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画小学英语阅读的蓝图

2018-03-08 22:21董振颐
基础教育参考 2018年3期
关键词:阅读策略英语阅读核心素养

董振颐,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东山实验小学副教导主任,小学英语高级教师,广州市“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第二批名教师培养对象,广州市越秀区英语专题研究组成员。先后被评为全国教育发展“十五”计划重点课题科研项目“信息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工作的先进实验工作者、广州市第13届特约教研员、东山区第五届“东教新星”、东山区优秀教师、越秀区优秀教师。现为广州市第二批中小学市级骨干教师,广州市第三批中小学英语学科骨干教师实践导师。曾多次承担市级、区级公开课,在各级教育类期刊发表多篇论文,并有多项课题成果或论文获国家、省、市、区级奖励。

[摘 要]国内中小学教材的容量有限和阅读材料不足的问题使英语阅读教学难以真正展开。很多阅读教学还存在以词汇和语法知识为重点的误区,忽视引导学生学习词汇背后的文化概念以及理解文本背后的文化意义,导致学生只获得“碎片化”的英语知识。为解决以上问题,可尝试根据不同语篇内容建构不同文本,使用多种文本重构的策略,并结合各类文本开展教学活动,有效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文本重构;英语阅读;阅读策略

新课程改革对英语阅读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使阅读教学成为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也说明,文本与阅读教学同样重要。其实,英语的核心素养都可以体现在文本阅读中。王蔷教授在《中国中小学生英语分级阅读标准》一书中指出:中小学生外语阅读素养包括“外语阅读能力”和“外语阅读品格”两个维度[1],二者不能脱离文本而作为一个学术概念单独存在。可见,没有了文本,阅读就失去了依托。因此,英语阅读教学的过程,应该就是文本解读与重构的过程。

在教学中,文本指的是突显语境、语用目的、语义功能和交流目的的教学材料,比如课文。而文本重构就是把教材内容进行重新组合和建构,这种建构是基于教材,又结合所教对象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把所教授的内容进行再处理整合的一个重构的过程,使之形成一个具有情境和可操作性的可观、可读、可感的文本语段[2]。它是一种教学理念,也是一种教学策略。文本重构要建立在一定的语境基础上,结合具体的主题内容,最终要達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语用激情、提高学生学习有效性的目标。下面以广州教科版小学英语教材为例,探讨文本重构阅读策略。

一、重构趣味性文本,激发阅读兴趣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程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3]。同样,在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中,文本重构也要重视情境,结合学生的年龄和爱好,为学生创设贴近实际生活而又有趣的情境,把枯燥的语言知识点重构成学生喜欢的文本,使学生在情境中感受阅读的快乐。例如,Bill Martin所写的绘本读物Brown bear, brown bear, what do you see,在许多说英语的国家中,几乎是一本家喻户晓的书。书中的每一页都有一种不同颜色的动物,文字则是固定格式的歌谣,如:

Brown bear, brown bear, what do you see?

I see a red bird looking at me.

Red bird, red bird, what do you see?

I see a yellow duck looking at me.

在教学三年级Module 6中的pets(宠物)主题时,笔者结合教材里的动物,巧妙地借用这一绘本形式,将教材中的文本进行了重构,改编后的文本语句不仅朗朗上口,而且还把Module 6中分散的动物名称词汇和以前学过的颜色词汇有机地整合起来,让整个文本内容“活”了起来,有效地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轻松快乐地掌握了知识。

二、重构精巧性文本,发展阅读解码能力

精巧性文本主要表现为小儿歌、小对话、小歌曲等,这种文本都具有短小精悍、内容简洁的特点。这些精巧的小文本,通常是专门为解决某个教学难点、操练某项教学内容或渗透后续教学服务的。

例如,在教字母“O”的发音时,教师发现“小狗”有关的词汇就含有字母“O”的两种发音,于是就自编了一首歌谣——A hot dog,以此巩固字母“O”在重读闭音节中的发音。同时,通过图中小狗的鼻子,引出字母“O”在开音节中的发音。最后再通过阅读Its your job这个短篇小故事,让学生从文本中找出含有辅音[d]这个发音的单词。

这种重构精巧性文本的方法既有效地整合了教学内容,又培养了学生的音素意识,提高了学生的拼读能力,降低了阅读文本的难度,有利于学生形成英语语音信号与书写符号之间的快速转换,提高阅读速度,为学生发展阅读解码能力奠定了基础。

三、重构实效性文本,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提高英语阅读能力,需要增加语言的输入量与输出量。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对旧知识的温习,并把新旧知识都放在一个真实的语段中,让学生在语境中学习、在应用中学习。

例如,六年级上册Unit 8的主题是diary(日记),这和很多学生已经养成的在QQ空间和微信朋友圈发文的习惯密切相关。但是除了课文是以日记的形式呈现以外,在《拓展读与写》和其他相关练习册中都很少再出现日记形式的阅读材料。为了让学生更熟悉英语日记的格式,为平时写好日记奠定基础,笔者在上课伊始,就以分享日记到QQ空间或微信朋友圈为主线,通过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回忆课文,再与学生讨论日记写了哪些方面,从而梳理出文章的结构。然后,再将广州市版教材Success with English中植树的文章自编成一篇Jiamin的植树日记,让学生通过阅读知道写日记所需要的要素包括人物、地点、事件、感觉,为接下来能够用英语流畅、准确地描述一件事做好准备。之后,笔者再模仿课文创编了Bobby的海南游记和厦门游记两篇阅读文本,让学生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学会如何描述自己的假期生活。最后,让学生把自己的旅游日记配上图片发到QQ空间或微信朋友圈,与他人共享。endprint

重构实效性文本不仅可以贴近学生的学情,丰富语段内容,还可在无形之中逐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扩大语言输入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也让学生在运用旧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体验新奇感。

四、重构延续性文本,培养阅读习惯

英语教学提倡“学中用,用中学”。学生只有在具体的语言、真实的语境交际活动中,才能提高运用英语的能力,达到英语教学的目的[4]。因此,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是英语学习成效的具体体现。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呢?重构延续性文本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它可以使学生在课后完成延续性文本的学习任务。

例如,六年级上册Module 1的话题是country life(乡村生活),这个话题对于生活在城市的学生来说有些陌生,于是笔者从《拓展读与写》和分类阅读书籍中搜集了许多国内外有关农村生活的文本提供给学生阅读,并从网上下载了四川悬崖村的视频让学生观看,让他们对陌生的农村生活有更多了解。有了前面几个课时的练习和阅读材料的铺垫,在第6个课时的最后环节,笔者增加了《拓展读与写》中的一篇文本阅读Its good and bad to live in the country,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找出说明农村生活的好处和坏处的句子,并在最后的作业布置中将教材的文本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分组讨论或网上搜集资料,在第7课时以男生与女生对抗辩论赛的形式,以“Its good in country life”为题开展正反两方的辩论。

延续性文本不但能增加学生自主阅读的时间,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并有效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五、结合各类文本开展教学活动,丰富阅读体验

借助英语绘本和分级阅读工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阅读的难度,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并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绘本除了前文提到的可用于文本重构阅读,还可直接用于延伸阅读,不仅能够拓展学生的阅读材料,还能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并使学生保持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因此,笔者结合绘本和分级阅读的文本,在线上、线下开展了大量丰富多彩的活动。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为学生选择各类阅读文本时,要兼顾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兴趣和年龄特点。

例如,对于三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教师可以选择比一二年级时的内容更复杂一点的绘本故事让学生阅读;而对于五六年级的学生来说,教师则可选择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给学生推荐难度合适的英文书籍,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使他们能够自然而然地提高阅读能力。另外,教师还要注意搜集一些优秀的国外教学网站(如www.starfall.com),其中有很多適合我国小学生阅读的故事,网站所营造的语境也有利于我国儿童进一步熟悉英语国家文化。这些都可以作为教学资源充分加以利用。

综上所述,教师应该在基于教材的基础上,广泛开拓渠道,充分利用资源,根据不同的语篇内容构建不同的文本,通过文本阅读重构策略让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感受英语的语言魅力,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阅读品格和学科核心素养,“构”画出实用而美好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蓝图。

参考文献

[1]王蔷,陈则航.中国中小学生英语分级阅读标准(实验稿)[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5.

[2]朱浦.小学英语独立语段教学的实践和思考[R].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4]程晓堂.英语阅读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 郭向和)endprint

猜你喜欢
阅读策略英语阅读核心素养
开展郊区初中学校英语课外阅读的实践与思考
初探利用讲故事的方式激发低年级小学生英语阅读兴趣
巧用策略,“悦”读绘本
以阅读策略为导向的阅读教学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