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录与评析

2018-09-13 10:46陈宏丽
考试周刊 2018年66期
关键词:数学课堂性质

摘 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了学生解题步骤的规范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类比等学习方式,从而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演绎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关键词:数学课堂;实录;性质

教学分析

1. 教学内容分析

菱形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18.2.2节的第一课时的内容。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平行四边形和矩形的性质与判定。菱形性质的学习既是对前面平行四边形和矩形知识的巩固提升,又是后面学习正方形的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2. 教学对象分析

八年级学生经历了前面所学的平行四边形和矩形性质的探究过程和应用,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和初步的观察、操作、探究、证明等活动经验,可以类比着矩形性质的教学学习,从边、对角线等方面学习探究菱形的性质。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菱形的定义,理解并掌握菱形的性质。

2. 熟记菱形的有关性质和识别条件,能运用菱形的性质解决问题。

(二) 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菱形的性质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增进主动探究的意识,体会说理的基本方法。

(三)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兴趣。

重点:菱形的性质 难点:菱形的性质的灵活应用。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师:矩形有哪些特殊的性质?它与平行四边形有哪些区别与联系?从边、角、对角线分别说明平行四边形和矩形的性质。

(结合教学模型演示)

(评析:巩固矩形和平行四边形有关性质,进一步体会矩形是“角特殊化”的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为学生运用类比的思想方法从“边特殊化”学习菱形的定义和性质作下铺垫)

二、 新知探究

(一) 定义教学

师:矩形是“角特殊化”的特殊的平行四边形,那从“边特殊化”得到的平行四边形是什么图形,它具有哪些特殊性质呢?请带着疑问看下面的动画演示:

学生通过观看动画演示,体会菱形的特点,提炼出菱形的定义。

(评析:通过多媒体动画演示,感受由平行四边形演变成菱形的过程,让学生直观认识菱形是一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通过动静结合强化了对菱形定义的理解。)

师:菱形也是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的一种图形,如门窗的窗格,美丽的中国结,伸缩的移动门等,你还能举出一些菱形图案的实例吗?

学生举例生活中菱形的应用,感受菱形图案的特点与广泛应用。(多媒体展示)

(评析: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让学生感受菱形图案的特点与广泛应用,体会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激发学生关注生活、爱学习爱生活的情感。)

(二) 性质教学

1. 折一折,剪一剪

师:请同学们跟着老师演示,将手中的长方形纸对折两次,然后沿折线剪下,展开,看看你能得到一个怎样的图形呢?你能说明其中的道理吗?

学生动手独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小组合作,利用菱形的定义说明其中道理。

2. 观察思考

师:菱形是“边特殊化”的特殊平行四边形,所以它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它是否具有一般平行四边形不具有的特殊性质呢?

学生利用类比思想,小组合作学习,总结发现菱形的特殊性质。

3. 發现结论:菱形的性质

师:现在我们把菱形的性质从边、角和对角线等方面归纳如下。

4. 证明这个结论的正确性

师:怎么证明这些结论的正确性呢?(学生自主思考,合作学习。)

师:你能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述吗?(板书数学语言)

(评析:教师引导学生按图中方法自己动手剪出一个菱形,再根据它的轴对称性,观察其中相等的线段或角,猜想菱形四条边相等和对角线互相垂直等性质,然后让学生证明。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对折矩形是否规范,对所剪出的菱形是否能积极主动探索它的性质,是否有合作交流意识等。)

5.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板书)

学生理解记忆,并根据性质回答下面问题。(多媒体展示)

(评析:学生通过动手、观察、探究、证明归纳总结菱形的边、角、对角线的相关性质,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使知识系统有条理。)

(三) 面积教学

6. 拓展深化

师:如图所示的是菱形和平行四边形,看看它们的对角线将各自分成的四个三角形有什么特征?

师:对于图中的菱形ABCD,如果知道它的两条对角线的长,你能求出它的面积吗?说说你的想法。结论:S菱形=底×高=对角线乘积的一半。

三、 例题教学

师:你能利用菱形性质去解题吗?(学生自主解答,爬黑板,教师指导纠错)

(评析:体现学以致用,规范解题步骤。)

四、 巩固基础,简单运用

1. 性质的简单运用

(评析:稍微加深,进一步巩固菱形的性质,并能初步运用。)

2. 学以致用

师:怎样求路长与花坛面积呢?

学生在黑板上写出求解过程,教师巡视、纠错。订正学生解题过程,指导学生书写格式的规范。

(评析: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了解到数学是来源于生活实际,同时又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并进一步体会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就感,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

五、 小结、布置作业

由学生总结,教师适时点拨、补充、纠错,使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评析:引导学生归纳本节课的知识要点,使学生养成学习→总结→学习的良好习惯,发挥自我评价的作用,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六、 自我检测

总评: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菱形的概念和性质。通过多媒体的动画演示,展示了由平行四边形演变成菱形的过程,让学生直观地认识菱形,达到对菱形概念的教学。菱形的性质教学采用让学生通过折纸、观察、发现、几何证明相结合的探究式教学方式,把课堂的自主权交给学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作者简介:

陈宏丽,山东省东营市,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永安镇永安中学。

猜你喜欢
数学课堂性质
一类非线性随机微分方程的统计性质
随机变量的分布列性质的应用
一类多重循环群的剩余有限性质
完全平方数的性质及其应用
九点圆的性质和应用
厉害了,我的性质
数学课堂信息化中的“三适”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