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电影《闪闪的红星》插曲的艺术魅力

2018-06-08 09:28赵琛
戏剧之家 2018年14期
关键词:艺术魅力

赵琛

【摘 要】插曲作为电影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艺术特征和作用不可忽视,也无法替代。本文主要研究电影《闪闪的红星》中的主题曲与插曲的艺术特征和作用,了解电影和插曲的关系,提升自己对电影插曲的理解能力,在感受插曲带给我们独具特色的艺术魅力的同时,提高对歌曲的演唱和情感表达能力。

【关键词】《闪闪的红星》;插曲;艺术魅力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14-0116-02

在我国电影一百多年的历史进程中,电影歌曲的创作历经七十年。1994年后,红歌电影成为这一阶段电影音乐发展的主流,促使电影的发展有了质的飞跃,成为电影发展史上的第一次高潮。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电影歌曲的发展再一次得到繁荣,成就了第二次高潮。自从电影应用了配乐,那些與电影密不可分的音乐就开始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本文主要探讨插曲在电影中的艺术特征和作用,将歌曲本身的音乐特征与电影剧情相结合,提高对歌曲的理解能力和演唱能力,让与剧情相呼应的插曲变得更具体,更易于被理解和接受。

一、电影插曲在电影中的作用

电影是图像和声音相辅相成才能完成的作品,眼睛和耳朵是最直观能感受到电影的人体器官,将两者融合所带来的效果可想而知。一部成功的电影,不只需要跌宕起伏的影片情节、丰富的角色,还需要穿插在影片中的歌曲。影片中的音乐插曲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主题曲,一类是插曲。主题曲显而易见,起突出影片主题的作用,极富感染力;而插曲则指应用在影片或话剧等中的歌曲,和主题曲不同,它有时与影片整体的某一时段有关联,有时又没有,主要依据影片具体情况而定。一部优秀的电影能成为经典的原因,除了它能映衬出时代特征的思想主题、引人入胜的剧情、生动饱满的人物角色形象之外,还有必不可少的插曲中优美动听的旋律以及朗朗上口的歌词,这些都为影片增添了不一样的色彩。红歌作为电影中的插曲,其作用不仅仅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延伸、人物角色的定型,而且还带来音乐与画面相结合的效果,更重要的是赞颂了人民群众为了理想而不懈奋斗、永不言弃的精神。在欣赏音乐电影时,插曲给笔者最直观的感受是舒缓影片节奏、调节渲染气氛、营造背景气氛,从而达到丰富视觉的效果。插曲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对推动电影情节和加强观影者内心世界的情感都有重要作用,弥补了电影的空洞感。

二、电影《闪闪的红星》概述

电影描述农村小男孩潘冬子如何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故事。1947年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成电影,将潘冬子爱恨分明、不怕困难、果断机智、单纯朴素的性格特征展现得淋漓尽致。故事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在1931年的江西柳溪村,生活着几十户人家,他们长期以来饱受胡汉三的欺压。潘冬子父亲潘行义是红军赤卫队的一员,某天与恶霸土豪胡汉三斗争时被抓了起来,后来被赤卫队救出并由此对赤军的修竹产生了崇敬之情。1934年秋,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主力被迫撤离柳溪村并开始长征,潘父随行。临别时潘父将一颗红星帽徽赠送给东子。之后,胡汉三重返村庄,再次欺占了柳溪村。而当红军进行反攻时,冬子妈为掩护村民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冬子凭借自己的果断与机智取得胜利,加入了红军的行列。

三、电影《闪闪的红星》插曲的艺术特征与作用

影片共涉及三首歌曲,分别是《红星歌》《映山红》《红星照我去战斗》。其中《红星歌》是影片的主题曲,其余两首是影片的插曲。

(一)《红星歌》在电影中的作用

《红星歌》是电影《闪闪的红星》的主题曲,是一首激进有力的儿童队列歌曲,旋律催人奋进。该歌曲曾被多次改编,还被收入小学生音乐课本,广为传唱,并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民族七声宫调式,为A-B-A三段式结构,这首歌在影片中分别出现三次,第一次在影片的第7分钟出现,朗朗上口的歌词、轻快激动的节奏和烂熟于心的旋律映入耳帘。歌曲丰富和升华了影片主题和感情,以声传情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情感活动,营造了影片开头和谐美满的氛围,为后来胡汉三再次返回柳溪村当土豪地主的剧情做好铺垫。第二次是在影片的第31分钟,东子在热切期盼爸爸及红军归来的时候,他凭自己的想象勾勒出一幅红军胜利归来的美好图景,并把自己想象成一名真正的小红军。这段歌曲以合唱形式出现,旋律积极向上,歌曲与剧情相结合的方式把对红军早日归来的美好愿望展现给观众,深化了影片主题,加强了影片的节奏感,将影片推向高潮,也为后来冬子妈的牺牲埋下伏笔。第三次是在影片的第99分钟,也是影片的结尾,东子如愿成为了一名真正的红军战士。红军消灭了敌人,歌曲抒发了红军胜利后的喜悦心情,描绘出生动感人的画面,结尾音乐中加入了成人复调的混声合唱,为整部影片渲染出兴奋激动的氛围,使歌曲旋律的气势更加激昂,情绪更加热烈活泼,将观众情绪调动到最高峰。

(二)《映山红》的艺术特征

歌曲《映山红》来自江西兴国民歌。歌曲为2/4拍,是一首单乐段结构的歌曲,运用二部曲式谱成,共八个乐句,分为A、B段,歌曲速度平稳稍慢,旋律优美深情,歌词更是感人至深,寄予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期盼,歌曲演唱力度起伏跌宕,同时出现了高、低两个声部,运用对比复调的手法,展现出正在受苦受难的广大人民群众对红军满满的信任。这首歌在影片中分别出现了2次,第一次是在影片的第29分钟,在红军部队撤离后,潘冬子和妈妈在山间期盼他们归来时所唱,期间反复歌唱旋律“岭山开遍哟,映山红”和电影情节相呼应,向人们描绘了一幅映山红开遍山坡的美景,同时突出了电影想要带给观众的效果。歌曲调子比较婉转,歌唱速度缓慢,充满了期待,在客观变化中给观众留下了充分的想象空间,为此增加了电影的层次感和立体感,也为其后影片剧情的展开做好铺垫。第二次是在影片的第43分钟,是全曲的高潮部分,影片中潘母英勇牺牲时所唱。此段歌词扣人心弦,旋律节奏缓慢,音调展现为号角声,并融入了冲锋号的声音,调动了观影者的情绪,加上冬子妈声情并茂的演唱,塑造了冬子妈坚韧不拔的人物性格,将影片带入高潮。在此也坚定了冬子想做一名真正红军的信念,强调深化了电影主题,对电影剧情发展起到了推进调和的作用。同时表达了苏区人民对红军英雄崇高的敬意和对红军的赞美之情,赞颂红军英勇无私的爱。

(三)歌曲《红星照我去战斗》的艺术特征与作用

《红星照我去战斗》出现在电影的第131分钟,歌曲为F宫调式,为2/4拍,单乐段结构,是由七个并列连贯、密切呼应的乐句组成的多句体乐段结构。竹筏江上游、青山翠竹、鸟鸣声不绝于耳,一片祥和的景象映入眼帘,影片营造了一种美妙平和的氛围,旋律采用江西采茶戏的音调,演唱激情澎湃,独具音乐魅力,表现了歌曲的抒情性,展现了人物形象的革命性以及朴实的乡土气息。人景合一,清新而不失凝重,对影片中潘冬子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又有了进一步提升,更直接地将影片人物的艺术形象展现给观众,并对影片的气氛做了烘托和渲染,这就是插曲独特的艺术特征以及对电影起到的特殊作用。

一部好的电影,需要好插曲去衬托,这样的衬托也是相互的。有时电影中出现的插曲反而比电影本身的影响更深刻。然而,并不是所有歌曲都适合放在影片中,而是需要根据电影主题、剧本情节、人物性格特征、人物角色关系等寻找或创作最适合该作品的音乐。影片《闪闪的红星》中的三首插曲,正因为它们与电影存在共同点,才能对深化电影主题、定型人物角色形象、奠定影片情感基调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姜又元.中国电影歌曲的音乐特征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

[2]田飞.浅谈中国早期电影歌曲在影片中的运用——纪念电影诞生106周年[J].苏州丝绸工学院学报,2001(02):89-92.

[3]孙磊.20世纪20-70年代中国艺术歌曲研讨[D].辽宁师范大学,2009.

[4]李守玉.电影《闪闪的红星》音乐给我的启迪[J].电影评介2007(20):47-48.

猜你喜欢
艺术魅力
哈萨克族舞蹈的艺术魅力与艺术价值
舞台灯光设计的功能与魅力
舞台音响的艺术魅力
播音主持艺术魅力及创新空间
关于声乐钢琴伴奏艺术魅力的有效思考
浅谈梨园戏《郑元和》
试论动漫影片中色彩的艺术魅力
激发探究兴趣,提高语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