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观操作深层追问架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2018-05-18 11:39方建毅
读写算 2018年28期
关键词:主动探究高效

方建毅

摘 要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数学学习中,学生的学习是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而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直观操作,深层追问,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直观操作;深层追问;高效;主动探究

中图分类号:A,TQ45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28-0113-01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数学学习中,学生的学习是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而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教师要有意识地落实以上理念,充分让学生的动手操作,教师借助学生的直观操作,及时地对学生进行深层提问,有效引导学生思维,促进学生积极深入地动脑思考,如此,既能达到强化学生的操作意识,提升动手操作能力,逐渐形成自主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又能从整体上促进学生的自主性学习的有效性,切实提升学习成绩。

一、立体图形教学中的直观操作,深层追问

在六年级下学期《圆柱与圆锥》教学中,圆柱与圆锥的体积公式推导以及等底等高圆柱、圆锥体积之间的大小关系是重难点之一,因此在教学中,我充分让学生操作,让他们课前自制一组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现场提供细沙,让学生猜想、验证兩者体积之间的关系,课堂上,学生很轻松地通过自己的操作,验证了自己猜想,得出圆锥体积是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一般来说,教学到此,学生探究便结束了,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让学生熟练运用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解决问题,并且只在随后的各种练习中,再来呈现两者体积之间的变化情况:圆柱和圆锥的体积相等,底面积(高)也相等,圆锥的高(底面积)是圆柱的3倍。我觉得这样安排不够妥当,错失了学生继续探究两者体积之间关系的最好时机,导致学生思维的中断与重复。我认为在学生推导出等底等高圆柱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的时候,教师应再追问下去:既然此时圆锥体积只是圆柱的三分之一,那么怎样才能使手中的圆锥与圆柱的体积相等呢?由此让学生展开讨论,得出两种办法:一是扩大圆锥的底面积,使其是圆柱底面积的3倍;二是扩大圆锥的高,使其是圆柱高的3倍。在此基础上,学生得出要想圆柱和圆锥的体积相等,在底面积(高)也相等的前提下,圆锥的高(底面积)必须是圆柱的3倍结论。顺势下去,我让学生课后制作另外两组圆柱圆锥:圆柱与圆锥的底面积(高)相等,而圆锥的高(底面积)是圆柱的3倍。作为学具保留以备后用。至此,在直观操作的基础上,在老师的深层追问下,学生对圆柱圆锥体积之间的变化情况很好掌握,既提高了学生动手操作、制作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直观和抽象思维,有效促进了学生的自主探究热情和效果。

二、解决问题教学中的直观操作,深层追问

在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单元中,我在圆面积的实际应用练习中,提问学生:要想求一个圆形物体的面积,需要知道哪些条件?学生分别回答:必须要知道圆的半径或直径或周长。我继续追问:还有吗?学生迷茫、迟疑,继而摇头说没有了。这时,我出示一道例题:

已知图中正方形的面积是25平方厘米,那么圆的面积是多少?学生运用正方形的面积公式:S=a×a,求出正方形的边长为5厘米,而正方形的边长就是圆的半径,因此圆形的面积:S=3.14×5×5=78.5(平方厘米)。我就势改动原题:如果正方形的面积是20平方厘米,那么圆形的面积又该是多少呢?学生有些傻眼了。于是,我让他们小组展开探究活动,运用集体的力量来解决这个问题,经过几分钟的交流、讨论,有一个小组得出结论:S=3.14×20=62.8(平方厘米),组长汇报时,说明正方形的面积就是圆半径的平方,也就是r2=20,那么直接乘圆周率就行了。这个时候,我再次追问学生:知道哪些数据可以求出圆的面积呢?这时学生的回答就变成了:圆的半径;直径;周长;还有半径的平方。较好地完成练习,有效突破了教学重难点。

三、数学思考教学中的直观操作,深层追问

在六年级下学期《数学广角——鸽巢问题》教学中,学生在操作完成例1、例2中待分物品比巢多的探究之后,多数学生得出结论:至少数=商+余数,也有学生说不是商加余数是加1。面对学生的争论,我提问:如何验证哪种看法是正确的呢?有一个学生说道:我可以通过举例法,证明她们的看法是错误的。于是,他走上讲台,边说边动手操作:把11枝铅笔放进3个盒子里,平均每个盒子里放3枝,还多2枝,这两枝如果再平均分放在2个盒子里,那么就会出现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放4枝铅笔,而不是5枝,也就说明至少数=商+1,而不是至少数=商+2(余数)。由此学生争论的难点顺利突破。但我依然不肯罢休,继续追问:那是什么原因造成有些同学得出“至少数=商+余数”这个错误结论的呢?学生回答:因为教师提供的几个类推题余数都是1。“那么从这个事例你能得到什么启示呢?”学生纷纷回答:“我以后要注意不能被类推题的数字所迷惑,要自己动手操作、验证。”“我以后不能再被别人的看法左右了,要学会独立、仔细地思考”。我想学生这种从具体解题情境中获得的感悟与反思,对于今后她们的主动探究,自主学习有着十分深远的意义。

直观操作,深层追问,作为教师课堂教学中的一种主要策略,有效地深化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化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同时突显了教师的教学作用,架构起高效的课堂教学,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

[2]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

[3]中国教师智库,课堂教学设计与案例.

猜你喜欢
主动探究高效
构建高效复习课堂的教学研究
让学生有效参与学习过程
如何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化
为小语课堂“瘦身”,为学生语文素养增“肥”
信息技术下的小学语文高效教学探究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
打造务实、创新、高效的语文课堂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让学生主动探究
语文课堂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