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微课的运用实践探讨

2018-08-23 11:13张磊
东方教育 2018年18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微课

张磊

摘要:微课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在教育改革浪潮的推动下已经全面走入了课堂中,成为了教师开展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微课的特点和优势决定了其适用于各个学科的教学中,通过直观的展示和对关键点的解析能够轻松的帮助师生解决教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可见,将微课应用于初中语文教学中也定能够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微课

引言:

在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下,教学要求不断提高,教学的思想和方法也在不断的变革。如今,教学开始与信息技术相结合,获得了一条科技化的教学创新路径。初中语文教学也必须在时代的号召下将微课这一信息化的教学技术利用起来,推进语文教学改革的进程。

一、微课概述

微课主要利用信息技术和设备,将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制作成为教学视频,通过展示视频帮助学生顺畅的学习。之所以被成为“微”课是因为教学视频的时长较短,仅仅有几分钟的长短,不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厌烦,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有效注意时间是相吻合的。

“微课”需要教师对个人所擅长教授的内容进行微课视频的制作,将所要教授的知识点进行浓缩和整合,并最终将制作好的微小视频上传到相关网站让学生进行观看。值得强调的是,微课的视频制作必须遵循其本身“微”的原则,其视频的总长度尽量不要超过10分钟,5~8分钟为宜。在较短的时间内不仅有助于提高知识点核心的精炼程度,更有助于学生在视频知识点的播放中全程集中注意力,从而提高整体微课教学质量。学生在进行微课堂学习时可以在线对微课进行浏览,亦可以将其下载到指定的电子移动设备中,进而方便其进行随时随地的学习以及实现学习资源的合理配置。微课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不仅表现在学科核心知识点的融合,更表现在作业、课件与习题等多种教学元素的融合,这些教学资源的有效结合与利用对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起着积极的作用[1]。

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微课的运用实践

(一)利用微课帮助学生加深内容理解

语文教材中一些与学生实际生活距离较远的文章内容是教学的难点,学生在理解过程中受到了个人认知的阻碍,无法获得真实的感受和与作者的情感共鸣。带领学生实地感知是不现实的,利用微课则可以将课文中的内容跨越时间、地点和年代的限制,带入到课堂中,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以《苏州园林》为例,学生因为没有实地游览苏州园林的感知经验,因此对课文中所描画的景象没有充分认识。要想让学生对园林设计的特点进行全面分析,必须增加他们的直观感知,让他们站在不同的角度都能够感受到这是一幅美丽的画卷。笔者利用微课程进行演示,苏州园林亭台楼榭的安排、景观树木的映衬等等,通过视频画面的形式直接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对学生产生了强烈的视觉感应。微课程中还同步具有配乐解说,学生在观看为课程的过程如同欣赏一部优美的影视作品,通过视觉感知和解说分析,对苏州园林的特点及其优美具有了更加直观全面和深层次的理解,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高了语文教学实际成效。

(二)利用微课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

微课的一大特点就是用于一些教學难点和重点问题的掌握上,因而并不是在所有的授课环节中都能随意的应用。当学生遇到学习难题时,发挥微课的优势,展现疑难点,重点解析,才能真正体现出微课教学的作用。例如:在朱自清的《背影》教学中,通过课文的细节描写帮助学生感悟父子情深,培养真爱亲情这样的传统美德,是教学的一大重点与难点。课文中首次提到父亲的背影,教师可以利用微课找出课文中四次描写背影的句子,并和学生分别进行分析感悟:记忆里的“背影”、买橘子时的“背影”、分别时的“背影”和别后追忆“背影”,同步配有学生的父辈未来自己无私付出的画面场景,有父亲在工地挥汗如雨的场面,有父亲在田间顶着烈日劳作的画面等等[2]。经过这样的画面与文字相结合的方式,首先在学生的心中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对父亲为自己的无私付出具有了更为深刻的感知,接下来引导学生分析四次背影描写中的细节,特别是抓住一些传神的动作描写,如“攀着上面、脚向上缩、身子微倾”等,细微动作之处体现的是父亲对孩子努力付出的程度,通过这样的微课演示,学生对细节描写的传神作用,对课文字里行间蕴含的浓厚情感具有了更为真切深刻的感受,巧妙化解了教学的难点[3]。

(三)利用微课体现学生主体性

微课的到来使得课堂教学模式焕然一新,师生开始以不同的课堂地位进行互动,学生相互之间也有了共同学习的载体。利用微课能够使传统的课堂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模式得到创新,且在微课的辅助下能够提高自主、合作学习的效果。教师应以微课作为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工具,促进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能力的提升。为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重点对微课进行导入,并通过对现有素材的整理,让学生以若干小组共同学习的形式进行贯彻和落实。学生在小组之间对视频进行仔细研究,并共同分享彼此的感受,从而有效加强学生对文章产生的感悟。

例如,在《我的叔叔于勒》这篇文章中,教师可以将文章中多种能够表达作者个人思想情感的画面进行剪切,并按照先后顺序排放在一起为学生播放。通过这样的形式能够让学生有效地将课文中的文字与视频联系在一起,并加深学生对文章中情感的理解,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文章。此外,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能够将彼此不同的看法进行表达,各自将个人对文章的理解进行交流亦有利于学生协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结语

探讨微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既是新课程改革对初中语文教学提出的重要要求,也是初中语文教学效果提高的重要手段。微课在语文教学内容理解、教学内涵拓展、意境营造理解和写作兴趣提高等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应当深入研究并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

参考文献:

[1]赵世波.微课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05):47-48.

[2]吴莹.浅议微课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中学语文,2015,(36):111-112.

[3]陈瑜.浅谈初中语文借助“微课”教学的“攻势”与“守势”[J].七彩语文,2015,(04):106-109.

[4]覃燕.如何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发挥微课“点化”作用[J].广西教育,2015,(33):99.

猜你喜欢
初中语文教学微课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微课在初中英语课后作业中的应用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