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化学“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的培养

2018-09-13 10:46冯行杰��
考试周刊 2018年66期
关键词:化学核心素养

冯行杰��

摘 要: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由5个维度构成,其中“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既是化学学科的学科特征,也是化学学科的思维特征。“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的培养,应关注知识框架的构建、思维模型的构建和学生兴趣的保护。

关键词:化学核心素养;变化观念;平衡思想

一、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化学学科给予学生未来发展必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在解决复杂的、不确定性的现实问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性品质或能力;是化学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整合。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由5个维度构成,“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是实践基础,“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是思维核心,“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与“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是学科特征,“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是价值立场。

二、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的内涵

北京师范大学的王磊教授认为,“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的内容是:能认识物质是运动和变化的,知道化学变化需要一定的条件,并遵循一定的规律;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并伴有能量转化;认识化学变化有一定限度、速率,是可以调控的;能从多角度、动态地分析化学变化,运用化学反应原理解决简单的化学实际问题。

(一)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是化学学科的学科特征

化学的中心含义在“化”字,化指变化、转化、造成万物之造化等。初中化学的学习正是从对变化的分类入手,目前常用的几种教材均使学生在接触化学的初期即接触到变化观念。从宏观到微观,不断触及本质认识化学的变化,不断深入地塑造学生的变化观贯穿整个中学化学学习,乃至终生化学学习。

(二)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是化学学科的思维特征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体现了具有化学学科特质的思想和方法,是解决本学科问题的利刃,是学生对事物变化规律认知的理性层面。

1. 变化观

化学主要研究的变化是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观念是化学的本质观念,它使人们认识到化学就是认识分子、改造分子,进而创造新物质,以美化和丰富我们的生活,消除或减轻污染,同时化学反应还可以为我们提供能量。学生形成变化观,并利用变化观去看待万物,解决实际问题是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需要。

2. 平衡观

现代化学平衡观认为,在一定条件下,所有的化学反应都存在一定的限度,化学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仍在进行,且是相对的,改变外界条件,可以使化学平衡发生改变,一段时间后又会建立新的平衡。初中阶段,“平衡思想”的形成要求较为超前,但适当的渗透会为以后的学习埋下伏笔。

三、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的培养

核心素养不是具体的知识,不能通过直接传授的方式而获得,需要在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过程中逐渐形成。其着重强调的是学生的思维方式,而这种思维方式需要逐渐积累并形成的,需要教师从知识、能力、思维的培养多方面给予关注。初中阶段主要关注的是“变化观念”,可以从以下几点给予关注。

(一) 关注知识框架的构建

培养学生的“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需要关注相关知识框架的构建。初中阶段,以人教版教材为例,我们可以发现一条鲜明的“变化观念”形成的知识线索:

以上只是初中阶段变化观念构建的逻辑思路与基本框架,从上图我们可以发现,“变化观念”每个阶段的主要任务并不相同,而且是循序渐进的。

(二) 关注思维模型的构建

以皮亚杰为代表的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不只是把知识简单地灌输给学生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对问题进行的思考与分析。学习不是简单地转移知识,它要在学生原有的知识框架里“添砖加瓦”,在原有基础上实现知识的建构,通过思考和建构过程,把知识变成自己的思想。“思维”是没办法灌输给学生的,必须在老师的培养与训练当中不断形成。

初中化学“变化观念”的培养过程要在已有框架——即已知變化的基础上,通过关注、认知、归纳的学习过程,形成一定的思维模式——即“变化观念”的一部分,当再次遇到未知变化时能去作用于未知变化。如此反复地培养与积累,“变化观念”就会逐渐形成。

(三) 关注学生兴趣的保护

化学变化本身就是绚丽多彩的,而且“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的形成不是靠短时间的一腔热血就可以,做到对学生兴趣的保护远比学生兴趣的激发来得重要并有难度。

学生兴趣的衰退最大的敌人就是“习得性无力感”——这是一种因为学习的不成功逐渐形成对现实感到无可奈何的心理状态。难度跨越太大,学生屡屡失败,就会导致学生的“习得性无力感”被加强。因此要设计梯度的问题、练习以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把下一个关键能力变成学生“跳一跳能摘到的苹果”。

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认为:“亲其师,信其道”,鉴于初中生在青春期容易出现逆反心理以及需求关注的心理,鼓励往往可以增进学生与教师的亲近感,更容易听从教师的建议。关键时机的鼓励往往是学生不断进取的原动力。

四、 小结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作为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5个维度之一,是化学学科的学科特征与思维特征,是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一环。“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是思维属性的,在培养与形成的过程当中不仅应立足于知识性的教学与学习,更应考虑学生在学习过程、成长过程当中思维的养成。

参考文献:

[1] 王磊.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化学学科能力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2] 周公度.化学是什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3] 傅兴春.试论化学学科思想体系与探源[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6(5):87.

作者简介:

冯行杰,福建省厦门市,厦门外国语学校湖里分校。

猜你喜欢
化学核心素养
初中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探究
抓实教学环节 提升学生化学核心素养
探寻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策略
如何培养学生的初中化学核心素养
增进学科理解是把握化学核心素养的关键
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构建合作式的化学课堂
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进展及其对中学化学教学的启示
基于化学核心素养培养的“化学反应速率”教学实录与反思
基于化学核心素养培养的“化学反应速率”教学实录与反思
基于化学核心素养培养的“化学反应速率”教学实录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