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教育思想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2018-06-16 06:07陈怡婷
关键词:生活教育激发兴趣

陈怡婷

摘 要: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1]在当今小学数学课堂中践行陶行知先生这一深刻的教育思想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关键词:激发兴趣;数学与生活;生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10-080-1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把数学问题与生活经验相结合,使学生能在生活中运用数学。其方法如下。

一、基于课本教材,使数学内容生活化

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看来,生活就是教育,就是教育的内容。例如,在教认识人民币的时候,许多小朋友在家其实已经和爸爸妈妈去超市买过东西,对人民币也会有一定的认识,所以在教学的时候,我会创设一个去商场购物的情境,提问学生去超市买东西,我们需要什么,他们会回答“钱”,这时候就可以引出我国用来买东西的钱就叫做人民币。在课堂上准备一些小礼品,组成一个小小超市,学生可以用事前准备的道具人民币来进行购物,就像生活中那样。用合适的钱去买东西,过程中可能还会出现换钱找零一系列的情况,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人民币的面值以及面值之间的转换,让学生在买的过程中体会购物的乐趣,也能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我们都知道,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将学过的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这也是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要求。例如我们在二年级学习米和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的时候,可以测量同桌的身高、教室的长度和宽度、胳膊的长度;认识了人民币以后就可以自己去超市用零花钱买文具学习用品;学习了统计知识,可以去统计文具店铅笔的销量;学会计算图形面积后,就可以尝试着算出自己家里的面积等。像这样化抽象为具体,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也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

“教学做合一”,用陶行知的话说,就是学生可以在动手操作中学习数学,可以与教师一起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全身心投入,这样的学习效果更好,也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一年级下学期要学习人民币了,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会将大面值的人民币兑换成小面值的人民币,于是在教学的时候我就为学生们准备了一些自制的小面值的人民币学具,自己准备好大面值的要换的人民币,与学生们进行换钱活动,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纷纷认真听取要换的面值,比让他们死记硬背各个人民币之间的面值转换要方便有效的多。在这个换钱活动中,基本上同学们都参与了进来,教师一说明要求后,各个都开动了脑筋在思考,在选取合适的人民币张数与教师去兑换,整堂课的课堂氛围都特别的好,换完钱后,教师及时的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避免一些学生参与了活动却也仅仅只是参与,没有体会到活动的真正意义。由例如在教授学生认识圆的时候,圆是学生都知道的一个图形,但是除了会认识圆长什么样子之外还要认识圆的半径,圆的画法,圆规的使用方法等。所以在上这节课时,为学生们准备了用牙签做的特殊的圆规,让学生自己动手用这个小工具去画圆,由于线的长短不同,画出来的圆的大小也不同,让学生自己发现这个问题,引导他们探索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圆的大小在变化,从而得出是圆的半径在变化导致圆的大小发生了变化。通过这一些列的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知道了圆的半径控制圆的大小,这比老师直接的讲解对学生的掌握要有用的多。引导学生采用新型的数学学习方式,在“玩”中学数学,在“操作”中知事理,让学生主动地“做数学”,才能用丰富的内容,创造多彩的课堂,才能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

三、设计“生活情境”,返回生活现实

相比较其他的学科,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性算比较高了,它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要想学好数学,就离不开实际生活的应用。陶行知极其重视实践,他曾经提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口号。因此,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数学后,要主动将数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遇到一些实际问题的时候,也要秉持着用数学的思想去解决它们,这样才能把数学学得好,学得出彩。

例如,在教授学生加减法的时候,除了必要的引入加减法的含义外,就是出示各种各样的有关实际生活的加减法问题。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加减法的题目就比较富有童真童趣,往往都是用童话故事的叙述方式去讲题目,或者直接就是出示图片,让学生看着图片去列算式。这类题目往往还不是特别的接近生活实际,还是比较的童趣化了。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来说,题目就比較的接近实际了。题目往往是以一种叙事的语气去讲述,将生活中会遇到的问题搬到书本练习上。比如,妈妈要买3包糖,带了20元,每包糖的价格是6元,问你妈妈的钱够吗?这是一道典型的数学应用题目,与生活的联系很密切,往往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就会遇到这种问题,这是去解决它也就是在解决一道实际生活问题。学生在做这种类型的题目时,会有很强的代入感,感觉很熟悉,因为这是他们所熟悉的,这样在解决的时候就会更加的顺利,会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是,教育生活化就体现出来了。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教育文集.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01).

[2]韩娟.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生活教育思想”.考试周刊,2015(13).

[3]张建新.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践行生活教育思想.新课程上旬,2015(07).

[4]余志荣.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中的应用.教师,2017(01).

猜你喜欢
生活教育激发兴趣
生活教育理念下如何开展初中信息技术教学
阅读教学中自主学习方法探究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趣味融入数学课堂教学
语文教育教学与生活实践思考
提供语言交往平台,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传递真爱
浅谈如何让学生“乐学”“会学”初中物理
幼儿美术教学回归生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