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核心素养,畅游语文世界

2018-06-11 07:27李颖
好日子(下旬) 2018年11期
关键词:构成要素语文教学核心素养

李颖

【摘要】核心素养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依托,是新时代教育提出的新标准。对于语文教学来说,同样需要遵循核心素养的教学要求,培养具有高素质、高水平的新一代学生。基于此,本文首先阐述了语文素养的核心构成要素及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而结合现阶段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实际情况,从终身持久写字,养成必备的懂精细核心素养、多读整本书,养成爱读书的核心素养和回归写作原点,养成必备会创作的核心素养三方面分别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可行性途径做出了分析,以期产生较强的理论及实践指导意义。

【关键词】核心素养;语文教学;构成要素;创作精神

前言:随着我国九年义务制教育改革的发展,语文课程教学也在不断进行着相应的改革与创新,以不断增强学生的语文基本素养。语文素养的形成需要长期的知识积累和理解深化,才能发现并逐步掌握和运用其内在规律。小学生是成长发育和素养塑造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师要灵活运用多种方式加强对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帮助学生养成精细化、多读书、会创作的语文素养,逐步提升学生的语文知识和能力,最终提高语文教学效果。只有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提升,其所学习的语文知识才能够予以内化,其所接受的理论知识才能够转化成为头脑的“财富”。

一、語文素养的核心构成要素及注意点

(一)语文素养的核心构成要素

通常来讲,学生的语文素养主要包括其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一方面,学生的语文能力主要体现在对语文的听说读写能力,对语文的理解能力,学习语文的方法、态度、习惯和方式等。另一方面,语文人文素养主要是指学生的思想品德、文化涵养、审美素质等。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两者之间也存在差异。比如,语文素养是侧重于语文文化素养和修为,而语文能力则侧重于对语文听说读写和理解力,两者对学生都十分重要,尤其是如语文素养的意义更浓,高品质的语文素养能够反过来让学生提升自己的语文基础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提升对语文基础的学习效果。

(二)语文素养培养的“两注意”

(1)注意学生主体意识的激发

教学改革要求语文教学能够以学生为主体,不断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主动自觉地学习知识而不是被动的被教师灌输知识,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时也应当如此,以帮助学生能够高效的理解和积累语文知识,塑造语文素养。在实际的语文教育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全面关注他们,不断通过科学有效的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充满趣味的、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发挥自身的主体意识,主动学习并探索语文知识,丰富自身的语文情感,创设良好的语文素养塑造空间。

(2)注意全体学生的共同提升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一视同仁,平等公正的对待每一位学生,注重对班级学生整体语文基础和学习能力的把控,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避免过分关注个别学生,而忽视了学生的整体性,进而根据学生语文基本情况对全班同学进行科学的语文素养教学,尽可能的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不同学生的个性潜能,最终提高学生整体素养。

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身体力行”

(一)终身持久写字,养成必备的核心素养——懂精细

众所周知我国语言文字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文字书写是一个需要耐心和细致的过程,学生也应当多写多练,选择合适的纸笔来联系写字,才能让文字写的有韵味,更是对我国优秀民族文化的尊重和继承。教师应当教育学生能够规范、正确、认真的对待写字,并且在书写的过程中能够学会认真、坚持和细致,进而在提高学生文字书写能力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审美感和文化气息。我国相关教育文件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对开设毛笔字课程,并安排专门的阅读课。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也需要长期的坚持和锻炼,持续不断的练习书写和坚持阅读,都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小学教师应当每周设置一节写字课,让学生用毛笔书写或者是练习钢笔字,保障学生写字练习的时间,强化学生对写字的认识和练字的意识,提升学生的习字水平,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字习惯,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融入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内容,让学生通过写字练习了解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

其次,小学教师应当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字大赛,帮助学生提高写字练字的积极性和兴趣感,比如定期按照年级分别组织相应的“毛笔字大赛”,让学生们积极参与,并对书写优秀的作品在学校里举办“毛笔字优秀作品展”,再次激发学生对写毛笔字的热情,督促学生继续坚持书写。习字的习惯的培养,习字兴趣的养成都能够磨练学生的心性,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注重细节,能够让学生的学习耐心更强,能够让学生在练字的过程中,循序渐进的提升自己的耐心、细致、坚持、毅力等素养,有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

(二)多读整本书,养成必备的核心素养——爱读书

美国阅读专家吉姆·崔利斯曾说过在阅读时有这样一个规律:只有多进行阅读,才能从书中获取更多,然后你与其他人相比学识就会更渊博,更具有智慧,然后你也就喜欢多进行阅读和学习,学习的时间也就会更多,这样你的学历越高,知识积累也越多,这又会使得你能够胜任你自己的工作,工作的更久,效率更高,进而也就能积累更多的经验,能够获得更多的收入。这个规律看起来简单,但是很少有语文教师和学生知道,也就难以起到积极的作用。

通过对这些年世界各国人员读书数据的分析,笔者发现,犹太人是世界上每年读书平均数量最多的民族,近70本书。而芬兰的图书馆数量最多,也最集中,芬兰人平均年读书量也在60本左右。日本也是一个爱读书的国家,年平均读书量在40本左右,相比之下我国人均读书量却少之又少,仅仅是个个位数。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布置给学生的家庭作业是抄写诗词或者背诵课文,却很少有学校布置作业是让学生回去读书,这就大大制约了我国阅读事业的发展,不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也很难通过阅读来提升自己的语文知识和素养,也不利于其深层理解书中的内容。因此,小学教师应当积极采取多种方式在班级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比如在班级设立读书角,举办读书大赛,或者读书漂流活动,让每一位学生将自己阅读过的书籍与本班同学进行分享,并统一集中学生,让他们在一起阅读,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在阅读过程中还应当鼓励学生在阅读完以后进行交流,并复数阅读内容,将其用自己的话给其他同学分享。教师还应当挑选国内外经典的儿童读物,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阶段有针对性的要求其阅读。在课上,教师还可以在课前或者是课中专门设立“阅读时间”,有声有色的给学生阅读课文或者是绘本故事,让学生在充满趣味的书籍中学习语文知识,丰富语文文学素养,并能够间接学习生活经验,帮他们感悟生活,感受欢乐。

(三)回归写作原点,养成必备的核心素养——会創作

写作作为小学语文中的必备语文能力之一,对于发挥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是不可或缺的。小学生的写作不要求有多深刻和多高的造诣,只需要他们能够将事物从一个地方“写”到文章里面来,真实、准确的反映和描述情况,要求每一个学生都会写,会通过文章内容来表达和倾诉自己。而从“作”这个含义来讲,是“起”的意思,也就是需要借助人们的行为和动作才能完成,需要人去制作或者创造。因此,结合两个字的含义来看,“写作”追根究底就是需要人类通过思想创作来表达的过程,是人对事物的倾吐,需要调动人的思维意识和主观能动性才能进行“写作”。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讲,大多活泼好动,具备天生的创造力,但是国内语文教育体系却没有明确小学生写作和创作的重要性。相比较而言,我国台湾地区却十分重视学生创作素养的培养,在很多课程标准中都有强调,美国亦是如此,他们从小学一年级就要求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故事、诗词、剧本、报告、人物纪传等来引导学生重视创作,并学会创作。国内过多的强调学生的背诵、练笔和模仿写作能力,禁锢了学生的思想,阻碍了学生创作力的发挥,只关注学生基本的“习作”,对他们写作要求较低,只要对自己的所见所想描述清楚就行,或者是简单的对一件事情做出记录,或者是简短的发表自己对事物的看法,而缺乏学生自身对文章的创作。教师对“创作”不重视,学生也就认为只要会“写”就行,不需要会“作”。在这种误区的影响下,学生也就很难进行创作。因此,语文教师要树立创作意识,引导学生发挥自我想象力,帮助他们张开创造的翅膀,让他们尝试创作,并体会创作的快乐,最终喜欢创作,热爱创作,让每一个文章都富有生命和灵魂,感染学生,塑造他们自己的语文人文素养。

结语:

语文素养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其需要经历从低级到高级,从外围到内涵的发展历程,从而让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有效提升。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培养“学习机器”,不是为了培养“考试高手”,最重要的就是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其具有扎实的知识基础,具备健全的人格特征,能够让其将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促使新思想、新理念的形成,促使学习手段的创新。因此,教师要注重围绕核心素养开展教学,通过语文素养的养成让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建设,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提升,为学生的更好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构成要素语文教学核心素养
自媒体领域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构成要素及衡量维度
PBL联合情境模拟教学模式在医学教学中的应用
商业模式:内涵、构成要素及生成路径分析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