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埃内斯库《第二钢琴组曲》(op.10)创作手法与演奏技巧研究

2019-01-17 06:53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舞曲罗马尼亚谱例

黄 蕊

(沈阳音乐学院 辽宁 沈阳 110001)

一、乔治·埃内斯库

乔 治 埃 内 斯 库(George Enescu,1881-1955)出生在奥地利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父亲是位教师,曾担任过乐队指挥和小提琴演奏家。因受家庭的熏陶和影响,埃内斯库从小就酷爱音乐,3岁时就表现出了对音乐浓厚的兴趣。父亲开始让他跟一位民间艺人学习小提琴,埃内斯库7岁时,小提琴就已经拉得十分娴熟,后被录取到维也纳音乐学院学习音乐,14岁进入巴黎音乐学院继续学习,18岁毕业于维也纳音乐学院,获得了最高级别的小提琴奖。此后,埃内斯库一直活跃在世界乐坛,他一生创作了许多经典音乐作品,包括:1部歌剧,9部交响乐,18部管弦乐,20部室内乐,7部钢琴组曲和奏鸣曲,28首歌曲,3首合唱歌曲。西班牙著名指挥家卡萨尔斯(Pablo Casals)曾赞誉埃内斯库是“莫扎特之后最令人惊异的音乐家”。埃内斯库的艺术天分表现在许多方面,在作曲、指挥、小提琴、钢琴等方面都有不俗的表现,同时他也是音乐教育家。他培养出了著名音乐家梅纽因、阿图尔·格雷米欧和埃达·亨德尔等,均在世界音乐界大放异彩。可以说埃内斯库是一位难得的全才音乐家,他对罗马尼亚民族音乐的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推动作用,并在世界音乐舞台上确立了罗马尼亚民族音乐的地位。

二、乔治·埃内斯库在世界的音乐地位

乔治·埃内斯库是罗马尼亚最伟大的音乐家,他作为20世纪罗马尼亚民族音乐的典型代表,是我们研究世界民间音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的事迹在罗马尼亚广泛传播。关于埃内斯库的各种故事都被人们津津乐道,例如街头的雕塑,商店的书籍以及他创作和正在播放的音乐等都成了罗马尼亚人民的骄傲。他是20世纪初世界音乐界的佼佼者,他的音乐作品标榜了一个时代的精品,在世界音乐舞台留下了光辉的一页。鉴于埃内斯库的卓著成就,1932年被任命为罗马尼亚科学院院士,并尊他为新罗马尼亚民族乐派的奠基人和开创者。埃乃斯库在多学科的成就世界瞩目,有着无可争议且不容取代的地位。因此,埃乃斯库世界的音乐地位不容忽视。至今,为纪念乔治.埃内斯库的音乐大赛是罗马尼亚规模最大、最具国际影响力的音乐盛会,也属于世界一流的赛事,比赛每三年举办一次,是我国文化部鼓励选手参加的国际型大赛。

三、第二D大调钢琴组曲op.10

埃内斯库一生共写过7部钢琴作品,其中第二D大调钢琴组曲op.10(1901-03)是钢琴演奏者最为熟悉的。创作这部作品时埃奈斯库20余岁,风华正茂分,正是他创作热情极高的时期。这套钢琴组曲是一部带有现代舞曲风格的作品,其中分为托卡塔、萨拉班德、帕凡舞曲、布列舞曲四个部分。作品中表现出的极具民族特色的节奏和旋律,真切地反映了普通人民的思想感情,听组曲的音乐就像在跳罗马尼亚民间舞蹈。埃内斯库把民歌中丰富的音乐语汇经过提炼加工运用到钢琴音乐创作中,丰富了钢琴音乐的表现力。欢快的民族风与埃内斯库华丽的钢琴技巧相融合,证明了他运用民族音乐创作钢琴音乐作品是成功的。

(一)第一部分托卡塔

托卡塔(TOCCATA)是自由、即兴性的键盘乐曲,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它的特点是快速的音阶与分解和弦交替构成,风格上充满着自由、热情与狂想,后来经德国作曲家巴赫创作,使其达到了顶峰。埃内斯库运用托卡塔曲的特点,使音乐的主题在钢琴组曲中完美呈现,把音乐中的精致与浪漫表现得淋漓尽致,在优美动听的旋律下,呈现出梦幻般的细致情调和浪漫清雅的色彩。埃内斯库的配乐和卓越的演奏技巧使音乐达到了高潮,细腻的音乐与旋律性的曲调、节奏、和声,表现出了乐队演奏的色彩性;而快节奏的、层叠的、流水般的、清晰的乐曲更彰显了这部分组曲的无限魅力。(谱例1)

谱例1

(二)第二部分萨拉班德

萨拉班德(Sarabande)是西班牙舞蹈曲目,三拍子,速度缓慢,善于表现人们的思想情感,最早用于葬礼,经过发展演变为3/4拍,音调严谨、稳定的切分节奏。高声部的装饰音较多,有时还会附加一个变体。埃内斯库运用萨拉班德舞曲的特点,开门见山地呈示了主题,然后在展开部分以对位行进,静怡的音乐给人带来遥远的沉思和遐想,最后当主题再次重现时,音乐透出舒畅、明朗的特点。(谱例2)

谱例2

(三)第三部分帕凡舞曲

帕凡舞曲(Pavane)起源于16世纪早期的宫廷音乐。舞步是庄严、缓慢的二拍子,如孔雀形状,也被称为“孔雀舞”,这在当时是非常受欢迎的宫廷舞步。埃内斯库巧妙地运用了帕凡舞曲的节奏特点,节奏舒缓地进入主题,用舞曲中浓郁的罗马尼亚民间音乐的特色,展示了生动的节奏和旋律,呈现出一片罗马尼亚人民庆祝节日和生活的场景。音乐勾勒出田园诗般的画面,就像山谷中哨子的回声。紧接着出现明快的曲调,源于和弦的分解,描绘了山脉的自然美。叶子被微风吹过,鸟儿在树枝上歌唱。人们被美丽迷住了,他们不禁放声唱歌,抒情的旋律让人感觉生活的美好。紧接着,人们跳起欢快的舞蹈,逐渐提速。最后,音乐在一种欢快而温暖的气氛中结束。

帕凡舞曲中的多因那是一种民间流传很久的歌曲形式。它的表现方法是在延长音上加装饰音,很缓慢地抒情,用近乎说话的音调,来表现爱情中痛苦、悲伤的情绪。乡村有被称为莱乌塔尔的音乐家,他们大多数是吉卜赛人,吉卜赛的技巧性、即兴性以及歌唱法对莱乌塔尔的风格有很大影响,这种影响在帕凡舞曲中随处可见。(谱例3)

谱例3

(四)布列舞曲

布列舞曲(Bourree)是16世纪末流行于欧洲的一种轻快的法国舞曲。舞曲2拍子,快速,以弱拍开始,节奏轻快活泼,这种舞曲的特点是动力十足,风格很像加沃特舞曲。

埃内斯库根据布列舞曲的特点创作了这部分音乐。在音乐开始时,钢琴以轻快的节奏逐步进入主题,双手飞快地弹奏相互呼应,演奏出重复、美妙的跳音和颤音,营造出一种活泼欢快的气氛。层层递进,音乐中的旋律性逐渐加强,轻盈舒展的音乐,在快乐中如一条涓涓细流的小河在轻快的溅起行进的浪花。在这组舞曲的中间部分,音乐家插入了同名的小调及小步舞曲,增强了主题的优雅性,强调了音乐的抒情性,使作品充满轻盈和愉悦的情绪。(谱例4)

谱例4

四、音乐创作的民族性

埃内斯库从小就生活在罗马尼亚的乡村,对民间音乐非常熟悉,民间音乐已经在他的脑海里留下了很深的烙印。因此,他在创作过程中很自然地吸收了许多民间音乐元素,特别是他将带有古老民族特色的音乐语汇与现代音乐语言相融合,既彰显出鲜明的罗马尼亚民族特色,也将罗马尼亚悠久的音乐历史展现在世界面前。

(一)充分运用民族音乐

在埃内斯库的作品里,我们感受最多的就是充满了灵性和真挚情感的民族音乐元素。罗马尼亚民族自古生活在巴尔干半岛东北部,毗邻塞尔维亚、保加利亚以及乌克兰、匈牙利、摩尔多瓦,这些都是能歌善舞的民族。从地理、历史环境上看,罗马尼亚有强烈的拉丁因素,这些丰富的音乐语言成为埃内斯库取之不完、用之不尽的创作源泉。美丽的多瑙河流域培育了埃内斯库丰富的音乐灵性,使他的作品感情真挚细腻,民族风格技巧娴熟,《罗马尼亚狂想曲》《第二D大调钢琴组曲》都是他的代表作品。在《第二D大调钢琴组曲》中,托卡塔、萨拉班德、帕凡舞曲、布列舞曲四个部分,均以动人的民间音乐素材为主,在创作中吸取了大量的民族因素,加以雄浑的音乐旋律及配器表现,充分展示了罗马尼亚人民的奔放和热情。埃内斯库在音乐创作上不是直接引用民族音乐,而是经过细致的揣摩、加工之后,加上自己对音乐独特的理解和运用,最后使其完美融合。从他的很多作品中,可以感受到从民歌中提炼出的精致的音乐旋律,以及罗马尼亚民间音乐的淳朴与博大。

(二)对祖国的热爱

每一个人都有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纵观埃内斯库一生,无不展现出他对自己祖国的热爱。他的很多作品都充分表达出他对祖国、对民族的浓郁情感,即便是在战火纷飞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也从没离开过自己的祖国。在残酷的战争结束后,面对国家的满目疮痍,他用音乐为祖国的发展建设奔走呼唤,不知疲倦地投入到繁忙的音乐创作和演出中。他赤诚的爱国之心和工作热情极大地鼓舞了罗马尼亚人民,人们纷纷投入到建设祖国、重建家园的伟大事业中。埃内斯库成了罗马尼亚人民最为喜爱的民族音乐家,他众多细腻而深刻的音乐作品点亮了罗马尼亚的音乐之光,使罗马尼亚的音乐在世界舞台上赢得了赞誉。

(三)音乐风格朴实无华

埃内斯库既是作曲家又是演奏家,他的演奏风格极其自然、真诚和亲切。在他的表演中,看不到刻意炫技和华丽的炫耀,从头到尾感受到的是精确、动人的艺术效果。在他的钢琴演奏过程中,他总是有丰富的即兴创作激情。俄罗斯小提琴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大卫·斯特拉赫曾赞叹说:“埃内斯库的演奏就如说话一样自然,一切音调和乐句,在他那神奇的弓下都像是在随意地倾诉一样。”还有一位评论家说得更明确:“听埃内斯库的演奏就好像是在听一位充满灵感的诗人在朗诵新作一样。”正是由于埃内斯库作品风格的朴实无华,真切地叙述出了罗马尼亚人民最普通的生活和最真挚的情感,才赢得了罗马尼亚人民的热爱。

(四)音乐旋律极具特色

埃内斯库创作的音乐旋律非常具有民族性。例如D大调的第二部罗马尼亚狂想曲写于1902年,它就是用莱乌塔尔的民间音乐素材写成的。整部作品就像一首叙事诗,丰富的配器增强了旋律的优美性,它揭示了罗马尼亚人民热爱生活、渴望幸福的美好愿望。在第二D大调钢琴组曲op.10中的第三部分就采用了传播很广的一种歌曲形式“多因那”,这种近乎说话的音调,是埃内斯库从儿时起就接触的音乐,各种民族音乐在他的脑海中已烙下深深的印记。在这部组曲的创作中表现出的技巧性、随意性以及极具吉卜赛民族特色的音乐旋律,无不显现出埃内斯库极具民族特性的音乐旋律,而这些都来自于他对民间生活的真实体验。(谱例5)

谱例5

五、演奏技巧的运用

埃内斯库拥有自然、真诚的演奏风格,在他的表演中,人们从头到尾能感受到一种精确、灵犀、动人、朴实无华却感人的艺术效果,无论是钢琴、小提琴,他娴熟的演奏为无数人所倾倒,凡是看过他表演的人,都会难以忘怀,他神奇的指法和飞快的弹奏,把人们带进如梦如幻的世界。

(一)非对称的交叉节奏

斯特拉文斯基曾说:“只要有节奏,音乐就会永远在你面前,就像生命总是与脉搏的节拍密不可分。”埃内斯库深知节奏的重要,因此它的许多钢琴演奏需要改变节奏效果,特别是非对称的节奏系统。埃奈斯库的钢琴演奏技巧异常熟练,这使他非常灵活地掌握非对称的交叉弹奏。实际上,对于左右手来说,交叉弹奏不是很舒服,但如果右手正在一个比较狭窄的、靠中间的音区里快速演奏,左手演奏完一个低音,马上又要弹一个很高的音的话,而此时右手来不及改变位置,那这个高音就应该由左手跨过右手来完成。埃奈斯库很多作品自创自弹,非对称的交叉节奏的弹奏可以说是他的强项,超高的技法,使他更完美地诠释了音乐作品的内涵。

(二)富有想象力的节奏

乔治·埃内斯库在演奏当中极富想象力和创造性,听他一次演奏会让人们记忆终生。在演奏的过程中,他始终洋溢着无比的创作热情和激情,即兴且富有感情的演奏,常常使观众激动不已。是埃内斯库富有想象力艺术思维给予了他无比的创作热情和即兴的发挥,这一点是值得钢琴演奏永远学习的。

(三)超快的手指弹奏能力

现代钢琴泰斗阿瑟·鲁宾斯坦曾赞誉埃奈斯库“他是使我都感到眼红的了不起的钢琴家”,可见埃奈斯库的弹奏技巧是多么的娴熟。超快的手指弹奏能力是音乐作品完美演绎和诠释作品的重要保证,埃奈斯库的钢琴弹奏就达到了这一点。他要求钢琴演奏要有激情,速度要流畅,每个手指都要独立地表现出灵活和力量,弹奏上要表现出清晰、流畅及均匀的手法,而且还要思维敏捷,同时还要注意音乐的情感、节奏和律动。要达到快速弹奏,手臂的协调、手指的灵活至关重要,否则,就会影响整部作品的完成。所以,超快的手指弹奏技术是弹奏好钢琴不可忽略的基本功。当然,这种基本功是需要经过长期的磨炼才能达到的。

(四)统一的钢琴音色

在音色的表达上,埃奈斯库一直根据作品情感的需要,在演奏中统一表现出不同的音色表达。他把昏暗的、亮丽的、饱满的、悲伤的、快乐的音色表达得淋漓尽致。因为音色的运用及表现力,要完全由演奏家自己来控制和掌握。如果是室内乐,音调的表现力则需要由所有人合作完成。这部钢琴组曲中,我们可以明确地感觉到这一点。在他极尽完美的演奏中,音色的统一是他时刻遵循的原则。为了达到音色统一,在表达更令人兴奋和宏伟的主题时,钢琴的触键要用力、要到底,以使声音更加饱满,音色更加统一、声音更加洪亮。

结语

与埃内斯库生活在同一时期著名的俄罗斯作曲家拉赫玛尼诺夫和斯克里亚宾的音乐作品是很多学者研究的主题,很多人忽略了埃内斯库作品的研究,原因是埃内斯库的作品演奏难度大,练习时间长,不好把握。

事实上,演奏埃内斯库的作品更能培养娴熟的钢琴演奏技巧,增强对世界民族音乐的理解和认识。埃内斯库作为一代伟大的音乐家,他的音乐作品越来越受世界音乐界的重视。目前,很多国家在钢琴教学上都在学习埃内斯库的钢琴作品。埃内斯库的钢琴作品无论是在钢琴教学、还是在培养学生的演奏技巧等方面都体现了非常好的效果。希望通过这部钢琴组曲的研究,学习者会对他的作品有更深的了解和掌握,这非常有助于钢琴教学,更有助于学生钢琴技巧的提高。

猜你喜欢
舞曲罗马尼亚谱例
论豫剧唱腔中调式及调式运用分类与设计逻辑
冬的舞曲
瑶族舞曲
读范乃信《曲式精要》所感
武侠意境交响化:阿镗《神雕侠侣交响乐》本体论
幕后——巴维尔(罗马尼亚)▲
“出轨” ———佩 夫(罗马尼亚)▲
西方选举
综合性院校西方音乐史教材中的谱例选用
水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