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乙酰壳多糖预防术后肠粘连40例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2018-03-05 05:45江龙龙
中国药业 2018年4期
关键词:肠粘连乙酰壳聚糖

江龙龙,卿 松

(重庆市大足区人民医院,重庆 402360)

有研究显示,首次腹部手术后粘连发生率为93%[1]。轻度粘连可引起腹部不适、轻度腹痛,严重粘连可导致肠绞窄、肠梗阻、慢性疼痛等,增加患者的痛苦,延长康复时间。对于肠粘连引起的肠梗阻,保守治疗效果欠佳,可反复发作。虽手术可解决粘连问题,但会进一步加剧粘连,形成恶性循环。脱乙酰壳多糖是一种阳离子生物多糖,具有生物相容性、黏附性、抑菌性、可塑性等特点,可促进伤口愈合和组织再生。本研究中将脱乙酰壳多糖应用于腹部手术患者,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经临床症状、体格检查、影像学、实验室检查确诊;均行腹部手术治疗;了解研究内容,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重要脏器功能严重疾病;过敏体质;临床资料不全或中途退出研究。

病例选择与分组: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腹部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手术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腹部手术治疗,均由同一组医师完成手术,避免手术操作习惯、经验不同导致的偏差。手术完成后,对照组患者直接关腹。观察组患者在关腹前采用脱乙酰壳多糖(湖北万得化工有限公司)治疗,将20 mL脱乙酰壳多糖涂抹在脏器表面、腹腔肠管、壁层腹膜,常规关腹。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n=40)

1.3 观察指标

术后恢复指标:详细记录两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腹胀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等。

肠粘连指标:经手术治疗后若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将行二次开腹手术。并对所有患者进行3~6个月随访,统计两组患者肠粘连发生率。参考Phillips分级标准[2],评定肠粘连程度,0级为无粘连;Ⅰ级为少量疏松、易分离的细小粘连;Ⅱ级为粘连带增多、增宽,粘连分离时渗血;Ⅲ级为粘连广泛,略密,无肠梗阻;Ⅳ级为肠粘连致密,肠梗阻明显,近端肠管扩张。

炎症因子测定:测定患者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 -β(TGF-β)水平。抽取腹主动脉血液5 mL,以4 000 r/min的速率离心15 min,获得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上述指标。

安全性指标:检查肝、肾功能,血、尿常规,是否出现排斥反应等。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结果见表2至表4。观察组患者共发生16例肠粘连(40.00%),与对照组的 31 例(77.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粘连程度轻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肝、肾功能,血、尿常规异常,均无药物过敏、排斥反应出现。

3 讨论

术后肠粘连在腹部手术患者中发生风险较大,是术后愈合过程中常见的病理生理过程,不同粘连程度会出现不同表现,如腹痛、腹胀、排气不畅、女性不孕、肠梗阻等,增加再次手术风险。邓定文等[3]提出,肠粘连是临床尚未解决的难题,死亡率达8% ~13%。目前,肠粘连发生机制尚未完全阐明[4],但手术引起的浆膜损伤、出血、化学刺激、异物残留、炎症是导致术后粘连的常见因素。粘连是机体的一种纤维增生炎性反应[5]。大量纤维素渗出并聚集在浆膜面上,形成网状物,引起邻近浆膜面黏合。局限炎性反应为粘连形成的重要因素。

表2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指标比较(,d,n=40)

表2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指标比较(,d,n=40)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腹胀缓解时间2.54 ± 0.69 4.89 ± 0.91 13.014 0.000肛门排气时间1.12 ± 0.34 2.25 ± 0.46 12.494 0.000肠鸣音恢复时间1.32 ± 0.41 2.45 ± 0.50 11.053 0.000住院时间9.82 ± 1.21 11.58 ± 1.47 5.846 0.000

表3 两组患者肠粘连程度比较[例(%),n=40]

表4 两组患者 IL-1,TNF-α,TGF-β 比较(,pg/mL,n=40)

表4 两组患者 IL-1,TNF-α,TGF-β 比较(,pg/mL,n=40)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IL-1 61.92 ± 10.23 89.45 ± 13.45 10.304 0.000 TGF-β 345.18 ± 45.78 487.90 ± 46.02 13.906 0.000 TNF-α 42.42 ± 12.26 73.97 ± 13.45 10.964 0.000

IL-1是机体对损伤、炎症作出急性反应的重要介质。TNF-α是一种细胞因子,在炎症早期具有介导作用,可产生纤维素性粘连。TGF-β是损伤、炎症、纤维化的纽带,经自分泌或旁分泌基质激活成纤维细胞产生胶原,启动连锁反应,导致细胞外基质大量聚集,进而形成粘连。熊素英等[6]发现,抑制炎性因子过度表达,减轻炎性反应,有利于预防术后肠粘连。炎性反应决定了局部纤维分解速度,若纤维素性网络能被迅速吸收,将抑制纤维增生而无粘连形成;若成纤维细胞增生且分泌过多的胶原纤维,成纤维细胞与新生毛细血管长入,机化后形成纤维粘连。纤维蛋白释放的血管活性因子、组织胺造成的浆液渗出可在术后3 d形成粘连,若3 d内无法自行溶解,可导致永久性粘连[7-8]。因此,预防肠粘连形成主要在于减少腹膜损伤,清除和溶解纤维蛋白沉积,抑制纤维母细胞增殖。

为预防和减少腹部术后肠粘连的发生,临床设计了多种药物[9]:炎症抑制因子,如乌司他丁;隔离膜,如ZT胶、几丁糖、透明质酸、聚-己内酯隔离膜;溶解清除纤维束,如蛇毒蛋白酶;腹腔灌洗液。近年来,高分子材料在术后肠粘连预防中已广泛应用,需具有组织相容性好、无毒性、无过敏原、体内吸收好、理化性质稳定等特点。目前,预防粘连的高分子材料包括几丁聚糖、右旋糖酐、聚己内酯、玻璃酸钠、脱乙酰壳多糖等。以往,常采用自体脂肪、明胶海绵、透明质酸、硅橡胶膜等预防粘连[10],但自体脂肪会发生液化坏死形成瘢痕,透明质酸价格昂贵,晚期防粘连效果不佳;明胶海绵会导致纤维细胞顺其蔓延而加剧粘连;硅橡胶膜无法被机体吸收,会对机体造成机械刺激。上述隔离材料均有局限性,影响临床疗效。

脱乙酰壳多糖(CS)又名壳聚糖,具有无毒、无害、抑菌、生物相容性好、可被生物降解等特点,在生物医药领域广泛应用于组织工程支架、药物缓释载体等,已得到了广泛认可。脱乙酰壳多糖是从虾、蟹壳中提纯的高分子化合物壳多糖[11-12],是自然界中唯一的阳离子天然碱性多糖,经脱N-乙酰基制成的聚氨基葡萄糖,是符合医学要求的新型天然高分子生物材料,可加快创面愈合和组织再生,故脱乙酰壳多糖在术后肠粘连的预防中显示出了巨大的优势。脱乙酰壳多糖预防术后肠粘连的机制[13]:选择性促进上皮细胞、抑制成纤维细胞繁殖,修复回肠浆膜间皮细胞,避免形成胶原纤维;作为一种生物大分子物质,其凝胶具有润滑作用和生物屏障作用,阻止粘连发生。乐金堂等[14]发现,腹腔镜手术联合壳聚糖处理粘连性肠梗阻安全、可靠。壳聚糖可对成纤维细胞生长进行抑制,改善内源性修复过程,加快组织生理性修复,减少纤维蛋白,预防组织粘连。在腹部手术关腹前,应用壳聚糖防粘连液,使其随肠管蠕动分布于整个腹腔,可有效隔离手术创面和机体其他组织,降低粘连发生率。创面愈合后,壳聚糖液体降解成氨基葡萄糖单体,被机体所吸收,可有效降低再次肠粘连发生率。结合临床经验,为达到理想的防粘连效果,应尽可能保证脏器创面均匀涂抹脱乙酰壳多糖,常规剂量为10~20 mL,应根据创面大小酌情增减。此外,采用改性壳聚糖防粘连膜预防术后肠粘连也可获得不错效果[15-16]。

除应用隔离材料防治肠粘连外,还需改善和规范临床医师的手术操作[17]:术中操作轻柔,避免术中副损伤;避免肠管暴露太久、干燥;术中彻底止血,避免术后腹腔出血;关腹前彻底清除淤血、积液、坏死组织等。术后还应做好饮食、运动干预,以更好地预防肠粘连发生。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腹胀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术后肠粘连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肠粘连程度轻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患者 IL-1,TNF-α,TGF-β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脱乙酰壳多糖应用于腹部手术中,有利于抑制细胞因子IL-1,TNF-α,TGF-β 表达,预防术后肠粘连发生,减轻肠粘连程度,加快康复速度,提高手术治疗效果,临床可推广。

[1]姜凡军.中西医结合预防肠道手术术后肠粘连的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10):162 - 163.

[2]Phillips RKS, Dudley HAF.The effect of tetracyline lavage and trauma on visceral and parietal peritoneal ultrastructure and adhesion formation[J].Br J Surg,1984,71(7):537 - 539.

[3]邓定文,丁晓敏.腹腔镜治疗肠粘连合并阑尾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当代医学,2017,23(20):31 - 34.

[4]Hinoki A,Saito A,Kinoshita M,et al.Polylactic acid nanosheets in prevention of postoperative intestinal adhesion and their effects on bacterial propagation in an experimental model[J].British Journal of Surgery,2016,103(6):692 - 700.

[5]王 燕,卜范峰,荣宝海,等.清肠合剂保留灌肠防治腹部手术后肠粘连效果观察[J].山东医药,2016,56(12):41 -43.

[6]熊素英,周良斌.羧氨基葡聚多糖钠生物胶体液腹腔内注射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6):942 - 943.

[7]郭秋红,林 静,林 昭.穴位贴敷配合穴位按摩预防腹部术后肠粘连的效果观察[J].河南医学研究,2016,25(7):1274-1275.

[8]徐 锋,彭 灿,张尚文.可吸收医用膜在腹部外科手术中预防术后肠粘连的临床调查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7):155 - 157.

[9]李兴泉.激素预防肠结核术后肠粘连的疗效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2017,4(37):7171 - 7172.

[10]郑宜伟.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分析[J].世界临床医学,2016,10(23):59.

[11]屈振武,李瑞中.探索手术后使用医用几丁糖预防术后肠粘连的效果[J].中外医疗,2016,35(26):129 - 131.

[12]李 珍,杨 琼,郑丽芳.医用几丁糖对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后预防肠粘连及盆腔粘连的临床护理[J].药品评价,2016,13(14):54 - 56.

[13]Kam HM,Khor E,Lim LY.Storage of partially deacetylated chitosan films[J].Journal of Biomedical Materials Research Part B Applied Biomaterials,2015,48(6):881 - 888.

[14]乐金堂,潘建斌.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肠粘连合并阑尾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13):92-93.

[15]朱 琳,邹德庆,范作卿,等.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在预防术后粘连方面的研究进展[J].山东农业科学,2017,49(1):148-154.

[16]蒋 科,蒋 勇,丁文星,等.指屈肌腱损伤患者在术后采用不同生物防粘连膜预防肌腱粘连的效果对比[J].当代医药论丛,2017,15(15):118 - 120.

[17]郭建光,张玲慧,王冠秀,等.术尔泰预防盆腔手术后肠粘连效果观察[J].临床误诊误治,2013,26(7):93 -94.

猜你喜欢
肠粘连乙酰壳聚糖
脲衍生物有机催化靛红与乙酰乙酸酯的不对称Aldol反应
氧化石墨烯-壳聚糖复合材料对水体中农药的吸附
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对间质性肺疾病的治疗效果评价
三种不同分子量6-羧基壳聚糖的制备、表征及其溶解性
氟苯尼考粉中非法添加乙酰甲喹的检测方法研究
气相色谱法测定电子烟烟液及气溶胶中双乙酰和乙酰丙酰
阑尾炎手术后肠粘连是怎么回事
导致肠粘连的原因有哪些
肠粘连的治疗及预防
美洲大蠊药渣制备壳聚糖工艺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