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情境教学实践策略研究

2018-11-28 12:31
小学生 2018年8期
关键词:美术生活化教学内容

顾 旸

小学美术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对美术知识及技艺的学习,让小学阶段的学生初步形成认识美、了解美、创造美的能力,并在对美好事物的探索研究过程中逐步形成积极正面的审美观。不仅如此,美术教育还能有效促进学生形象思维以及情感感知的发展,进而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然而目前的小学美术教学中依然普遍存在着教学方式单一守旧、美术学科优势难以发挥的现象,在沉闷的课堂教学氛围之中学生可能过早地丧失美术学习的积极性,这对他们这一阶段的生理心理发展都是极其不利的。笔者认为,情境教学是改变上述现状的极好突破口。小学美术教师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对美术知识、技巧的学习兴趣,不仅能有效提高美术学科的教学成效,还能帮助学生获得美术学习的乐趣。

一、借助生活化情境,感受美术的亲切感与真实感

生活化情境的设置是将教学内容与身边的事物或生活化的场景联系起来,通过拉近抽象的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的距离,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亲切感,从而自然地跟随教学节奏开展学习活动。在美术课堂进行生活化情境的设置时,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布置:第一,充分把握教学内容与所选情境间的内在联系,这种联系应当显而易见,否则学生将无法从中获得真实的感受;第二,生活情境的选取应当考虑学生的认知及眼界水平,保证课堂上运用的情境具有普遍适用性,这样才能激起学生的思维及情感共鸣;第三,注重生活化情境的思维启发性,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思维水平,还能保证教学情境与教学内容之间的顺利过渡。

以《春天的色彩》这一课时的教学为例,教师可在预习阶段向学生布置一个小小的任务:请学生观察周围与春天相关的事物,同时思考这一事物的形状和颜色具有哪些特征?为什么他们被认为与春天有关?教师可以建议学生采取绘画、笔记等形式进行简单的记录。由于“春天”具有浓厚的季节特征,有的学生眼里的春天是彩色的,处处是绿的树红的花,有的学生认为春天是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一派景象,因此他们很容易就从生活中获取与春天有关的素材,在后续的教学课程中学生们的表现也自然会较为出色,这种生活化情境的引入不仅考验了学生的思维力与创造力,还增强了学生学习该课的自信心,让他们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开展后续的学习活动。

二、注重语言情境,提升对美术的关注度

语言作为最为重要的教学工具,不仅肩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使命,还能起到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作用。小学美术教学中常用的语言情境主要包括问题情境以及故事情境。问题情境是通过合理有效的问题设置,引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学生的思维时刻紧跟课堂教学的节奏;而故事情境则是充分考虑了小学生对故事兴趣浓厚的心理特征,借助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出教学关键字,进而引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与关注。除须考虑问题的合理有效性以及故事的生动趣味性之外,在教学中引入语言情境时还需不断提高自教师身语言的感染力及表达技巧,这样才能使语言氛围更加生动活跃,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也会更高。

例如在《会说话的手》这一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首先以“不长叶子不开花,两棵小树十个杈,能写会算画图画,光会干活不说话”这一谜语作为教学活动的开场,经过一番联想后学生不难得出“手”这一谜底,此时教师可适时点出这一节课的关键字——手。紧接着教师再抛出:“手有哪几部分组成?”“每一部分的特点是什么?”“你们平时会用手做什么事情呢?”“手可以从事哪些与艺术相关的活动呢?”通过这样一环接一环的提问,情境生成再生成,学生一步一步迈向思维的制高点,从而为后续艺术创作打下坚实基础。

三、巧设多媒体情境,令美术知识具象化

多媒体的优势在于声色兼具,通过多媒体教具可以创设不同教学主题的情境,这样教师就能引导学生调动不同的感官感受丰富美术的学习体验。多媒体情境的设置充分利用了其信息传播复合化的特点,在美术教学中能表现出多方面的优势:一是为在课堂上展示美术作品提供了便利,学生可以在任意名家、任意领域的美术作品中自由穿梭,领会美术的独特艺术魅力;二是实现了美术理论与技巧的形象化,单纯的语言表达对美术这一学科而言往往是苍白无力的,尤其是对于抽象思维能力不强的小学生,多媒体能通过声音、形象、色彩等弥补语言表达的不足,加深学生对美术理论与技巧的认知。

比如在《画声音》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阶段提前收集一些乐器演奏的中外名曲片段,如笛子独奏《小放牛》,琵琶独奏《十面埋伏》,二胡独奏《二泉映月》,小提琴独奏《梁山伯与祝英台》等名曲。在教学课堂上,教师首先利用多媒体播放这些曲目,让学生通过倾听乐曲,体会其中带给人的感受,如欢快活泼、紧张惊恐、凄婉哀怨等。然后教师可以教导学生,可以将色彩赋予不同的性格和心理感受,如红色代表着热烈奔放,黄色代表着快乐吉祥,蓝色代表着平静安稳;绿色代表着自由恬然等。接着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用不同的线条表达不同的心理和感受,比如用混乱的线条表示矛盾,用随意的线条表示轻松。最后可以让学生利用颜色和线条进行创作,用画面表达自己对声音的感受,就达到了“画出声音”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美术生活化教学内容
综合利用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单元复习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中班幼儿生活化美术活动的实践探索
美术篇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
台湾当代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