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培养

2018-08-20 09:33杨铭
考试周刊 2018年71期
关键词:史料实证历史教学核心素养

摘要:“核心素养”一词是近些年来课程改革中出现的高频词,教育部在普通高中课程的修订工作中明确提出:核心素养是对学生知识和技能、情感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因此,历史课应将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的核心素养为目标,历史科目必备的一些品格和能力也可使学生通过历史学习来逐步养成。其中,“史料实证”是尤为重要的一种态度和学习方法,更是学习历史的关键能力,所以,“史料实证”核心素养是十分重要的素养,培养高中生“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是尤为必要的,有不可替代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历史教学;史料实证;史料价值;核心素养

一、 引言

当代教学环境在不断变化,高中的教学情境也不断变化,一些教育理论和教育现象也在不断被深入更新研究。“核心素养”虽然是个新的名词但是对历史素养的培养这一课题一直都不陌生,过去的课程标准对教学的三维目标十分重视,当下则更加侧重核心素养,即知识和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一种综合体现。对核心素养的教学为基础,对学生理清楚历史知识和形成关键的学习品格与能力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高中历史教学更应注重“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培养,由此来促使学生更好地发展其核心素养。

二、 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概念与课程目标

“史料实证”指的是对获得的史料进行辨析,并且通过对可信史料的运用来重现历史真实的一种态度与方法。历史是不可被改写的,对历史的认识只能通过可靠的现存史料,这就要求对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加以重视,才可形成对历史的正确客观的认识,这也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新课程标准也对“史料实证”核心素养进行了四个方面的详细解释:首先,学生应该知道史料作为认识历史的桥梁性作用,对史料的多种类型进行整理掌握,学习搜集史料的途径和方法。其次,学生能够对史料进行基本的辨析,并对史料作者的意图有准确的把握。再次,学生可以从史料中提取有用信息,在历史叙述时可将其作为可靠证据,并能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相应的历史认知。最后,学生可以运用实证的精神来进行历史的学习,由此来对待历史和现实问题。

由此可见,对高中生进行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培养也是当下课程目标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在课程设计与备课时,加强对学生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培养与训练。

三、 史料实证核心素养培养的必要性

当下,很多高中生在学习过程中是缺乏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这主要是由当前的考试模式的限制,高考文理分科的形式导致一些学生从一开始就对历史的学习报以轻视的态度,即便选了文科,也会认为它是副科,便减少对其重视程度。除此之外,一些历史教师自身没有较高的史学素养,因此在教学中会轻视对学生史料证实核心素养的培养。基于此现状,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性。

新课程的目标下,更加看重师生之间的交往与互动关系,并以此为基础达到师生之间的共同发展与进步。教学的过程要重于结果,所以“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更加看重学生拥有良好的品德、健康的身心、端正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并且需努力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历史学科的课程标准更是要求教师通过各种课程资源的积极运用,来培养学生辩证思考和看待历史与现实问题的能力,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从而加深学生对于祖国的热爱,以及心智的全面发展。其中,历史学科对于“史料实证”这一核心素养的培养与重视,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精神,在历史面前做一个冷静有正确价值观的人。

四、 教学实践与史料实证核心素养培养的结合

历史不同于其他学科,它更注重实证性和严密论证性,因此,史料证实核心素养的培养应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著名学者赵吉惠曾说过:“史料,即构成历史的材料,举凡人类活动的遗迹、遗存,都可称为史料。”教师更应重视史料教学,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指导学生对相关史料收集整理,达到学生自觉从史料中获得历史信息的效果,并且学生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成对历史的探究。

例如在学习第十二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教师可以从多角度选取史料,像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原文、郭立珍《近代天津居民饮食消费变动及影响探究》、张寿《津门杂记》等著作中都有对通商口岸的描写,并且不同的史料可以使学生以不同的历史观来全面的认识近代史上出现的通商口岸。在讲授《英国议会与王权矛盾的激化》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知网、万方平台、百度文库等一系列网络资源来搜集相关史料,学生对相关史料整理过后,教师可以组织相关的课堂讨论,使学生互相交换史料,并且讨论史料的真实性与可参考的价值。在日常的作业训练中,教师也可以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培养。例如在学习《美国代议共和制度的建立》这一课时,教師可以让学生搜集相关史料,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所学知识论证共和制度的利弊。通过此类观点论证题可以着意训练学生灵活运用史料,并通过史料得出自己的历史观。该类题目要求学生表述准确观点,举出正确论据,还要学会用史实论证,无疑是对学生史料实证核心素养培养的一项有效的措施。在这样有目的、有意识的一系列培养锻炼之后,学生就会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搜集史料,并且判断史料的真伪及价值。这也是史料实证核心素养培养期望看到的结果。

五、 结语

历史学科是人文学科的基础学科,并且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历史是人类文明的见证者,所以,高中阶段的历史教学尤为重要。一直以来,高中生对于历史的学习都还停留在对历史知识死记硬背的状态,缺乏对史料的重视以及独自思考的能力,在此现状下,教师在传授基本的历史知识的基础上,还应对学生的价值观、学习技能予以培养,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在高中的历史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培养,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并且大量的历史材料的阅读和整理,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养成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同时,对史料搜集与整理的途径与方法也会使学生获益终生。

参考文献:

[1]李妍.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新课程导学,2017(21):83.

作者简介:

杨铭,辽宁省盘锦市,大洼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史料实证历史教学核心素养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培育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史料实证”素养论析
史学阅读与史料教学
以“史料实证”为中心的高三历史复习课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