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阅读教学高效课堂构建研究

2018-09-01 09:40林妙勤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18年4期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情感

林妙勤

高中是求学历程中最为重要的一段时光,近些年新课程改革及高考的发展动态无不显示出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性。高中语文作为高考必考的科目,多年来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与热烈讨论。而阅读作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一个举足轻重的教学板块,既是高考的重中之重,也是衡量语文素养高低的重要内容。同时,语文的阅读起着基础性作用,它对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也举足轻重。试想一个学生连句子的含义都读不懂,那还怎么对某一学科的知识进行深入学习呢?此外,语文阅读水平的高低也决定着一个人人文素养的层次。正是因为高中语文阅读的重要作用,讨论如何构建高效的高中语文课堂更显其现实意义。

高中语文作为文理科学生都必修的一门课程,在内容上选取的都是优秀的、经典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经历了岁月的考验,历久弥新。由于高中生的语文功底参差不齐,因此许多学生未必能够很好领会这些经典作品的深刻含义,因此,教师对学生进行阅读教学非常重要。作为高中语文教师,自己领会文学作品丰富含义的同时,关键是能将这些作品的真谛深入浅出地传输给学生,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生动形象的引导,能够很好地丰富学生的情感,开阔他们的视野,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语文学科有与众不同的特点,它的内容包罗万象,是与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关联度最高的一门学科。

随着时代的发展,语文教学的方式也应该与时俱进,但事实上不少高中学校、高中语文教师还抱着传统的教学模式,走“阅读课文—学习生词—总结文意”的老路子,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过分强调应试教育,过分追求考试分数,为高考服务的语文教学让语文课失却了语文的味道,尽显功利。这样做的结果通常是把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拆得支离破碎,变成没有生命力的、枯燥的字、词、句等,学生理解不了文学作品蕴含的深刻道理,同时忽视了对文本美的欣赏,达不到语文阅读开阔眼界、陶冶情操的目的。所以,构建高效的语文阅读课堂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兴趣是有效阅读的基礎

生活的外延有多宽广,语文的外延就有多宽广。语文本身是一门非常有趣的课程,但不少教师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模式欠灵活,不能给学生正确的引导,所以,学生对学习语文缺乏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激发起学生在阅读兴趣,并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主动性,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样才能让学生在阅读学习中受益终身。如何使课堂变得生动,让学生在快乐中掌握知识、领悟道理、感悟人生,这是每个高中语文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不少高中语文教师授课首先考虑的是成绩,会根据语文高考阅读题型来进行功利性的阅读指导。教师在课堂上讲得枯燥,学生学得乏味,教学效果不如人意。因此,高中语文教学工作者在阅读教学中要灵活运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的阅读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追求。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唯分数论,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发掘他们的非智力因素,努力将课堂变得生动、活泼,让学生真正乐于阅读、享受阅读,这是高中语文阅读教学高效的前提条件。

二、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近年来,语文课程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突出了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语文课不能仅仅为了高考分数,而忽视语文教学传承文化的初衷。语文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学会灵活运用自己的母语,能读会写,以及对文学作品有鉴赏的能力等文化素养,使道德教育、情感教育、人文教育等都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得到潜移默化的渗透。高中语文阅读高效课堂的构建可以通过灵活运用各种阅读教学方法来实现。

1.审美性阅读教学

审美性阅读教学能为学生打开阅读的美好视野。审美其实是一种能力,高中生处在身心都在成长的一个阶段,正是树立其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阶段,而审美意识正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严格来说,高中生的审美意识还处在朦胧的雏形阶段,高中语文的阅读教学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重视语文的工具性、功利性,没有重视学生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的人文性的培养。审美性教学能陶冶学生情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阅读能力。

在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可以灵活运用各种审美化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念,努力探寻审美性教学的有效方式,把美带到课堂,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美的熏陶。教师可以采取如播放动听的音乐、观看优秀的文学电影、举办诗词鉴赏大赛等形式,这些教学方式既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又能够提升学生的文学修养,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如在教授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时,教师可以配合多媒体播放流水拍打岩石的画面与声音来给学生范读,这样能够更直接地刺激学生的视听等感官,进而更好地理解这首词所要表达的波澜壮阔之感。再如,在教授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的时候,可以先由教师范读全文,然后让学生自行朗诵这首词,仔细体会诗歌雄壮的韵律和磅礴的气势,再运用多媒体投影播放群山与白雪皑皑的画面,极尽视听之美,让学生全方位感受、理解这首词的艺术之美,同时能激发学生的个性审美阅读。因此,构建高效阅读课堂,审美阅读教学法应贯穿始终。

2.情感性阅读教学

情感性阅读教学能为学生的心灵浇上甘露。高考压力下,学校的教育是以应试教育为主的,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往往是灌输式的,对于心理健康与情感方面的教育并不重视。而一些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弱,一旦遇到挫折就难以面对,形成自卑心理等,这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十分不利。同时,传统的观念误导我们在教学中一切要跟着教师的步伐走,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授予”,而与教师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情感交流比较少,这些传统的教学观念成了教学的阻力。教师与学生缺乏良好的互动,阅读教学的效果难以达到预想,不少教师在讲课时上演独角戏,并没有及时把握学生的情感状态,这与传统的灌输形式没有本质区别。

阅读教学要达到高效,教师在教学中注入个人情感的同时,还要较好地把握、调动学生的情感动态,教师作为领路人的角色,应放手让学生自己走路,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讨论交流,大胆发表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如在教授《再别康桥》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查询该诗的写作背景,自由朗读,边读边揣摩作者的写作心理,读后与同学交流自己阅读的感受,再听课文录音,并尝试角色体验式的朗诵,这样才能真正体会诗歌的意境,领会作者的情感,提高阅读的有效性。构建高效阅读课堂,情感性阅读教学必不可少。

3.生动性阅读教学

生动性阅读教学能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的训练。生动性教学能增加学生的学习热情,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得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语文知识,有效地改变沉闷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师可以用讲故事、小组辩论、课本剧表演、速读答疑等新颖的方法来对学生进行生动性阅读教学,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

率。如《窦娥冤》的教学,教师可以采用表演的方式,让学生分小组表演,出演戏剧里的相应角色。通过课本剧表演,使学生融进角色里,学生既能够掌握课文里的知识点,又能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并领悟传统文化的魅力。再如《荆轲刺秦王》的教学,教师可通过辩论的形式,激发学生对文章内涵的挖掘,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而达到高效阅读的效果。

4.形象性阅读教学

形象性阅读教学是吸引学生阅读的磁铁。所谓的形象性教学是指通过一些图标、图案等来吸引学生阅读,并增强学生的记忆。教师可以通过调动学生的上课态度、学习热情以及注意力来提高阅读效果,并且通过有关的教学工具形象地展示文本蕴含的知识。如《阿房宫赋》的教学,如果纯粹地向学生阐述阿房宫的巍峨,大部分学生会兴趣索然,如果通过PPT、FLASH动画素材展示,学生形象直观地看到阿房宫的雄伟必将兴致盎然。再如《雷雨》的教学,教师可以通过播放相关题材的电影或者戏剧片段等,充分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增加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感性认知、记忆,从而促进高效课堂的构建。

国家的发展需要人才,人才的培养主要还是通过教育途径来实现,而最高效的教育体现在课堂上。语文阅读教学是基础性教学,所以,语文教师要注重构建语文阅读教学的高效课堂,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夯实学生的人文底蕴。

作者单位:广东省罗定市罗定中学城东学校(527200)

猜你喜欢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情感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失落的情感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