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发展·创造
——浅谈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组织策略

2018-11-28 06:21
名师在线 2018年1期
关键词:幼儿园游戏幼儿

傅 媛

(江苏省海门市直机关幼儿园,江苏南通 226100)

引 言

随着课程游戏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幼教工作者更新了理念,解放了思想。教师们都认识到课程游戏化是趋势,是符合幼儿身心特点的一项教育措施。确实,课程游戏化是一项持续的工作,需要幼儿园从自身实际出发,在学习与探索中逐渐领会课程游戏化精髓,在实践中,以儿童为本,不断提高课程游戏化的水平。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幼儿园要重视课程游戏化、生活游戏化,将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效用。那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该如何将游戏精神渗透到幼儿一日活动之中呢?下面谈谈笔者的一些看法。

一、关注生活,实现生活游戏化

关注生活,就是注重幼儿在生活中的表现。生活游戏化,就是将生活中需要掌握的知识与技能,用游戏化的方式让幼儿理解并接受。以往的教学注重的是教师的“教”,课程游戏化注重的是孩子怎样“学”,是被动地学,还是主动积极地学[1]。课程游戏化从书面的知识转向生动的生活,从成人期待转向儿童需要,从简单接受转向在行动中学习。

小班幼儿的教学离不开生活。对于他们来说,生活就是游戏,游戏就是生活。他们从一开始的吃喝拉撒睡,基本生活都离不开老师的帮助。教师要引导幼儿提高自理能力,势必要组织各种游戏式的教学与比赛活动。比如对幼儿进行用餐礼仪的教育《吃饭歌》时,创设语言情境,“刚才小朋友看到了,小花猫吃饭有没有要妈妈喂呢?”“那你们吃饭要老师喂吗?”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不要喂”。老师接着说:“那小朋友要好好吃饭,全部吃完的奖点点啊。”在激起了幼儿吃饭的欲望时,教师不忘礼仪渗透,用朗朗上口的儿歌提醒幼儿要注意的地方:“小调羹手中拿,一口饭一口菜,吃饭时不喧哗,垃圾扔进小碗里,自己的饭菜都吃光,桌面地面都干净。”有趣的儿歌,含有韵律,朗朗上口。幼儿边听边学,愉快进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中大班幼儿的课程同样离不开生活。中大班幼儿的值日生活动,帮着浇花、擦桌椅,搞种植活动;幼儿的自主进餐,自己学着盛饭,收拾整理桌面等,都是生活化的日常体现。

教育即生活。生活离不开教育。在中班《我来帮帮你》课中,小熊遇到了困难,风筝挂到了树上,小羊用树枝帮助了他。这是幼儿实际生活的缩影,从故事隐射实际生活,间接让幼儿明白一个道理:别人遇到了困难,要主动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也感受到快乐。在大班《认识环保标记》课中,教师通过幼儿看绘本中小兔如何一步一步按环保标记做好人好事,得到大家认可的故事,将环保标记一一展现在大家面前。在创设的情境中,幼儿学会了按标记分类放垃圾,懂得了什么地方禁喇叭,什么地方禁烟。最后,教师抛出话题让幼儿讨论:假如你是环保小卫士,该如何做呢。幼儿用画笔作画,用绘画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

幼儿生活与社会生活是分不开的,人是社会的人,生活对孩子来说是一种体验。课程可以追随幼儿的生活和经验,凡是幼儿需要的、感兴趣的,尤其是随时随地在其生活、学习过程中产生和发现的,又是他们急于想知道或解决的问题,都可纳入到课程游戏中来。

二、关注发展,使区域游戏正常化

幼儿园的孩子年龄小,他们更喜欢无拘无束的自主游戏。区域游戏给他们创造了自主探索、自主游戏的可能。在小班娃娃家中,幼儿快乐地做爸爸和妈妈,给孩子喂奶,自己买菜煮饭,实现了实际生活中不能实现的愿望。在美术区域中,幼儿用剪刀剪出窗花打扮教室,用麻绳编出篮子去买菜,用蔬菜在裙子上印画,用画笔在石头上作画,孩子们把自己当成画家、设计师、巧手师傅。孩子在一次次活动中不断提高动手动脑能力,在丰满自己精神的同时,丰满自己的人生。

表演游戏中,幼儿戴上头饰,演绎故事中的人物,在对话中体验故事角色,在想象中模仿人物的言行举止,狮子的张牙舞爪,狐狸的狡猾任性,小兔的温柔善良,小猴的机智勇敢,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在孩子们的嬉笑怒骂间,生气勃勃地展现出来。

在户外建构活动中,幼儿将方块木头拼成房子,搭成城墙,摆成多米诺骨牌。他们不断尝试新的想法,不断在赋予实施中获得新的体验。

要注意的是,区域活动不能脱离幼儿的生活实际,应让幼儿有自主选择的权利。教师在组织区域活动时,不要对幼儿的学习和探索目标做任何明确规定,这会扼杀幼儿通过亲身锻炼产生知识掌握知识的能力[2]。另外,材料的安全性、可操作性也是考虑范围。要尽量使用安全的旧纸板、毛线球、线圈、塑料瓶等,一方面让幼儿知道珍惜材料,不能随意浪费;另一方面也丰富活动材料,幼儿对自己搜集的材料总是更感兴趣。

三、关注创造,实现游戏最终目的

幼儿游戏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是游戏中学习,学习中创造。幼儿通过与游戏材料的互动,实现自身成长,在提高认识的同时,提高技能,在游戏中发展想象力与创造力,获得成功体验。

幼儿园课程应是幼儿主动发展的课程,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幼儿创设利于探索的环境,鼓励幼儿自主发现,自我创造[3]。比如,在大班“落下来”科学探索活动中,教师投放大量不同物体,有石子、羽毛、木头、铁块、积木等材料。幼儿通过自己的方法将各种材料从高处使之落下来,形成的不同轨迹,在记录这些轨迹的过程中,发现重量与轨迹之间的关系。又比如在小班综合课《神秘的瓶子》中,一开始让幼儿自己玩一玩,摇一摇瓶子,有的瓶子的水神秘地变成了红色、绿色、黄色,而有的瓶子怎么摇颜色都没有变。接着让幼儿自己探索与发现,打开盖子后,有的孩子发现了盖子内盖上有颜料;紧接着有的幼儿发现,内盖上的颜料与变色后的颜料一致;最后,小朋友们得出结论,瓶子不神秘,神秘的是盖子。孩子们发现秘密的那一刻,脸上流露出的是发现的惊喜,是成功的快乐。

当然,教师要结合幼儿发展实际,从幼儿的需要和兴趣出发,关注不同发展领域的关键经验,有针对性地确定课程游戏化内容。为了确保幼儿有充分的游戏时间,教师应尽可能采用游戏化的学习方式,确保幼儿自由、自主、创造、愉悦地参与到游戏发现与创造中来,使幼儿园课程合理化、正常化开展下去。

结 语

总之,在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活动中,教师要注意关注幼儿生活,将生活活动纳入课程内容,用游戏化的情境不断提高幼儿自理能力;教师要关注幼儿的发展,使区域游戏正常化让幼儿在区域游戏中实现与材料的互动,使自身习得性获得成长;教师还要关注幼儿的想象与创造,将培养幼儿兴趣与发展幼儿创造联系起来,既能让幼儿保持旺盛的学习欲望,又能在探索中获得发现与创造的快乐。

[1]高祥.通过游戏来学与教:幼儿园游戏教学实践的个案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4.

[2]黄芳琳.幼儿园课程冲突及其反思[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2.

[3]范元涛.幼儿园教学游戏化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1.

猜你喜欢
幼儿园游戏幼儿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爱“上”幼儿园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想念幼儿园
幼儿园私家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