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初中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2018-12-24 10:04陈艳
赢未来 2018年16期
关键词:初中地理培养策略核心素养

陈艳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深化,培养初中生地理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初中地理教学的重要任务。地理核心素养,是学生终身发展应当具备的基础素质,也是学生适应社会发展必须具备的基础能力,与学生未来发展息息相关。本文结合地理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提出了一些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策略,期望能不断发展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随着《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的提出,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初中地理教学的关键任务。地理核心素养由地图技能、空间视角、综合思维和人地观念四大方面构成[1]。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不断提升地图技能,增强空间思维,发展综合思维,养成人地和谐发展的观念,促使学生成为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优秀公民。

一、提升地图技能

从内容上看,初中地理教材可以分为文字、地图、实践活动三大部分,地图是地理学习的核心,如果不能具备良好的看图、读图能力,就不能有效提取地图所传递的地理信息,也不能提升地理核心素养。生活中,初中生很少接触地理地图,学生地图经验少,地图技能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不断培养学生识别地图、分析地图、读懂地图、理解地图的能力,并引导学生分析地图中包含的地理规律,从而帮助学生更好提升地图技能。例如,在讲授“中国行政区”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开展“中国行政区”地理拼图游戏,在拼图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各个行政区域的形状、轮廓、位置、大小、名称等基本信息,并引导学生按照区域,把中国分为东北地区、华北平原地区、长江流域地区、东南地区、西北地区、西南地区等不同地区,让学生在局部地理环境中,加深对各个行政区的具体位置的认识与理解。拼图游戏活泼有趣,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更好掌握中国行政区域地图。同时,活动过程中,还帮助学生理解了各个行政区、局部环境、整体环境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构建了更为全面的地理知识体系,从而不断提升了学生地理能力。

二、增强空间思维

所谓空间思维,是指具备基本的空间视角,理解空间概念,记忆空间分布图,分析空间结构,具备空间想象力,空间思维是一种复杂的交叉思维。地理学习具有强烈的空间性特点,无论是地理学习,还是地理学科建设,都离不开培养学生地理空间思维。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当重视增强学生空间思维,引导学生分析探究空间地理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增强学生空间思维能力。例如,在“海洋”相关知识学习中,教师为学生设置问题:人們出行的方式,按照性质可以划分为陆、海、空三种方式,海洋是重要的交通运输场所,大宗商品贸易、现代旅游都离不开海上活动。那么,全世界所有的海洋是不是都适合航行船只?如何缩短海上航行距离?学生经过思考,得出否定答案,北冰洋、南极洲结冰海面,不适合航行,同时,学生还得出利用人工开凿的海峡和运河,可以大幅度缩短航行距离,比如巴拿马运河连接了太平洋和大西洋;苏伊士运河贯通了地中海与红海,沟通了欧洲、印度洋、西太平洋;京杭大运河连通了大江南北。如此一来,学生就形成了更为全面的海洋空间结构框架。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可以借助空间思维问题,引发学生主动思考,在思考中不断增强学生空间思维能力。

三、发展综合思维

地理知识量大,比较零碎,如果不能形成完整的地理知识体系,就不能有效发现地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不利于培养学生地理综合思维能力。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当“将所要教学的知识内容整合成为了一个个相对独立完善的知识框架体系,让学生能够一目了然,从而在脑海中形成连贯的知识体系,以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学习相关的地理知识[2]。”通过一个系统的知识体系,就能直观、清晰地把握知识的之间的脉络关系,从而帮助学生更好整合地理知识,提升综合思维能力。例如,在“地球”知识学习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形状、大小(包括半径、表面积、赤道周长)、地轴、极点、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几条特殊的经纬线(经线:0°、180°;纬线:0°、23°26′、30°、60°)、经纬网(定位、辨别方向、用途)等知识。将零碎的地球知识,转化为一个系统的知识体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把握地理知识之间的内部联系。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应当帮助学生构建地理知识体系,引导学生发现知识之间的联系与规律,从而更好提升学生综合思维能力。

四、培养人地观念

初中地理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形成“尊重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人地和谐意识,引导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培养学生养成科学的资源观与环境观,促使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让学生积极保护环境,爱护大自然。在学习中,教师可以运用一些“人地矛盾”的现实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进而培养学生人地观念。例如,在“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前收集整理一些贵州省的环境问题的资料,通过一幅幅触目惊心的图片(比如滑坡、泥石流灾难图片,农田干旱图片),让学生直观认识到环境问题的危害性,让学生产生治理环境问题的紧迫意识,促使学生主动了解石漠化的治理措施,学习贵州省资源开发管理的成功经验和有效措施,养成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观念。教师可以运用一些生活中的环境问题,调动学生保护环境的热情,促使学生产生保护环境的意识,进而不断提升学生环保意识和人地观念。

总之,教育改革为初中地理教学指明了方向,教师应当认识到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并主动创新教学模式,转变教学观念,引导学生不断提升读图技能,发展空间思维,构建知识体系,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进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曲丽凤.核心素养理念下初中地理规律性问题的探索[J].华夏教师, 2018 (6):35.

[2]朱韦军.让核心素养之花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绽放[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7(11).

猜你喜欢
初中地理培养策略核心素养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试谈乡土地理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合作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