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堂探究式提问设计摭谈

2018-09-11 10:35徐敏霞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8年5期
关键词:提问高中探究

徐敏霞

本文系广州市花都区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立项课题《高中生语文学习探究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立项编号:2016*39。

摘要:探究能力的培养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这符合高中生心理和思维发展的规律,符合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同时更是他们高考应考的必备能力。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和实施者,课堂教学中,提问的设计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极为重要,好的提问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积极性,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知识与能力的潜能。本文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为指南,立足课堂教学一线,探索语文课堂探究式提问的设计与学生探究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阐述语文课堂提问设计应该关注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高中;语文;探究;提问;设计

探究能力的培养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

高中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心理和思维日趋成熟,他们触觉敏锐,具备自学能力,掌握必要的现代化信息技术,他们需要更广阔的学习天地。同时,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也是他们应对将来高考的需要。全国课标卷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比较高,绝不是高三一年苦学苦做苦练就可以达成目的的,需要我们从基础年级,特别是高一开始,就着手培养。在保证学生掌握必要基础知识的同时,教师要研读教材,研究学生,提出富于探究性、富于思考价值的问题,鼓励学生立足课本、细致研读、深入分析,融入个人情感和理解,得出有个性的见解和论断。

接受式学习将学习内容直接呈现给学习者,探究式学习中的学习内容是以问题的形式来呈现的。这问题的设计不是停留在浅思维层面,用是或不是可以回答的,而是在对课本、学生进行充分研究的基础上进行,要有利于学生思维深刻性、发散性、独特性的形成。在课堂提问的设计当中,有以下几个方面是值得关注的。

一、课堂提问的设计要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在语文课堂上,没有富于思考性的问题,学生就没有思考的动力,没有学习和探究的兴趣。教师设计问题要有利于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进而直接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因此教师首先深入研读教材,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再将目标分解成方向明确、富于启发的问题,使学生的思维趋向于教学目标,而不是漫无目的,看似热闹而思维肤浅。以莫迫桑的《项链》为例,相信不少的老师都会让学生续一下故事结局,学生对此自然是有兴趣的,会有很多五花八门的回答,但往往课堂在一阵热闹,老师点评两句以后就结束了,这样充其量是学生发挥了一下表层的想象能力,这样的课堂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是没有什么大作用的。

长至三年,短至一节课,语文教学大目标的实现要依靠每一个小目标的达成。而小说的教学无疑是应该围绕着小说三要素来进行的,教师可以据此设计出具体明确而又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的问题。那么续结尾这一环节,我们能不能转变一下思维,设计这样一道问题:从小说情节发展、人物性格变化和社会环境制约等要素出发,对续写结尾的合理性进行分析。这样的话,学生听、思、说的积极性会更高,我们对“小说三要素”的相关介绍分析才会真正转化为学生自觉的思考,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二、课堂提问的设计要能鼓励学生个性化和有创意的解读

课文只是学生积累知识、夯实基础的桥梁,我们更重要的是以课本为依据,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鉴赏能力、创新能力,让他们会发现、有个性。在语文课本很多的内容,老师不必拘泥于所谓的对文本的权威解读,而是要放手大胆地鼓励学生去探究、去发现,充分肯定学生思考合理的方面,这样学生的思维的火花才会在开放的课堂上绚丽绽放。同时,教师也应该开放思维、不落窠臼,设计既有利于学生立足文本、又能个性解读的问题。

如《晏子治东阿》是一篇短小简易的文言文,乍看没什么讲头,但我们可以设计这么一道问题——“你认为晏子劝谏齐景公的方法是否恰当?为什么?请结合文本和联系现实生活进行分析。”学生可以在阅读文本,结合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进行分析的同时,联系社会生活和身边实际提出自己的见解,无所谓正误,只比谁说得更有道理。

高中最终的目标是高考,但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在高三枯燥地围绕着考点闭门造车,只要充分利用和挖掘,学生的应试能力在平时生动活泼的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养成。如果从高一基础年级就开始有意识地培养的个性阅读与分析能力,对学生的阅读和写作会带来莫大裨益。

三、课堂提问的设计要能沟通课内与课外

语文学科在促进学生发展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但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囿于书本,强调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影响着学生学习的兴趣,拘束着学生的思维。其实语文课堂提问的设计,如果可以给予学生更大的思考空间,让学生能自主探究、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他们就能更好地在实践中体验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同时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失街亭》是一篇拓展阅读,当然,我们可以常规地解决课后的几道练习,但一篇名著的价值绝不止于此。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一道问题——“刘备临危之际曾嘱诸葛亮曰:‘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但为何诸葛亮仍用马谡守街亭?失街亭,谁之过?”我们可以鼓励学生仔细阅读《三国演义》中的有关章节,搜集资料,研读课文,形成观点,提出理由。这样学生就将名著阅读、文本分析、个人观点和情感态度融于一体,对诸葛亮和马谡的理解更加深入,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谈古论今,没有固定的答案,却有思维火花的碰撞,学生又怎会不喜欢呢。而且在此过程中,可以以人为鉴,在识人、用人、自知等方面对学生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语文课内篇目中不少是名著節选,也就是说在课文可见内容以外,留有巨大的空间,值得教师去花心思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内容。

又如在高一每年都会组织开展的名著阅读活动,在实施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余华的《活着》特别感兴趣,同时也非常喜欢由葛优、巩俐主演的同名电影,于是在名著阅读活动课前,我就设计这样三个问题让学生思考:

1.电影中有庆是死于意外,小说中有庆是死于抽血,你认为哪个情节更好,请阐述你的理由。

2.电影的结局富贵、家珍、二喜、馒头都还活着,而小说的结尾只剩下富贵孤单一人,对这样的差异你如何评价?

3.看完小说和电影,对“活着”二字你有何认识?

于是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学生必须更认真地进行阅读,搜集资料和联系生活。在活动课时才会有彼此碰撞的火花,教师可以在此过程中,指导学生如何搜集资料、融合观点、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对学生的成长其实大有裨益。同时,名著阅读的开展不是一个放任自流的过程,特别是对于长篇名著,譬如《三国演义》,就一定要做好阅读计划,特别是精心设计有价值的、学生感兴趣又能达到的问题,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也是检测学生阅读过程和阅读效果的必要手段。

四、课堂提问的设计要有利于学生以互助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除了自主学习,教学还是一个交往与审美的过程。合作学习可以通过学生的共同工作实现对知识的探究与掌握,弥补个人的不足,同时可以促使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和团队意识,同时让学生学会合作与分享。

无论是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都要视乎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尤其注意避免光有合作之形而无合作之实的小组合作学习。因此教师首先要考虑解决某个问题需不需要小组合作,如果需要,那么如何合作、如何组织、如何展示、如何落實、如何评价,这些教师都应该考虑细致,不能让合作学习流于热热闹闹而无实际内容的讨论,这是无效和错误的引导。

如小说单元的学习,我们的着重点在小说的三要素,鲁迅的《祝福》一文环境描写多而典型。讲环境描写的作用,不是着眼于教师如何讲,而是要着眼于学生如何学。如何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熟悉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理解小说主题,进而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如《祝福》最后一次环境描写出现在结尾——“我在蒙胧中,又隐约听见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这个环境描写意味着什么?其他环境描写又意味着什么?这些不应该由老师和盘塞给学生,而是应该由学生在掌握关于小说环境描写基本知识的前提下自己去品读、去研究,然后可以小组合作,共同探究得出结论。教师的作用是组织引导,引导学生去探究、领悟和总结。没有了学生主动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思考探究过程,学生即使把老师说的每一个字都抄进了笔记本,但他们无法进行在延伸阅读时准确理解,这就是我们老师困惑的,该讲的都讲了,为什么学生就是不会做的症结所在。

五、课堂提问的设计要善于抓住探究的机会

在语文课上,学生不时会蹦出一些很有思考价值的想法,也很有一究到底的价值,老师要善于抓住机会,发挥教学智慧,设计有价值的问题。同时老师对学生思想的重视与采纳,也能给学生很好地激励,进而带动他们思维与探究的积极性。

譬如时评是“指点江山,激浊扬清”的文体,就高一、高二的学生而言,时评写作是绝好的思维训练形式,因为时评不是判断题,直接用对错进行分割,它是比谁看得清、讲得对、写得准,这非常有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养成与提高。记得有一次学生在汇报采集的时评材料时,有一则新闻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大致内容是一个父亲对女儿关于关注,事无巨细都要插手都要管,父女矛盾日益积聚,最后女儿离家出走,而父亲觉得特别委屈。这则材料引起了学生热烈的讨论,有学生提出关于“感情保鲜最佳距离”的论题。我感觉这可以让学生表达对生活真实的想法与思考,于是临时调整课堂,把学生的问题具体化——“立足新闻,根据你的生活体会与认识谈你对亲情保鲜距离的看法。”让学生自由发言,由书写好又快的学生板演记录,然后学生综合观点、形成结论。学生举出非常多生活中的例子,只要加以漂亮的观点提炼与议论,就是很好的文章,更重要的是,作文内容是鲜活的,里面有学生真挚的感情与领悟。

其实在课堂上学生不时提出不同的想法,而我们有些老师为了赶进度或拘限于既定的答案等原因而忽视了,久而久之,学生就失去了思考的积极性,这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其实,最终的高考,并不取决于你上课时给了他一个什么答案,而是能读到哪里,想到那里,自己获得一个什么样的答案。

学生探究思维和探究能力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其中的关键在教师本身,教师要真正把学生当做语文学习的主人,更新教学思路,把教师如何教转为学生如何学,把教法的着眼点放在学法上,开放思想、开拓创新,让课堂教学精彩纷呈、百花齐放,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

(作者单位:广州市花都区新华中学510000)

猜你喜欢
提问高中探究
设问引导探究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初中化学课堂个性化有效提问策略
谈谈提问在高一年级数学课堂上的运用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师提问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