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障生语文教学生活化的实践探究

2018-01-30 09:50陈秀凤
考试周刊 2017年68期
关键词:语文教学生活化

摘要:新课程改革理念倡导语文教学要联系生活、走进生活。作为智障生认知社会的交际工具,聋校的语文教学不应该脱离聋生的现实生活,教师要在语文学习中引导学生能够真正切身了解体会生活,从而逐步提升智障生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和水平。本文通过对特殊儿童有效教学的反思,文章重点阐述了智障生语文教学的创新方式:一是模拟生活的场景,培养语文学习兴趣;二是借助多媒体手段,增加感性认知;三是加强沟通和交流,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四是与日常生活结合,建立健全人格品质。

关键词:智障生;生活化;语文教学;学习技能

一、 从语文教学生活化说起

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必须是生活的。一切教学必须通过生活才有效。”“生活”是内容,“语文”则是目标,这两者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在智障生语文教学中,如何实现智障生的学习语言文字的能力和生活技能有机结合始终是一个难题。有效教学是近几年被普校提得比较多的一个新的教育理念,然而,智障生因为智力障碍、思维能力的匮乏以及注意力无法集中,对于抽象性的知识学习十分困难,因此也很容易丧失学习的兴趣。实践表明目前普通儿童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并不适用于智障生,智障生需要更加直观、更加形象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更加有趣味性的教学手段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模拟真实的生活场景,尝试改变语文教学环境,拓展语文学习的时空,发展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为聋校的语文教学开辟一方新的天地。让学生扮演现实生活角色,真正地切身參与到日常生活中,不仅可以帮助他们学会生活、适应生活、积累生活经验,同时也可使得他们的情感需求得到满足,教学当中产生的正能量,对他们的思想品德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 智障生语文教学生活化的实践探究

1. 模拟生活的场景,培养语文学习兴趣

同普通儿童相比,智障生受到大脑发育不健全的制约,多数只能依赖直观的感知来判断事物,对于陌生的事物现象和抽象的概念,本能地会产生一定的抵触心理。一旦抵触心理产生,他们很难再次打开心扉。教师在日常教学当中,考虑引进智障生熟悉的事物,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接触新鲜的事物。比如在认识水果时,可以使用日常学生吃的水果,比如香蕉,它的颜色是黄色的,那么可以向学生介绍菠萝,颜色也是黄色的,从熟悉的向新鲜的延伸过来,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安全感,更好地去接受新鲜的事物,扩大他们的知识面。智障生一般很难集中注意力、对事情缺乏兴趣,且兴趣持续时间短促,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程度调动他们的兴趣,做游戏不失为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做游戏,在一种相对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可最大程度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将真实的生活情境融入游戏当中,通过模拟真实的生活场景,增加游戏的实用性。当智障生面临现实生活,可以很快融入生活和社会。否则,面临难题时,他们很可能会表现出举手无措,当受到来自社会排斥和歧视,智障生对于生活中恶意感觉很敏感,很容易产生沮丧、失落感。

2. 借助多媒体手段,增加感性认知

随着信息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多媒体教学已经广泛运用到日常教学当中。相对于传统教学枯燥抽象的特点,多媒体教学可以利用图像、音频、视频、形象生动的动画,趣味性和可读性更强。针对智障生理解能力弱的短板,教师可将多媒体教学与课本内容更好地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对于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场景,如果不借助多媒体是很难转化和模拟的,因此一些难以转化或者转化成本较高的场景,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实现情境再现,一方面节约成本,提高资源的效益,另一方面直观的形象也加深了学生理解能力。

3. 加强沟通和交流,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人类是倾向于群居生活的高等生物,沟通和交流是人类的本能需求,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层次认为人作为社会动物,生活和工作无法独立进行,只有在与他人沟通交流后,感觉到来自他人的认可,才能产生社会归属感。智障生通常对其他的人或事物表现冷淡,但是同时社交需求也是他们正常的不可或缺的心理需求。对于事物表现漠然,究其原因主要是智障生自我情感和意识的表达能力匮乏,无法与外界进行正常有效的沟通交流。智障生语文教学的生活化过程中,学生模拟生活中的交际场景,学习交际用语,相互之间进行情景交际对话。交流可以帮助他们体验真实的人际交往,强化智障生参与现实生活的意识。比如可以给爸爸妈妈打电话,问候爸爸妈妈或者是述说自身的情况,比如“吃得怎么样”“玩得开心吗”,可采用生活化、口语化的情景对话,述说基本的生理和心理需求。

4. 与日常生活结合,建立健全人格品质

人格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动力之一。无论是正常儿童,还是智障生,正确的人生道德价值观教育,健全人格的培养都不可小觑。尤其是智障生渴望得到社会中他人的关注,积极帮助他们建立健全的人格,有利于他们把自己的需要,愿望和目标行为统一起来。从而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根据智障生喜欢模仿感兴趣的事物的这一特点,可以将语文教学和日常生活相结合,通过讲故事、利用卡通人物形象,传递正确积极的价值观,学生通过模仿场景中的人物的行为,学习其中传达的正能量,对于树立正确的人生道德观,完善人格大有裨益。

三、 结语

教师作为智障生认知世界的引路人,将生活化的场景引入到日常教学中,通过做游戏、角色扮演等方式,学生在玩乐当中学会学习、学会生活、享受生活,吸收教学过程中传递的正能量,从而树立积极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建立健全身体发展,做一个会生活、有品德、有思想、具有人格魅力的人。

参考文献:

[1]陈雅芳.如何让“生活化”更生活——关于“生活化”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J].陕西教育,2011,(12):27-27.

[2]陈雅芳.把握培智语文教学生活化的“度”与“量”[J].现代特殊教育,2012,(1):31-32.

[3]柯维春.让智障语文教学与生活牵手[J].课外阅读(中旬),2013,(3).

[4]李晶.基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语文教学生活化研究[D].渤海大学,2014.

[5]周娟.智障生语文教学生活化研究[J].新校园(中旬刊),2016,(4).

作者简介:

陈秀凤,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特殊教育学校。endprint

猜你喜欢
语文教学生活化
初中写作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生活化练笔为小学生写作插上翅膀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