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字当头,建构灵动的语文课堂

2018-09-01 09:40范艳梅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18年4期
关键词:意象语文课堂诗歌

范艳梅

“活”是语文教学的关键,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根据学生和文本的特点采用更为灵活的教学手段,将促使学生更投入地学习,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若能鼓励学生灵活阅读,根据课堂生成情况灵活安排教学环节,根据文本的特点灵活安排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将促使学生自我建构,学习更有悟性,从而构筑起灵动的语文课堂。

一、广泛涉猎,触类旁通

叶圣陶先生认为教材是一个例子。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文本的主题灵活地向学生推荐各种不同的阅读文本。在广泛涉猎的过程中,学生能透过例子发现语文的规律,进而自主建构,提升自身悟性。

《雨巷》一诗的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作者如何借助意象展现诗歌的意境,表达自己的情感。为了让学生的学习更加深入,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类似的诗歌,让学生广泛阅读。除了现代诗歌外,还可以提供古典诗歌,如“丁香空结雨中愁”等,让学生着重体会古诗中的“丁香”意象和《雨巷》中的“丁香”意象是否相似,作者想要用其代表怎样的象征意义。在广泛阅读中,学生发现不少现代诗中都有丰富的意象,作者运用这些意象表达了丰富的象征意义。如《雨巷》中的“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指的其实是一种理想,代表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但是由于现实原因,理想破灭,因此“姑娘”也消失在雨巷中。学生发现广泛阅读后自己对于这首诗的感悟更加深刻,有学生表示自己原本以为这只是一首普通的爱情诗,但是现在知道还有更深刻的寓意。在教师灵活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自主理解搞清楚了诗歌的意象,有触类旁通的效果。

教师在启发学生进行广泛阅读时除了要针对文本的特点推荐给学生整体阅读的素材,还要根据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进行个性化推荐。这样的灵活推荐能促使更多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自主阅读中,让学生的涉猎更广,更具个性。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自主根据课内文本的主题选择合适的课外文本进行阅读,这能促使学生的认知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二、面对意外,顺势而导

人们若从事的是自己感兴趣的活动,那么就会提高工作效率,反之则会降低工作效率。学习其实也是如此,若学习的内容过于枯燥乏味,则很难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课堂效果也会受到影响。教师要随时利用各种课堂生成中的意外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这样就能改变课堂学习氛围,让学生更投入地进行学习。这种顺势而导的方式要根据课堂生成而定,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也能更好地体现教师的教学艺术。

在学习《祝福》时,有学生提出:“‘我真的很没用,既没有帮助祥林嫂,也没有在鲁四老爷骂新党时有什么举动,难道‘我不是一个接受新思想的人吗?”教师鼓励学生以此作为突破口,看看“我”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分析一下“我”在祥林嫂事件中是否要承担责任,为何“我”没有采取任何的举动。有学生指出:“作者笔下的每一个人物其实都是现实社会中的一类人,也是作者想要批判的对象。和祥林嫂、鲁四老爷这样受到封建思想迫害严重的人相比,‘我有一点进步思想,但是‘我的进步性有限,不足以改变社会。作者这么写,也是为了引起人们的深思。”还有学生提出:“作者可能是想要表达在受到封建思想禁锢的社会中,少数觉醒的知识分子其实起不了什么作用。”教

师巧妙地利用课堂意外引导学生思考,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教师要及时捕捉课堂生成的内容,并进行引导,这样便能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由于课堂生成的情况有所不同,故此课堂变得更加灵动,而学生也能有各自不同的学习感受。

三、因文设法,对症下药

部分教师喜欢根据文本的特点选用已有套路,对文本进行类化设计,这样固然能提高教案编写的速度,却会对构筑灵动的语文课堂产生不良影响。教师要根据每一篇课文的不同特点进行设计,用对症下药的方式促使学生快速掌握文章的要点。

《琵琶行》是白居易的著名长篇乐府诗,教师可以根据这首诗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设置教学方式。学习重点之一是让学生了解作者如何用文字描述高超的琵琶弹奏技艺,可以让学生尝试将作者描写琵琶曲的句子找出来,分析运用了何种手法展现音乐,如何做到视觉形象和听觉形象之间的巧妙转化。教师可做如下提问:“为何作者会用‘大珠小珠落玉盘这样的句子来形容琵琶声呢?两者间有何相似点?”另一个教学重点是了解诗中情感,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运用知人论世的方式,了解白居易的遭遇,然后分析其生平与琵琶女之间有何契合点,这样便能更好地体会诗中的情感波动。“为何会出现‘江州司马青衫湿的现象?”这两种教学方法都是针对《琵琶行》这首诗歌展开的,有一定的针对性,能促使学生更好地、更准确地掌握诗歌。

教师若能根据每一篇文本的特点设定适合于“这一篇”的教学方案,将更好地促使学生活跃思维。学生在学习时便会感受到课堂的活力,更積极地展开探究活动。

在高中语文课堂中,教师要避免采用各种模式定律,要构筑灵动的、具有“活”性的语文课堂。这样才能促使学生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在灵动的语文课堂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实验学校(226100)

猜你喜欢
意象语文课堂诗歌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诗歌岛·八面来风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玉人”意象蠡测
《活着》的独特意象解析
诗歌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