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会说、善读

2018-09-17 06:24林剑锋
考试周刊 2018年82期
关键词:文化建设语文教学

摘要: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的最重要的训练。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

关键词:语文教学;提升朗读能力;文化建设;教师示范

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是学生必备的基本能力。口语交流的听说更是人际联系最为古老、最为快捷的传递形式。

传统的语文教学,历来重视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相关的成语比比皆是:妙语连珠、舌绽莲花、出口成章、吟诗作对……。“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吟读精彩之处,不禁手舞足蹈!喜形于色,情感共鸣,这是古今人们学习语文的切身感受。语文,是一门语言艺术,首先表现在人文交际的工具性。它也是有声读物的载体。

一、 农村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之现状

本人多年从事农村一线语文教学,常常感到困惑的是:随着学生的年级、年龄递增,它们的书面表达能力由于阅读范围的拓展,有了明显的提高。然而说读能力却未能相应地提高。往往是越到高年级越是“矜持稳重”“三缄其口”了。课堂上,面对老师的提问,或是要求朗读时,能够积极主动配合的,总是寥寥无几,很少见到低年级时那般小手林立……学生们羞于回答,懒于朗读,自然是不利于思想上的沟通,妨碍信息的交流,教学相長也就无从说起。

让学生乐于说话、善于朗读,也是农村语文教学的当务之急。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提出:“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的最重要的训练。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从一年级起,就应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从某种形式上来说,朗读以及其他多种方式的口语训练也是语文教学之母。

二、 朗读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一) 会说善读,学生必备的基本能力之一

新课改实施之后,针对学生口语训练的教材增添了许多。课后的习题,几乎都会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于重点语段还要熟读成诵;每个单元园地各种题材的训练中,也都有口语交际之类的专项训练。这是一个很好的口语训练平台,对于学生的说话能力的培养和朗读训练水平的提升,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或许源于课时安排的局限,或是训练侧重点的转移,加上口语交际专题训练的开展,必须以课前充分准备为依托,以致口语交际徒有虚名,教学大多流于形式,或是蜻蜓点水,或是教师代庖而过。学生因为一直未能积极参与,不但不利于口语能力的提高,久而久之,还容易出现语言障碍的现象。有过这样的一个故事:某个村庄,有位好事之人,询问村中一位憨厚汉子,“你最佩服的人是谁?”出乎意料的是,憨厚汉子心中佩服之人,既非名人贤士、也非大富大贵之人,而是任教本村小学的某位教师。众人不解其故,答曰,因为他在台上能说会道……能说会道,众人聚焦,令人羡慕。

(二) 会说善读勤中得,朗读也是练出来的

首先,必须会读。读得正确、读得流利,应该做到音正、轻重、停顿缓气等等。这本是朗读的基本要求,然而即使在中高年级的朗读中,我们不乏少见这种现象:一些孩子用手指头按字逐词点读,这些,或许源于低年级养成的读书习惯,久而久之,却也制约部分学生的流利朗读,教师必须明确指出,朗读时力求眼观,不可指指点点……纠正孩子随意断句、读破句子的方式。当然,教师必须给予耐心,切忌操之过急而让孩子望而生畏。

(三) 见缝插针,重视第二课堂

向早读要质量。学生大抵提早来到学校,早读课间,如果教师没有因势利导,学生在朗读时漫无目的,有时甚至是无所适从容易乏味疲倦。因此,教师应当有步骤、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利用早读时间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

三、 创造条件,成功体验

校园文化建设,学生用武之地。比如,结合小记者的投稿,我校的红领巾广播站,十多年来,充满正能量的声音一直在校园回荡。斗转星移,优秀播音员换了一茬又一茬。

朗读社团的活动。学校一向重视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在中高年级里面选拔苗子,成立“书声朗朗”社团。每周的星期四下午第三节,安排优秀教师授课指导。

开展活动,推动朗读。学校经常举行“经典诵读”“讲故事比赛”“专题演讲比赛”……社团成员们不但收获多多,而且经常走出校园,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在上级组织的各项比赛中成绩突出。通过奖励优秀,从而实现以点带面推动学生能说会读,蔚然成风。

四、 重视朗读教学,发挥教师示范作用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重视朗读教学,可以因文本而异,采用多种朗读形式,训练朗读技巧。

(一) 人物形象鲜明,语言对话较多

可以分角色表演朗读,比如《晏子使楚》《南辕北辙》等等,借助人物动作、对话、感悟理解课文。

(二) 历史人物、故事情节完整

可以采用复述课文,比如《西门豹》《草船借箭》等等。通过复述课文,训练学生语言的条理性。

重视朗读教学,必然提到教师的示范作用。它是最贴近学生模仿的对象。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必须锤炼自己,熟练掌握各种朗读技巧,课程教学才能大放异彩,人格魅力四溢,春风化雨地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学生说话与朗读的能力,自然也就提升了。

语文是语言的艺术,而说话与朗读,正像语文园地中的一朵奇葩。学生能说善读了,对语文也就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语文教学必须重视朗读教学。让学生能说善读,“以声传情、以情带声。”说话与朗读对学生智力发展,陶冶情操有着莫大的帮助。

作者简介:

林剑锋,福建省漳州市,漳州市漳浦县赤湖中心学校。

猜你喜欢
文化建设语文教学
农村社区廉政文化建设实施方案探究
浅论基层群众文化紧跟时代步伐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