会才能良性循环不断向前发展。列宁认为“在一个文盲的国家里是不能建成共产主义社会的”[5]。文化发展是中国“五位一体”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一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文化的繁荣和兴盛是应有之义,中华文化繁荣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条件。

整个中华文化是有不同的地域文化组成的,每一种地域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徽文化是一种独著魅力的地域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体的体现,为安徽社会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特别是助推地方高校师生从传统文化中吸取养分,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告诉我们,文化是上层建筑中一个系统,在上层建筑诸系统要素中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这种独立性表现为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如历史上,生产力不够发达的古希腊罗马创造了后世欧洲难以企及的异常繁荣的文化高峰,而在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文化发展有可能与其大不相称。安徽高校师生学习研究传承徽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徽文化,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乃至于安徽经济社会发展,为实现中国梦汲取精神力量。

(二)徽文化有助于地方高校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徽文化有助于地方高校大学生从中汲取宝贵文化精髓,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助力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理想信念是人的精神世界的核心,是人生总开关,也是高校德育工作的枢纽,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一定要把理想信念这个核心牢牢把握住,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树立什么样的理想信念,确立什么样的三观,对于今后人生的发展至关重要。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是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成就一番事业、开创光明未来的精神保证。在当代中国,大学生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而身处三大地方显学的徽文化是安徽传统文化历史积淀,饱含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积极因素。

以徽州红色文化精华为着眼点,加强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红色文化资源体现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定不移地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奋斗的理想信念,凝聚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团结统一、爱好和平的民族精神,蕴含着艰苦奋斗、开拓进取、无私奉献的道德品质。从实质上说,红色资源的精神内涵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一致,是凝聚和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支柱,是传播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阵地。2001年5月,江泽民总书记视察黄山时指出:“黄山是祖国大好河山中的瑰宝,不仅风光秀丽,而且气色宜人,是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一定要切实保护好,同时要开发利用好,使之不仅成为风景秀丽的旅游胜地,而且要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6]“红色文化资源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斗争和社会建设实践中积累的宝贵资源,每一处革命历史遗迹,都折射出我们党和军队以及无数革命先辈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每一件珍藏的文物,都昭示着中华儿女的高尚情怀和人生价值,是当代高校大学生理想和信念教育的生动教材。”[7]徽州地区红色旅游资源为地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素材和物质载体。如休宁县石屋坑“红色革命教育基地”,黟县柯村暴动遗址、黄山区谭家桥镇北上抗日先遣队纪念馆、徽州区岩寺镇新四军军部旧址、小补桥等,无不记载与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历史。还有江泽民的祖籍徽州婺源江湾,胡锦涛的祖籍徽州绩溪龙川,徽州以优美的山水和丰厚的人文资源养育这些政治家。位于黄山学院对面的杨业功纪念馆不仅是第二炮兵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基地,更是黄山市乃至安徽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新时期积极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光辉典范。结合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革命事迹和黄山松精神,积极开展生动的主题实践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把实现理想与提升能力结合起来;把实现理想与心系祖国结合起来,激励学生争先进作表率;把加强理论教育与理想信念教育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坚定理想信念。

“程朱阙里”的新安理学代表中国理性主义传统的最高水平,有助于大学生继承培养深厚的理性主义文化传统,不断提升大学生的理性思维水平。散落在民间大量的徽州文书显现的是徽州先人的契约意识,彰显的是法治精神。徽州名人乡贤诸如教育家陶行知和科学家程开甲等人的先进事迹有助于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感。徽商信守儒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信条,高举诚信的旗帜,以义为利、义中取利,货真价实、童叟无欺的精神有助于培育大学生的创业创新精神、诚信慈善意识。

二、徽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一)以徽文化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首先,在校园环境的布置上,可以主动将新安理学“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徽文化精髓引入校园,创设浓郁的地域文化氛围。校园布局秉承徽派建筑特色,坚持生态化、园林化,注重自然和谐,山水相依,既发挥建筑的实用功能,又发挥其美育功能,让学生通过物质景观理解地方文化,受到文化潜移默化的涵养。学校可以利用古徽州的历史人名给校园里的道路、楼宇命名,张贴徽州历史名人的治学名言和教育思想,充分发挥地方名人文化的育人功能,从而让学生从地方名人文化的土壤里汲取营养,让其在了解校史、徽州地方史的同时学习先贤前辈,奋发图强,进一步增强他们对学校、对地方文化的认同感,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和爱国爱校情怀。其次,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过程中,注重发挥地域文化的滋养和熏陶作用。加强徽州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研究,经常性地举办徽州文化专题报告会或讲座,开展具有徽州文化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或社团活动,增进师生对徽文化的了解;联合黄山市有关部门,举办徽学方面的高层次论坛,推进徽文化在海内外的传承与发展。通过诸如此类活动的开展,切实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陶冶其道德情操,提升其职业技能,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研究、传承、创新徽州文化的成果,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

(二)将徽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三观”的重要渠道。《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地方学校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开设专门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要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修课和选修课,重点建设一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品视频公开课,加强相关学科建设。”[8]徽文化为地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鲜活的教材、广阔的实践平台、体验阵地,比如,徽商精神中包含的民族自立的爱国精神、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以众帮众的和协精神、虽富犹朴的勤俭精神,以及徽商中形成的宁可失利、不可失义,以诚待人、以信服人,注重质量、提高信誉,薄利竞争、甘当廉贾等商业道德,还有程朱理学中的思想精髓等,这些都可以积极渗透到《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教案中,融入到日常课堂教学中。同时高校可以鼓励徽学研究者编写徽文化等方面的教材,开设徽文化方面的必修课或选修课,建设徽文化视频公开课,通过以上措施和途径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产生心灵上的共鸣,实现心灵上的升华,无形中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依托丰富的校外实践活动体验徽文化

开展校外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不仅有助于大学生了解民情、了解社会,也有利于他们增长知识、提升本领,强化其奉献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地方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善于挖掘和利用那些凝聚在历史遗迹、文物古迹、博物馆和纪念馆中的教育资源,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平台和基地建设,通过组织大学生通过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和公益活动等社会实践,使其走出学校、走入社会,近距离感受地方传统优秀文化,寓教于乐,充分发挥实践育人功能,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徽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既有徽州古建筑等历史遗迹,又有着丰厚的徽文化遗存,如徽剧、徽州民谣民歌、以徽州三雕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这些是高校师生体验徽文化的重要渠道。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组织师生参观徽州文化博物馆这个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讲:“要系统梳理、整理中华传统文化资源,让珍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9],也可以带领学生观看获得安徽省精神文明建设 “五个一工程”的大型多媒体现代歌舞《徽韵》,通过鲜活的图片、文字、实物,影像视听资料,让学生深刻了解古徽州的历史,近距离体验徽文化,感受新黄山,培养学生牢固树立热爱黄山、建设祖国的远大理想。

(四)提高地方高校教师队伍的优秀传统文化素养

深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必须拥有一批具备良好传统文化素养的教师队伍。能否很好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关键在于教师,关键在于是否具有一批既有很强的专业素养,又有深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的教师队伍。将徽文化资源融入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必须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队伍中打造既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功底,同时又具备一定的徽文化知识背景,但这样的教师现在并不多。因此,高校要出台相应的措施,加强地方文化与高校教学的互通交流,有计划的对教师进行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培训,或者通过选派教师到徽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进行挂职锻炼,有目的的促进教师对徽文化知识和传统技能的深入了解和掌握,提高教师的优秀传统文化素养。也可定期组织教师到文化基地进行调研、考察和学习,开展徽文化方面的课题研究,以科研促教学。

(五)创新徽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传播载体

徽文化属于地方优秀传统文化,需要与现代文化、现代社会协调发展。地方高校不仅承担着地方文化传承的使命,也同时肩负着传播和弘扬地方文化的职责。要以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把富有独特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徽文化传播出去。传统的文化传播载体有校园文化活动、校园广播、期刊报纸、校本教材等等,在科技信息飞速发展的今天,网络媒体技术日益发达,手机微信、微博、QQ等新媒体已经覆盖到人们的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学生接受新鲜事物非常快,应用大数据和自媒体的能力强,很多大学生都习惯将网络、手机等媒体作为自己的学习工具和发声渠道。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利用新媒体创新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播载体,开辟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和领域,积极传播与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一致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念、道德规范等内容,弘扬先进文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尤其在思想政理论课的教学上,要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等应用软件,开发网络课堂、“云课堂”“微课堂”等,将徽文化等传统优秀文化渗透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内容中,用大学生愿意接受、易于接受、容易接受的形式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三、结语

习近平说:“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品质,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中华优秀文化之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10]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中国正由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过程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之时,我们更加认识到,地方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充分挖掘和运用地方文化资源,积极利用徽文化资源中的鲜活教材,找准人文教育与地方文化资源的结合点,营造独特的文化氛围,增强人文教育的亲和力、感染力,培育学生的人文特质,引导和提升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归属感,进而增强学生对国家、对社会的认同感、凝聚力、向心力,提振精气神,激发新作为,团结一致、鼓足干劲,不断夺取新的胜利。

参考文献:

[1]高占祥.文化管理手册[Z].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1:70.

[2]张海鹏.徽学漫议[N].光明日报,2000-03-24(9).

[3]卞利.明清徽州社会研究[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4:20-26.

[4]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0-41.

[5]列宁.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94.

[6]国家旅游局.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党和国家领导人论旅游[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5:159.

[7]张泰成,常胜.论红色资源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有效途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12.

[8]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EB/OL].[2014-04-01].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061/201404/166543.html.

[9]习近平.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着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EB/OL].[2013-12-31].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12/31/c_118788013.htm.

[10]习近平.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EB/OL].[2014-02-25].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2/25/c_119499523.htm.

猜你喜欢
徽州思想大学生
高山仰止处 幽密跌宕地——徽州大峡谷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徽州人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溪边桥下,春里徽州
走徽州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