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多媒体与语文教学相得益彰

2018-05-14 14:27钟儒英
课外语文·上 2018年11期
关键词:兴趣语文教学多媒体

钟儒英

【摘要】多媒体的运用能使语文课增色不少,但它不可能完全代替语言文字本身,不可能代替所有的教学手段。因此,我们只能把多媒体当作教学的一个辅助手段,而不能一味追赶现代化、追求时尚,而不管什么问题都去用。

【关键词】语文教学;多媒体;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多媒体技术走进语文课堂,如同一缕春风拂来,给沉闷的语文课堂带来了盎然生机;又如一条清泉,为语文教学注入源头活水,使语文课堂高潮迭起,精彩纷呈。多媒体技术的合理运用,能使抽象的变得更直观,使具体的变得更生动。在营造学习气氛、创设教学情景、展示重要知识点、突破难点等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语文课堂上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能让语文教学变得有声有色。

一、形象导入课题,激发愉悦的阅读兴趣

多媒体技术集“声、色、光、画”于一体,色彩丰富的画面,生动可感的声音,有利于创设特定的情景,学生虽然是置身课堂,通过眼观耳听,却仿佛身临其境,能够激发学生极大的兴趣,引发学生强烈的探求欲望。这样,学习便成了一种轻松愉快、主动求索的过程。如《这个世界的音乐》是美国科普作家刘易斯·托马斯创作的一篇科普读物,谈的是动物(鸟类、兽类、鱼类、昆虫甚至白蚁、蚯蚓等等)也像人类一样,存在着美妙的超功利的音乐。对于学生来说,内容比较陌生枯燥。为了激发学生对课文的阅读兴趣,在导入新课时,我利用PPT课件,为学生展示了一组动物世界的图片,同时播放一些动物的“音乐”:牡丹鹦鹉、画眉、金丝雀以及北欧夜莺的啭鸣声,还有人类创作的对动物叫声进行模拟的二胡曲《空山鸟语》。温顺的白兔、可爱的和平鸽、栖息枝头的鸟儿、奔跑的狐狸、开屏的孔雀、卖弄歌喉的画眉、跃出水面的蓝鲸……利用多媒体技术一下子将学生带进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动物的音乐王国,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怎能不饶有兴致地走进文本,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学习探究呢?

二、創设文本情景,诱发丰富真切的情感体验

借助图像的烘托,音乐的渲染促使学生进入文本所描写的情景中,便能使学生的情感自然而然地与作者的情感交融在一起,入境生情,产生共鸣。如学习《边城》时,为了让学生充分体验小说中表现的湘西风光美、人情美、人性美,我一边给学生播放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湘西民歌《高山高水逗风凉》,一边让学生欣赏一组有关湘西的人物风光图片,很快将学生带进了那古朴、优美、宁静的境界。随着画面的进程,教师解说:“温馨是初春河上飘过的第一丝绿草,是暮晚天际掠过的飞鸿,是月光如水漫漫的庭院,是满坡黄花间衣袖盈风的少女的笑靥,是令我们怦然心动的温暖与温柔。”在学生已经悄然心动的情况下,教师不失时机地提出学习任务:“阅读本文我们可以品味到一种感情的温馨。请你结合自己的情感体验,认真研读课文,谈谈本文具有怎样的风光美、人情美、人性美。”这样,学生入境入情,他们真切而丰富的情感被诱发,于是深入研讨,各抒己见,充分体验到了文本的美感,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三、利用直观特点,展示文章思路结构,突破难点

理清作者思路,归纳文章结构,往往是学生惧怕的问题。他们觉得文中作者的思路太虚,而结构多数较复杂,都难以把握;也正因为如此,教师往往要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去讲解,而学生可能还听得云里雾里,不得要领。而利用多媒体直观的特点,展示文章思路结构,就能化难为易,使问题迎刃而解。而将作者的思路设计成动画,随着教师讲课的进程依次展示;将文章的结构设计成框架式或图表式,用箭头之类的线条将前后照应之处连接起来,则效果更佳。如朱光潜的《咬文嚼字》,这是一篇文艺性随笔,其结构与一般的议论文不同,它不是从观点出发,进行演绎论证,而是从个别到一般,然后再到个别;即从实例到论点,然后再展开证明。这样它便不是开章明义,而是中间揭示主题,中心论点在第三段才出现。另外这篇文章有的重要论据貌似分论点,像“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思想感情上‘推敲”这样的话,也很能迷惑一些浅尝辄止的学生。三是学生的习惯思维,认为中心论点不是标题,或不在开篇,就一定在最后。因此,这篇文章要找出中心论点,理清作者思路,归纳文章结构有一定的困难。为了帮助学生突破这一难点,我用PPT将学生可能当作主旨的语句投影出来,然后引导学生逐步分析,这样就很顺利地理清了作者的思路。在理清思路之后,文章的结构也大体上清楚了,再用PPT展示,文章的结构学生也就了然于胸了。

四、发挥容量巨大优势,高效介绍相关知识

多媒体课件具有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可以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地展示与课文相关的知识,极大地扩充课堂的容量,提高教学的效率,为扩大学生的视野提供了理想的平台。如学习文言文、外国文学作品,我们可以采用多媒体课件,穿越时空,高效率地展示与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为学生理解文本扫清障碍。至于介绍作家作品,由于涉及一些人名、地名、篇章名,利用多媒体课件显示作家相片,介绍其生平事迹、创作历程、名篇名句,学生观其像、识其人、知其文,更容易在头脑中留下深刻印象。而词语注音解释辨析这个看似很简单的我们每个语文教师每篇课文都要做的日常工作,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时,因为受到书写速度和黑板大小的制约,我们往往单一地或注音或解释或辨析,从考试情况看收效并不理想,前三题常常是错误率最高的。而利用多媒体可以将词语注音解释辨析例句同时展示给学生,学生辨其形、品其例,理解自然会深刻得多。

通过教学实践,我体会到多媒体的运用能使语文课增色不少,但它不可能完全代替语言文字本身,不可能代替所有的教学手段。因此,我们只能把多媒体当作教学的一个辅助手段,而不能一味追赶现代化、追求时尚,而不管什么问题都去用。我们之所以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只是为了充分利用它的优势来解决难以讲解的问题,所以千万不能为它所困,更不能成为它的奴隶!总之,我们决不能因噎废食,只要我们今后不断地实践探索,敢于尝试,就会让多媒体与语文教学相得益彰。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兴趣语文教学多媒体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