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实施途径及方法

2018-11-28 12:31
小学生 2018年8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数学知识生活化

周 群

数学源于生活,也反馈于生活,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学习数学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避免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能够尊重学生的学习规律与个性特征,将数学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有助于学生加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认知。

一、开展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开展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对于小学生来说,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小学阶段是学生,主要以形象直观的方式进行思考,而数学学科则以理性为主,强调的是推理性与逻辑性。两种思维结合起来,是较为矛盾,难以调和的。但是运用生活化教学方法,能够有效缓解这一矛盾,推动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生活化教学,能够将书本上的数学知识变得形象直观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好奇心与新奇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能够应用于生活之中,并解决生活问题,从而树立学习成就感,也会驱使他们开展自主学习。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开展与实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已经成为当前教育事业研究的重点课题。将数学教学融于生活之中,也能够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感性认知,当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类似的情况与问题时,能够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解决这类问题,培养了学生数学应用能力。

二、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具体途径

(一)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在新课程标准下,学生应当自主学习,不能够停留在传统教学中被动式学习状态。教师也应当加强课程引导与帮助,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例如:教师在上“物体表面积计算”这节课程时,可以有针对性的布置一些课后练习,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思考:“同学们,本节课程结束后,你们回家对家里的门窗进行测量,并用所学到的知识算出它们的表面积”。布置生活化问题,有助于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方向展开研究,将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进行检验与应用,有助于强化并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计算过程中也能够锻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 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连,学习数学不应当局限于课堂之上,教师启发学生在生活周围发现数学问题,通过留心观察,结合生活实际产生学习兴趣。例如:在与妈妈去菜市场买菜时,注意讨价还价的折扣力度。在上体育课时,自己站在队伍中的几排几列。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有助于加强课堂教学效果,学生也能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在学习直线与圆部分知识时,教师可以列举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糖葫芦。糖葫芦穿在竹签上,就像是圆与直线相交。生活中有众多数学知识,加强数学学习与生活情境的结合,能够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原则,根据学生的个人知识与直接经验,有助于拓展课程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学生在原有的知识中构建知识框架,能够主动学习,培养主观能动性。

(三)科学地创设教学情境 课程标准要求教师科学创设生活情境,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教师开展生活化教学任务时,应当贴近生活并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分析,创设的教学情境,应当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吸引学生注意力,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在讲解“比例的性质和基本意义”这节知识点时可以创设生活情境:“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存在众多的比例现象,你们能否在自己的身体上找到比例现象呢?”通过趣味引导,使学生能够加强对数学比例现象的好奇与探索欲望。教师再针对学生身体比例现象进行分析“脚长与拳头紧握,翻滚一周的长度比例是1:1,身高与脚长的比例是7:1”学生会对这些有趣的知识感到好奇,并在课后积极的开展身体比例探究,此种教学做法有助于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热情,是学生在无形的探究活动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认知。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能够看出,在新时期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教师应当结合新课程标准要求,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够融入生活,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贴合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紧密结合生活案例,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有助于发挥学生数学意识,使学生拥有数学实践能力,为学生日后生活与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数学知识生活化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权威出版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中班幼儿生活化美术活动的实践探索
关于开辟版块答疑解惑的通知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教学怎样教更有效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