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思”而教 择“思”而行

2018-09-13 10:46朱莉莉
考试周刊 2018年66期
关键词:问题链反思思维能力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对简单问题进行判断、推理,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同时注意思维的敏捷和灵活。”而教师教学中对教学内容的设计和处理的如何将是直接影响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好坏。因此,教师教学中要从“问”“说”“理”“思”多方面、多角度、从细微处着眼,有效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关键词:思维能力;问题链;反思;培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对简单问题进行判断、推理,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同时注意思维的敏捷和灵活。”而教师教学中对教学内容的设计和处理的如何将是直接影响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好坏。因此,教师教学中要从多方面、多角度、从细微处着眼,多种途径的、有效地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一、 “问”中培养

在教学内容设计时,教师要设计具有跳一跳摘桃子的“问题链”,由此诱发学生进行回忆、分析、判断、综合运用等一系列思维活动。好的问题设计能激起学生积极探究,养成善思考、乐思考、深思考的习惯,思维也能得到潜移默化地培养。如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这节课,当学生画好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按2∶1放大后的图形时,教师可以问:同学们比较一下放大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它们的什么变了?什么没变?这样的问题设计具有挑战性、探究性,既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也能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概括的思维能力。

二、 “说”中培养

在教学中,教师要舍得留白,留足时间和空间,不断地让学生“说”,反复“说”,使学生在“说”的过程中培养思维能力。

(一) 留足“说”的时间

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创设较好的学习环境,改变整节课只有教师说,学生听的做法。课堂中,教师应该从容地问,耐心地等,留足时间给学生说,认真地听。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多边形的内角和》,当研究一般四边形的内角和,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提问:(1)你能想到用什么方法去研究呢?(2)独立思考后再在小组内交流你的方法,并用多种方法验证。(3)汇报展示是如何验证的?通过学生用多种方法思考研究,先在合作小组内说一说,再派代表在全班汇报时说一说。最后,将各个小组汇报的方法进行比较,得出最好的方法是把四边形分割成两个三角形,因为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所以两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360°,也就是一个四边形的内角和。然后,把最优的方法再和同桌说一说。通过这样3次的互听互说,用充足的时间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思维的过程和结果,一定能激起学生思维的能力的培养。

(二) 体验“说”的过程

教学中教师要适时提供给学生学具,让学生边摆边观察,再引导学生把探索的过程“说”出来,在“说”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与除法》这节课,教师让学生通过摆图片,发现3除以4的商为什么等于四分之三,并把四分之三的含义对照操作后的图片說清楚。学生操作中经历了获取知识的过程,变得有话可说,用操作来指导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 规范“说”的语言

数学语言要精练、简洁、规范,所以教师也要关注学生描述思维过程中语言的规范。如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解决问题》,教师将领哨子的信息和问题贴在黑板上。然后请学生根据图中的情景用小圆片摆一摆。摆好以后请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摆的?学生上台边操作边说:我先摆7个圆片,表示老师已经领走了7个哨子,再摆5个圆片,表示还剩下5个哨子,合起来就是原来有多少个哨子。对于解决问题教学的起始阶段,教师就应及时规范学生用三句话准确地表达思考过程,建立解决问题的基本结构是两条信息一个问题。这样对于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严密性非常重要。

三、 “理”中培养

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理清思维脉络,时刻关注学生思维的生长点和转折点,使其思维清晰化,这也是我们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之一。如《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这节课,课的初始让学生描述中国地图上的比例尺的含义,以旧知识为依托,为学生按一定比画出放大或缩小后的图形做正向迁移,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清晰、有条理、具有逻辑性。

学生思维有时会卡住,教师适时地点拨一下,学生思维就能及时地转弯。如《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这课,在学生按2∶1画三角形放大后的图形,教师马上质疑“刚才你们是把直角三角形的底和高都扩大到原来的2倍,那画出的斜边是不是一定就是扩大到原来的2倍呢?你有什么办法证明?”我想肯定有一部分学生是不理解为什么这样画,就能确保斜边一定是放大到原来的2倍。教师追问一下,学生困惑时点一下,就能促使学生进一步思考,提高学生思维的能力。

四、 “思”中培养

“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紧密结合学生当前的认知水平,及时引导学生进行阶段性地反思,可以是一个知识点、一节课、一个单元、甚至整个学期。让他们有针对性地反思自己的解题步骤、解题方法,这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行之有效的方法。如五年级上册《小数乘法》这课,当有学生提问:“列竖式计算1.3×23中,积是29.9.为什么计算的时候可以先看成13×23”有学生就积极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1.3是13个0.1,那么1.3×23就可以看成是13×23个0.1。”老师给予了肯定:“你们说得道理。”接着写了两道算式给学生让学生练习:2.3×3、0.48×17结果,在运算过程中,提问的学生就悟出了运算的算理,发现了看成整数计算会比较简便。这样的反思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思维灵活性也能得到有效培养。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对于学生学习数学至关重要。因此,我们数学老师应尽可能地为学生打开一扇大门,于细微处渗透,择“思”而教,择“思”而行!

参考文献:

[1]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卢丽萍.培养有序思考能力 积累思维活动经验[J].教学月刊(小学数学版),2016(9).

[3] 李桂兰.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J].学周刊,2014(32).

[4] 唐彩斌.思想改变课堂[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

朱莉莉,浙江省台州市,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赤城街道第四小学。

猜你喜欢
问题链反思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基于微视频与问题链相融合的高三一轮复习教学设计
“问题链”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中学生早恋案例分析及反思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
巧设问题链预约精彩课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