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听】曲牌声情流变考论

2019-01-17 06:53赵天骄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曲牌

赵天骄

(温州大学 浙江 温州 325035)

明代曲学家王骥德在他的《曲律》中提出:“曲之调名,今俗曰‘牌名’……间有采入南北二曲者”,“仍其调而易其声”的有之,“稍易字句”的有之,“止用其名而尽变其调”者亦有,“调与声皆绝不同”者亦有之。①[明]王骥德《曲律》,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第31-32页。调牌【驻马听】在唐宋词、宋元南北曲中皆有出现。词牌《驻马听》在民间可见于宋人陈元靓《岁时广记》中摘录杨湜《古今词话》中的一则故事,所处时间、主人公身份难以确切考证;在文人词中可见于柳永《乐章集》之中。可知该调牌最初可能是民间词调,柳永用来创作,因其他文人暂未见创作而在文人词中少见,但在两宋时于民间多有流传,历经变迁逐渐演化并被南北曲吸收,据目前所掌握文献资料来看,曲牌【驻马听】最早见于南戏《张协状元》。自元代以来,该曲牌较为常用,既可以用于小令,又可以作为过曲用于套数或戏曲的创作之中。鉴于其应用范围较广,在曲牌声情的发展演化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意义,故而笔者有意试作探讨,以期对这一问题有一个较为深入的认识。

一、【驻马听】曲牌格律概述

在宋末元初的早期南戏作品中,【驻马听】已经作为曲牌出现于戏曲作品之中。在目前可以检索到的文献中,南戏作品《张协状元》第二十一出已经使用曲牌【驻马听】。可以推测最晚在元初,【驻马听】已经在南曲系统中出现。

(一)南北曲中【驻马听】的格律谱

笔者对南北曲中【驻马听】的格律规定和作品范例的考察后发现:北曲【双调·驻马听】将词调中的上下阙形式对斩,只留一阕,句数和字数上既有词牌《驻马听》的痕迹,又与宋代民间词调《驻马听近》有明显相似之处;南曲【中吕·驻马听】句数上取词牌《驻马听》上阕之首、下阕之尾,字数上略有调整,成为曲牌。①刘芳《宋元词曲递变研究》,南京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3年,182-183页、210-211页。为适于北曲、南曲不同的板式节奏和旋律风格,曲牌【驻马听】的宫调在南北曲不同系统中也有不同表现:其在北曲中属双调,在南曲中属中吕宫。南北曲中【驻马听】的宫调和格律各自有一套相对明确的规范。

朱权《太和正音谱》中勘定北曲【双调·驻马听】的格律应为:

平去平平。去上平平平去上。上平平去。去平平上上平平。去平平平上上平平。去平平平去平平去。平去上。去平平上平平去。②[明]朱权著 姚品文笺评《太和正音谱笺评》,中华书局2010年版,第248页。

周德清《中原音韵》中提到此曲牌,认为前四句应作扇面对。也有的作品,将第七句写成四字句,与南曲的字句格律稍有相近。

南曲【双调·驻马听】的格律较北曲有一些细节上的出入。在南曲中,根据《中国曲学大辞典》这部书的记载,曲牌【驻马听】应有两种格律。吴梅《南词简谱》中只收录了其中的一种,而未收第二种,认为第二种与第一种只是局部有细微的区别,并判定“是为别体”,即两种格律为同调异体,一般在音乐表现上没有太大的不同。

第一种: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第二种: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③吴梅《南北词简谱》,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398页。

可以看出,与第一种不同的是,第二种格律把最后一句的七字句摊破为两个四字句。通过对这两个格律在具体作品中的实际应用情况的分析可知,吴梅的说法不无道理。南曲虽有板眼的规定,用现代乐理的话讲,其演奏和演唱都须按照一定的节拍来进行,但在一个规范的小节中多加入一个字一般无妨。如第一种格律的范例,洪昇原文的最后一句是“暂时把玩端详审”,是为四三句式的七字句。第二种格律的范例中,徐复祚的最后一句是“军威整肃,破人心胆。”也就是说,第二种格律其实是在以上【驻马听】第一种格律的最后一句挤进一个字,这个字只要不占板位,那么原句的旋律和节拍不必受明显影响。因为通常南曲的衬字也是如此加入的,所以甚至可以推测,这第二种格律,很有可能是第一种格律中最后一句加一衬字,衬字黏度高,不显多余,演变成正字,由此形成的。

(二)格律谱中字句声韵的启示

曲牌【驻马听】篇幅不长,在南北曲中皆为平仄韵转换格,即平仄递转。从共性上来说,南北曲【驻马听】大体的声韵走向是由平韵转仄韵。明代真空和尚《玉钥匙歌诀》中大体总结道:“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④田玉琪《词调史研究》,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66页。由此可推测该曲牌的作品风格:像【驻马听】这样以平声为出句,上声、去声为对句和结句的曲牌,其声情应该是以“猛烈强”“哀远道”著称的。

具体来讲,我们可以结合字句音韵和宫调特点来加以揣测。在北曲中,韵脚字的走向为“平。上。去。平。平。去。上。去。”可见其声韵效果大多不会太舒缓,而应紧凑、有顿挫感。此外北曲【驻马听】属双调,再据芝庵《唱论》的宫调声情记载综合分析,可知其声情特点可能近于清劲激越,甚至壮怀激烈。南曲中,其韵脚字为“平。平。仄,平,平。平。仄。平。(仄,)仄。”与北曲声韵差异不大,且南曲《驻马听》属中吕宫,元代周德清《中原音韵》有云:“中吕宫唱,高下闪赚”,①[元]杨朝英《乐府新编阳春白雪》前集卷一,清光绪随盦徐氏丛书本。可知其音乐旋律呈现大起大落、急促回转的音程特点,节奏又紧凑,故其曲辞的声情特点应与北曲无大异。

此外,从用韵疏密和句式组合来看,南北曲【驻马听】都是交错回环句式,长句短句交叉进行,押韵也比较细密,尤其北曲,句句押韵。这样的用韵和句式,都是为其声情特点服务的。龙榆生的《词曲概论》一书中有言:“句句押韵或不断转韵的,它所表达的情感比较急促,宜于紧张、迫切场面的描写。”②龙榆生《词曲概论》,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131页。由此可知,此曲牌的情感是劲健激切、跌宕顿挫的。

二、题材内容与感情色彩的演变

(一)元代优秀戏曲作品举隅与分析

1.元杂剧里的【驻马听】

例1.关汉卿《关大王独赴单刀会》第四折【驻马听】“水涌山叠”。③《古本戏曲丛刊四集之三》,商务印书馆,1958年据《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影印。

水涌山叠,年少周郎何处也?不觉的灰飞烟灭,可怜黄盖转伤嗟。破曹的樯橹一时绝,鏖兵的江水犹然热,好教我情惨切!二十年流不尽的英雄血!

这首作品写在正末关公只身一人来赴鲁肃酒宴,行至大江之滨,即将见到鲁肃之时。他看到满眼的高山急流,不禁感怀叹息,这滔滔江水,千秋常在,正像多年以来无数英雄的血泪,汇聚成湍,滚滚东去,未曾停歇。这一番慨叹,反映了关羽此时难掩沉重又努力镇定的复杂心情,也为后文表现他过人胆魄的情节铺平道路。

例2.马致远《破幽梦孤雁汉宫秋》第三折【驻马听】“宰相每商量”。④《元曲选》,明万历刻本。

宰相每商量,大国使还朝多赐赏。早是俺夫妻悒怏,小家儿出外也摇装。尚兀自渭城衰柳助凄凉,共那灞桥流水添惆怅。偏您不断肠,想娘娘那一天愁都撮在琵琶上。

这首曲子是写在昭君即将出塞和亲,汉皇在灞桥饯送明妃昭君之时。送目远望,似看见排排衰柳垂首渭城,潺潺流水逝于灞桥,一时间天地万物皆成了凄凉惆怅气氛的缔造者,更难消受昭君指尖流淌的阳关送别。灞桥饯酒,醉不成欢,饮下的只有无限的悲凉。

例3.康进之《梁山泊李逵负荆》第四折同上“有心待不顾形骸”。⑤臧懋循《元曲选》,明万历刻本。

有心待不顾形骸,两三番自投碧湛崖。敬临山寨,行一步如上吓魂台。我死后墓顶头谁选定远乡牌?灵位边谁呪生天界?怎擘划,但得个完全尸首,便是十分采。

这首作品出现在李逵在意识到自己误会了宋江之后,袒下红袄,跌绽皮鞋,来向宋江负荆请罪的路上。他莽莽撞撞,懊悔不迭,一心想和公明哥哥和好,却又在时时担心自己会被公明哥哥一怒斩杀。一路焦躁又害怕,想去又不敢去,又琢磨起自己死后的光景。这一系列的曲辞都真实生动地展现了李逵草莽英雄的形象,在元代前期杂剧中成为名篇。

例4.金仁杰《萧何月夜追韩信》第二折同上“回首青山”。①《古本戏曲丛刊四集之一》,商务印书馆,1958据《元刊杂剧三十种》影印。

回首青山,拍拍离愁满战鞍;举头新雁,呀呀哀怨伴天寒。指望学龙投大海驾天关,划地似军骑羸马连云栈?且相逢觑英雄如匹似闲,堪恨无端四海苍生眼。

这首作品是写韩信在项羽门下未被重用,投入刘邦手下依然无人器重,于是黑夜出走,路上吟咏诗篇,演唱此曲。鞍马载离愁,雁群啼哀怨,他心中恼恨自己无人赏识,宏图大志,无处施展,一腔热血,两处赋闲,只能黯然离去,独拭英雄泪眼。

以上举例皆为元代优秀杂剧中的作品,这些曲辞的意境有明显的共性:长空孤雁,哀鸿遍野,寂寞辽远,凄凉惆怅。例1是英雄末路的喟叹,例2是回天无力的痛苦,例3是前途未卜的忧虑,例4是悲士不遇的哀愁。在元代杂剧的主流作品中所用到的【驻马听】,大多“慨当以慷”,情感悲凉。这样的感情色彩,在元代此曲牌的使用中占有相对主导的地位。以上例证中的这些作品,共同体现了元代北杂剧中【驻马听】所表达的主要情感和总体风貌,即凄凉哀伤、痛苦忧愁、郁结低落、寂寞惆怅。

2.宋元南戏里的【驻马听】

例1.《张协状元》第二十一出【驻马听】“伊看我孩儿”“儿恁娇痴”“朱紫骈骈”。②钱南扬《永乐大典戏文三种校注》,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113页。

【驻马听】(丑唱)伊看我孩儿,似这月里嫦娥到强似它。亚爹孩儿全没,老来惟凭着,你们一个。(后)未知爹爹那雅意要如何?早言一句说交破。(丑)你休得误人呵,莫教我女青春过。(外)

儿恁娇痴,须要个读书人为女婿。我家里公侯累代,小可底苍生,怎为姻契!(丑)五百名中有多少好才人,我女拣个一般美。(外)爹爹甚言语,若非是状元怎成匹配。(后)

朱紫骈骈,不若荷衣一状元。况兼奴家是豪贵,若非高甲,怎生攀羡!(外)我王择贤毕竟是今年,与我儿选个福非浅。(合)出得几多钱,招捉那状元为姻眷。

这一出写枢密使相王德用想为自己的女儿寻个状元为婿,与夫人、女儿一同商议为女儿选择夫婿之事。这三支【驻马听】分别有三人的唱词和带白,并且体现了一家三口一致认为要精挑细选,找一个状元来,才好匹配自己的条件。

例2.《小孙屠》第九出同上“酒困沉沉”、“听说原因”“哀告君听”“此事难凭”。③钱南扬《永乐大典戏文三种校注》,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287-288页。

【驻马听】洒困沉沉,睡里听得人斗争。是我荒惊恼觉,自觉一身,战战兢兢。方知欲问这元因,忽然见兄弟持刀刃,连叫两三声。莫不是嫂嫂不钦敬?(末)

听说元因:它元是娼家一妇人,瞯着哥哥浓睡,自与傍人,并枕同衾。我欲持刀一意捕奸情,几乎杀害我哥哥命。你言语怎生听?一场公事惊人听!(旦)

哀告君听:奴在房儿卫欲睡寝?怎知叔叔来此,巧言花语,扯奴衣襟。因奴家不肯便生嗔,将刀欲害伊家命。只得叫邻人,将奴赶得没投奔。(生)

此事难凭,两下差池人怎明?(旦接唱)叔叔声声只道,养着奸夫。奸夫你说是何人?(旦连唱)叔叔你忒煞把人轻!青青须有天为证。(末唱)你休得强惺惺,杨花水性无凭准。

《小孙屠》的内容中,带有明显的南北合套特征。在这一出中,【驻马听】被放到了最后,用于在前半出平静的情节发展后突然激化矛盾。这一出是写孙必达醉酒酣睡,他妻子的情郎朱邦杰来家里私会妻子李琼梅,被弟弟孙必贵发现,当场揭发,并意欲杀死李琼梅。其中的四支【驻马听】,分别表现孙必达惊醒、孙必贵揭发、李琼梅求情、孙必贵与李琼梅争辩的情景。这样的安排无疑是要用【驻马听】加速戏剧冲突的激化,展现剧情的新变化。

例3.《荆钗记》第八出《受钗》中同上“巧语花言”“才貌兼全”“四远名传”“五百年前”。①《古本戏曲丛刊初集》,文学古籍刊行社,1954年据明初刊本《原本王状元荆钗记》影印。

【驻马听】(外)巧语花言,竟不顾男女婚姻当遴选,此子才堪梁栋,貌比璠玙,学有渊源。我孩儿非比孟光贤,那书生亦遂梁鸿愿。这亲事也由我不得,也由你不得。(合)万事由天,一朝契合,做了百年姻眷。

【前腔】(净)才貌兼全,亲老家贫囊又艰,羞杀荆钗裙布,绣褥金屏,绮席华筵。好姻缘番做恶姻缘,富亲眷强似穷亲眷。(合前)

【前腔】(丑)四远名传,那个不识孙汝权。他貌如潘岳,富比石崇,德并颜渊,轻裘肥马锦雕鞍,重裀列鼎珍羞馔。(合前)

【前腔】(末)五百年前,月老曾将足系缠,不用诗题红叶,书附青鸾,玉种蓝田。瑶池曾结并头莲,画堂中已配豪家眷。(合前)

这一出讲的是男主人公王十朋已经笔扫千军,春风得意,并在媒人南阳郡许文通的劝说下同意以荆钗一支作为聘礼迎娶钱玉莲。不料富豪孙汝权这边也拜托了钱玉莲的姑妈张妈妈来说媒,欲说合钱玉莲嫁到孙家。于是钱父、钱母、许文通、张妈妈四人在钱玉莲家展开了一场辩论,钱父与许文通同意让玉莲嫁与书香寒门王十朋,而钱母与张妈妈主张将玉莲嫁与富家子弟孙汝权。四人各抒己见,互不相让。在这一出中,作者为这四个角色分别安排了一支【驻马听】,并用【前腔】的方式连续出现,渲染出一种唇枪舌剑、激烈争辩的气氛,展现了突出的戏剧矛盾。

例4.《拜月亭》第二十二出《招商谐偶》中同上“一路里奔驰”、“草舍茅檐”。②《古本戏曲丛刊初集》,文学古籍刊行社,1954年据明世德堂刊本《重订拜月亭记》影印。

【驻马听】(生旦上)一路里奔驰,多少艰辛,来到这里。且喜略时肃静,渐次平安稍尔宁息。恨悠悠千里旅情悲,苦恹恹一片乡心碎。感叹咨嗟,伤情满眼关山泪。

【前腔】(丑)草舍茅薝,门面不妆酒味美。真个杯浮绿蚁,榨滴珍珠,瓮泼新醅。(生旦)酒旗斜挂小窗西,布帘儿招飐在疎篱际。和你共飮三杯,今朝有酒今朝醉。

这一出讲述蒋世隆与瑞兰逃难的路上偶然相遇,一路同行,相互照应,路过一家客店,一同进入休息。其中共两支【驻马听】,第一支是蒋世隆唱的,表达他们路途艰辛,乡心已碎,饥寒交迫,凄凉不已的情状。第二支的前几句是店家唱的,交代自己的店铺情况,后几句蒋世隆接唱,透出一些身心俱疲的意味。

例5.《杀狗记》第十出《王婆逐客》同上“世上为人”。③《古本戏曲丛刊初集》,文学古籍刊行社,1954年据汲古阁刊本《杀狗记》影印。

世上为人,兄弟不亲谁是亲?须念生身父母,共乳同胞,休戚难分。咳,孙员外!你结交终日醉醺醺,却敎骨肉遭穷困。天理何存?任你满帆风使,终有个水穷山尽。

这支曲子写的是,一个路过的窑老汉搭救了要投水自尽的孙荣,得知他的遭遇,痛骂他哥哥孙华不知接济亲人,袖手旁观,只顾自己高床软枕的恶行。曲辞之中言辞激烈,痛斥张华冷酷的心肠。

例1、例2摘自宋末元初南戏,例3、例4、例5摘自元末南戏。在这些作品中,可以看出【驻马听】在早期南戏中的应用情况:题材不拘,内容灵活,但其表达的感情依然是愁怨、郁结的。例3中除了列举出的这支曲,其后还有三支【前腔】,是一种各抒己见、义正词严的辩论场面。例3抒发一路艰辛、旅途劳顿之感,通过“乡心碎”、“关山泪”等字眼突出凄凉悲苦的情绪。除举例以外,《拜月亭》第二十五出《抱恙离鸾》也用到了【驻马听】,如“这脉息昏沉”一曲,描述生命垂危的惨状,同样是表达悲伤情绪。例5的语词,如“你终日”、“天理何存”等,体现了埋怨、指责之意。由这几个宋元南戏的例子,可以看出主流作品中的【驻马听】在当时的情感用意上依然与北曲杂剧并无大异,只北曲中的【驻马听】位置靠前,南曲则靠后,而在以上例子的应用中不难看出,北曲中将此曲牌用于奠定感情基调较多,南曲中更适合用于剧情的转折、矛盾的激化等。

(二)明代优秀戏曲作品举隅与分析

1.明杂剧里的【驻马听】

例1.徐渭《歌代啸》第四出【驻马听】“我弄甚乖滑”。①[明]徐渭著,周中明校注《四声猿(歌代啸 附)》,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156页。

我弄甚乖滑?你略闪星眸吾唬杀。(奶高骂介)你数日叠犯,好小胆也!(州唱)何劳叱咤,见微开檀口便酥麻。你喜时就是活菩萨,但怒来可也不减真罗刹。(奶)谁许你这等高声!(州)岂敢高声?(唱)悄声儿价,还恐怕气的您心情炸。

这首作品是州衙与州衙奶奶的争辩之词,描述的也是争吵的画面。其中州衙埋怨州衙奶奶喜怒无常,时而“活菩萨”,时而“真罗刹”。两方都在尽力为自己辩护,同时互相数落,驳斥对方的观点和做法。

例2.康海《中山狼》第四出同上“枉煞心痴”。②《古本戏曲丛刊四集之八》,商务印书馆,1958年据《新镌古今名剧酹江集》影印。

【驻马听】枉煞心痴,向猛虎丛中来救你;无端负义,这鬼门关上诉凭谁!遇着顽禽蠢木总无知,道是屠牛伐树都差异。这搭儿难回避。丈人呵!俺不道救星儿恰撞你。

这首作品是东郭先生好心救狼,狼反而要来吃掉他,这时一个老者路过,东郭先生连忙向老者求救,告诉他事情的前因后果,啼哭控诉忘恩负义的中山狼对自己的暴行,说得也是凄凄惨惨,可怜兮兮。

2.明传奇里的【驻马听】

例1.李开先《宝剑记》第三十七出【驻马听】“良夜迢迢”。③《古本戏曲丛刊初集》,文学古籍刊行社,1954年据明嘉靖刻本《新编林冲宝剑记》影印。

良夜迢迢,良夜迢迢,投宿休将他门户敲。遥瞻残月,暗度重关,急步荒郊。俺的身轻不惮路途迢遥,心忙又恐怕人惊觉。吓得俺魄散魂消,魄散魂消,红尘中,误了俺武陵年少。

这一出是著名的“林冲夜奔”的故事。此时林冲已经走投无路,只好黑夜出逃,打算加入梁山。可想而知,他当时心里必定是充满了无限的苍凉与无奈,难免孤身无助,泪洒战袍。这首曲子的唱词之中,有疾走奔逃的焦虑,有怕人发觉的恐惧,更有身世被拖累的隐忍与不甘、失落与煎熬。

例2.张凤翼《虎符记》第十八折同上“豺虎纵横”。④《新刻出像音注花将军虎符记》,明富春堂刊本。

豺虎纵横,甫脱俘囚抱影行。只见半江帆影,几点寒星,万籁无声。想芦花深处小舟横,白蘋岸上寻幽径。野渡无人,待参消息,似金瓶落井。

这段曲辞表达的是孤身一人黑夜赶路的孤寂和惆怅。其中“抱影行”“万籁无声”等用词,更是用人物的状态和周围的环境体现了还没有完全从囚禁的阴影中解脱出来,人物的心情依然是低落的。

例3.吴炳《绿牡丹》第二十九出《假报》中“新选东床”“阀阅门墙”“杏苑传芳”“信有文章”。①《古本戏曲丛刊三集》,文学古籍刊行社,1957年据明末刊本《绿牡丹传奇》影印。

【驻马听】新选东床,我亲付红丝自主张。我爱他文章磊落,学问深闳,格韵飘扬。仓茫漫赋凤求凰,较量才貌须停当。便代主何妨?自古道成人之美,我也无谦让。

【前腔】阀阅门墙,冒昧承亲果也欠审详。只求老师广询才誉,别结姻盟,免受雌黄。虽钦遵命尚彷徨,怕亲兄未允终嫌强。不是韩香,谨辞齐偶,岂敢邀非望?

【前腔】杏苑传芳,千里趋驰未夕阳。可欣同邑,既作同年,又是同房。姓名早向榜头扬,录条现刻非虚谎。喜出非常,花红衣帽,还要求先赏。

【前腔】信有文章,策对天人果擅场。忙排香案,再叫梨园,快宰猪羊。新郎头上帽光光,门楣今日应教像。便促新妆,趁泥金报喜初开榜。

这四首曲子也是用【前腔】相接,连续出现,与前文《荆钗记》中的用法和情景皆类似。不同的是《绿牡丹》中明显透露出一缕喜上眉梢的欢欣,表现车静芳对幸福姻缘的美好憧憬,在这个例子之中已经看不出一丝低落的情绪,取而代之的是难掩的喜悦。

【驻马听】发展到明代,其题材更加广泛,表达的感情也开始丰富起来。前三个例子依然不免情绪沉重、感情哀伤:如例1中的“魂散魄消”,例2的“野渡无人”,都是与前代情感一脉相承的。值得注意的是,例3中的【驻马听】却并无凄凉之意,反而轻松、明快,带着对未来的憧憬,更有“喜出非常”“促新妆”“报喜初开榜”等字眼,表达车静芳自择夫婿的喜悦之情。由此可见,至晚发展至明末,【驻马听】已不再固定地表达哀悲凉怨、而在一定情境下可以表达喜悦之情了。

(三)清代优秀戏曲作品举隅与分析

1.清杂剧里的【驻马听】

例1.吴伟业《通天台》第二出“俺仙仗逍遥”。②《杂剧三集》,清顺治刊本。

俺仙仗逍遥,高枕华胥拥二崤。你客卿清要,吹台禁选借枚皋,展油幢插起侍中貂,据胡床斜侧参军帽。凑上些旧年劳,算得来三四考。

这一段【驻马听】是描写汉武帝召见梁朝遗民沈炯,前几句是汉武帝交代自己和自己眼中沈炯的生活状态,中间用带白问起沈炯在梁朝做官有多少年,最后一句是沈炯回答的。这首【驻马听】的声情都没有太明显的哀乐情感,总体情绪比较从容,内容上偏向陈述。

例2.陆世廉《西台记》第四出“国事宣劳”。③《杂剧三集》,清顺治刊本。

国事宣劳,便把山河一担挑。勤王鞠旅,出质军前,行趋板桥,艰难历尽路途遥。走伏丛筿,怕人知觉,蒉荷山樵,为邦家也顾不得身流落。

这段曲辞是经典的悼亡题材,写文天祥的幕僚谢翱,在丞相被俘之后悬心多日,最终得知文丞相已死柴市,于是痛心疾首,设立牌位,准备祭礼,痛哭怀念的情景。作品中交代文丞相一生的功绩,肩上负着千斤重担,九死一生,辛苦经营,最终壮烈地奉献生命。这首作品的声情无疑是悲怆哀恸的。

清代杂剧逐渐走向衰微,既包含实在内容又能寄托社会理想的优秀作品已大量减少。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有限的优秀作品之中,可以窥见清代杂剧对曲牌【驻马听】乃至【双调·新水令】套数更加依赖。吴伟业、陆世廉的作品在清杂剧中地位颇高,尤其陆世廉《西台记》,借宋金旧事写明清更替,针砭时弊,感慨不平,蕴含了深厚的家国情思。曲牌【驻马听】能在这样的作品中淋漓地表达山河破碎,英雄谢世的哀恸,可知【驻马听】以及【双调·新水令】套数在杂剧作品中所承载的兴亡之情。

2.清传奇里的【驻马听】

例1.孔尚仁《桃花扇》第二十三出《寄扇》“绣户萧萧”。①《古本戏曲丛刊五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据清康熙刊本《桃花扇》影印。

绣户萧萧,鹦鹉呼茶声自巧;香闺悄悄,雪狸偎枕睡偏牢。榴裙裂破舞风腰,鸾靴剪碎凌波靿;愁多病转饶,这妆楼再不许风情闹。

孔尚仁制曲格律谨严,这首作品表达凄凉哀伤之情非常明显。其语句如“愁多病转饶”等,语词柔婉却不绮靡,又有角度丰富多变的景物描写,即景生叹,感叹的是妆楼冷淡,喧闹不再,一片萧条荒凉的气氛。

例2.朱㿥《翡翠园》第五出《谏父》“瓮牗绳枢”“可怪逆儒”。②《古本戏曲丛刊三集》,文学古籍刊行社,1957年据旧抄本《翡翠园》影印。

【驻马听】瓮牖绳枢,世代遗留此敝庐。便道一贫如洗,若把祖计轻抛,不肖何如!王侯不占庶民居,相加非礼何急遽!达礼知诗,王章犯法,吾心何惧!

【前腔】可怪逆儒,藐视天潢正派殊。尚一旦泰山压卵,祸到临头,后悔应迟。鹊巢鸠占计偏迂,虎威狐假情难恕。法网轻拘,这数椽陋室,不怕不奉申谨具。

这两首曲子出现的情景和表达的情感与《杀狗记》中较为类似。都是表达指责、埋怨之意,与哀伤惆怅之情有很大区别。其中言辞虽然没有《杀狗记》中激烈,但也少了悲凉的抒情,多了客观的批判。

例3.允禄等《忠义璇图》第四本第二十出《小李广飞箭解围》“两戟频交”。③《古本戏曲丛刊九集》,中华书局,1964年据清内府钞本《忠义璇图》影印。

两戟频交,和你决个雌雄在这遭。蓦地里蛟龙格斗,貔虎相持,鸠鹊争巢。饶伊插翅会腾霄,此番难把残生保。幼习龙韬,寡能敌众,方得显雄豪。

这部传奇是一本战争场面描写细致、人物语言设计生动的水浒戏。例子中的片段写吕方、郭盛两个山大王短兵相接,这段曲辞是吕方、郭盛二人开展以后的唱词,曲子中二人士气正盛,斗志昂扬,唱词中丝毫没有悲伤苍凉之意,反而情绪高涨,气壮山河。

顿挫郁结的声情特点在清传奇中的【驻马听】里依然多见,但其他感情色彩的作品也逐渐增多,使用曲牌【驻马听】表达的情感脱离凄凉哀伤的作品较明代相当,但较之元代已经明显增多。在例1中,曲辞的感情延续着前代【驻马听】的一贯特点,“愁多病转饶”,体现了一片凄凉哀伤之情。但从例2开始,哀怨之情已经不明显,更多的是愤慨和指责的感情。在例3中,哀情尽数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昂扬的斗志和强大的气势。这一系列的变化进一步体现出【驻马听】曲牌的声情由悲凉哀怨向其他情感拓展、演变。

(四)元、明、清优秀散曲作品举隅与分析

1.元散曲里的【驻马听】

例1.元白朴【双调·驻马听】《吹》“裂石穿云”。④[元]杨朝英《乐府新编阳春白雪》前集卷三,清光緖随盦徐氏丛书本。

裂石穿云,玉管宜横清更洁。霜天沙漠,鹧鸪风裹欲偏斜。凤凰台上暮云遮,梅花惊作黄昏雪。人静也,一声吹落江楼月。

白朴的这一系列【驻马听】小令作品有《吹》《弹》《歌》《舞》四首,通过生动的描写和贴切的修辞来表现高超的琴技、歌技、舞技。在这些小令中既没有凄神寒骨的描绘,也看不出悄怆幽邃的寄托,有的只是多种修辞的灵活运用,颇有《李凭箜篌引》的生动可感,应为歌咏题材的小令作品。

例2.元陈所闻【双调·驻马听】《拜岳墓》“独秉精忠”。①石绍勋 韦道昌选编《元明散曲选》,山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275-276页。

独秉精忠,誓返銮舆未奏功。只落得湖留孤塚,山结愁云,树咽悲风。游人洒泪拜行宫,怎怪那朱仙遥望旌旗动!试问奸雄:流芳遗臭孰轻重?

这首曲为常见的怀古咏史题材,借古说今,吊古凭今,通过自己在岳飞陵墓前的见闻和感想,抒发了对名垂史册的忠臣的景仰和拜服,同时也表达作者对当时社会奸佞当道的不满之情。

另《阊门夜泊》“风雨萧然”。

风雨萧然,寒入姑苏夜泊船。市喧才寂,潮汐还生,钟韵俄传。乌啼不管旅愁牵,梦回偏怪家山远。摇落江天,喜的是篷窗曙色,透来一线。

此作品前半部分本来描绘夜泊姑苏的羁旅愁思,梦回家乡,却路远山高。但是到末句突然眼见“篷窗曙色”,笔锋一转,由悲变喜,在萧瑟的寒风中忽见曙光,独有一丝乐观和豁达。

2.明散曲里的【驻马听】

例1.明梁辰鱼【中吕·驻马听】《登黄鹤楼有怀故园》“独倚危楼”。②[明]梁辰鱼《江东白苎》卷上,明末刻本。

独倚危楼,极目乡关不断愁。试问天边驿使,云里征鸿,江上归舟。我故园原住在石桥头,来时可带得家书否?询问缘由,谁知兵戈,阻绝还依旧。

这支曲是游子思乡题材,独自登楼,却望不见家乡,四处求索,最珍贵的却是那一纸家书,可是又难免被兵荒马乱阻隔了去路,由此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牵挂,并透露出作者渴望和平安定,与亲人团圆的愿望。另有【驻马听】《寓居长沙客舍作》声情与此做类似。

例2.明梅鼎祚【中吕·驻马听】《闺怨》“独对菱花”。③[明]凌濛初《南音三籁》散曲下,明刊本。

独对菱花,憔悴形骸只为他。光阴催去,离别难经,愁闷无涯。间将心事付琵琶,谩劳私语传龟卦。寄语冤家,休忘了春宵一刻千金价。

这支曲是常见的闺怨题材,描写妙龄女子独守空房,形容憔悴,青春虚度,无事弹奏琵琶,龟卦传书,日日盼望郎君归来的情景。其思想内容虽无深刻意指,但情感哀伤,题材经典,女子吟唱,当有共鸣。

3.清散曲里的【驻马听】

例1.孔广林【双调·驻马听】“爆竹连声”。④凌景埏 谢伯阳编《全清散曲》,齐鲁书社,1985年版,第1073页。

爆竹连声,待送残冬心自哽;桃符添景,好迎新岁兴偏增。星星两鬓素丝蓬,稜稜百炼青钢劲。观我生,随心且唱新时令。

此作品写于作者生辰,当时已经晚年,又逢新春,作者白发而歌,又有些许豁达,表达作者随心吟唱,安度残生的情感。

在以上几个以南曲为主的举例中,真正抒发大喜或大悲的非常少见,多数都是气氛静谧,独坐沉思,月明如水,沧浪空阔。感悟生活者有之,赠答酬唱者有之,描景状物者有之,怀古咏史者有之。

(五)音乐感情色彩分析

【新水令】和【驻马听】是昆曲《单刀会》中的名段,这段唱腔在当代舞台上也传唱不绝、不时上演。虽然在装饰音、乐句中间小腔等细节上有所出入,但是总体来讲,当代昆曲唱腔只是较工尺谱曲谱更为细致、曲折,其旋律的总体走向大致相同。

《集成曲谱》中所收的昆曲《刀会》的【驻马听】部分的工尺谱(如图1)。①王季烈 刘富梁辑《集成曲谱》玉集卷一,商务印书馆,1925年版,第63页。

图1

杂剧属北曲,北曲的演唱和演奏普遍没有节奏,是“有拍无节”的散板。从对这段曲谱的视唱中不难得出,这段旋律属于以“上”为主音的大调式,当代规范记谱中的小工调调号可以直接记为D调,因此这段【驻马听】在这里的调性和调式应为D大调。

在工尺谱的记录中,第一句重复两遍,却不是原样反复一次,而是第一遍唱在中音区,第二遍唱在高音区。如此安排,应该是出于对舞台效果的考虑,一是避免与上句重复,而是起进一步强调作用。接着第二句开始是陈述型乐句,在陈述引申之后继续展开,然后迎来这支曲子的第一个结束性拖腔,旋律回到主音上。后面四句唱词乐语的展开,都采用变化重复的方式进行。而“破曹樯橹”一句旋律第二次攀升到高音区,后接第二个结束性的拖腔,与上一个呈变化重复的关系。最后一句,当旋律最后一次到达高音区后,便一路下行,经过悠长的拖腔,回到主音,全曲作结。

除北曲共有的有板无眼、有拍无节的特性之外,整首曲子的旋法呈现两个明显特点,一是音域宽广,音程变化幅度大;二是在有限的音乐长度中反复强调主音,每句落腔的旋律走向又相似。这对乐曲表达情感的影响是,大起大落,情绪波动,易于表现苍凉、紧张、激动的情绪;同时,不论出句如何波动,对句都以相似的轨迹回到主音,缺少舒展感,不论上句高至什么位置,中间如何曲折,下句依然回到“上”,这就适合表现郁结的心情,或者格外坚定、不容改易的观点或信念。再配合文辞本身的思想感情,自然达到更加生动的审美境界,使曲牌形成以苍凉哀怨为主,坚毅、焦灼等情绪为辅的声情特征。

三、曲牌声情特点总结

曲牌【驻马听】在元明清散曲、套数中的题材非常广泛。明代朱权的《太和正音谱》记载,北曲中【驻马听】是双调【新水令】套数的第二支曲。这样靠前的位置,使【驻马听】具备了奠定全套曲辞感情基调的重要地位。而南曲中【驻马听】的位置较为灵活,既有在中间作过曲的,又有用于结尾的。明、清作家在用曲牌【驻马听】进行文学创作时,只曲作品使用南曲的偏多,北曲很少。而套数作品北曲偏多,南曲较少。这类现象在南北曲常用曲牌中并不鲜见。元代北方中原地区的曲学界曾以名家辈出著称,尤其正定等古代名城,多有散曲、戏曲作品。然而时至明、清两代,随着经济、文化重心南移和文人圈向江南集聚,明清文学家的分布地域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故而更多的作家较为容易选择使用南曲创作散曲。

戏曲中的【驻马听】的表达效果有较为突出的特色,且其声情特征大体经历了一个由窄至宽的演变过程。在杂剧作品中,【驻马听】的表达效果相对明确地以苍凉愁苦为主,间或有表达焦灼担忧之情或威武神气之貌。比如关汉卿《关大王独赴单刀会》、马致远《破幽梦孤雁汉宫秋》、金仁杰《萧何月夜追韩信》、康海《中山狼》、陆世廉《西台记》等,这些作品中【驻马听】的声情皆有相似,而且从元至清一脉相承。偶有《通天台》这类没有明显苍凉哀愁情感的作品少量出现,说明一个曲牌使用得越广泛,其题材和声情也就越灵活,越多人写,写出来的内容就越多样。相对而言,南戏中的【驻马听】题材更为广泛,表达感情也不拘泥于一两种,但其总体表现,约有四端:一是哀愁痛苦的悲叹或哭诉,二是坚持己见的责备或辩论,三是焦虑不安的紧张或彷徨,四是积极奋发的憧憬或誓言。在这些题材中,曲牌【驻马听】可以发挥出其高下回还的音乐和文辞魅力,为不同的故事情节展现出丰富的表达效果。

散曲中【驻马听】的声情特点非常灵活。如前所论,生活轶事、怀古咏史、互酬赠答、泛舟夜游等皆可入曲。总体来看,【驻马听】在元、明、清三代散曲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到清代,有相当数量的作家使用【驻马听】在填制散曲。在曲辞风格方面,元代白朴的作品虽文采斐然,但还是保留些许俚俗风味的;而明清散曲中很大一部分作品已经明显雅化,选材、用词等颇有唐宋词的韵味。【驻马听】亦是如此,在文士阶层创作的影响下逐渐走向格律化、文人化。同时,曲辞境界也不断雅化,近于诗境、词境,并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文人气韵。与强调叙事的戏曲【驻马听】相比,散曲中的【驻马听】思想内容更加灵活,甚至不拘题材,生活轶事、吊古凭今、登高望远、泛舟夜游等皆可入曲。用这样的题材和情感填制【驻马听】,使曲牌【驻马听】展现出富有文人气息和词调韵味的一面,明、清作家的这些创作实践,也用文士阶层独有的创作情趣,丰富了曲牌【驻马听】的声情内涵。

猜你喜欢
曲牌
曲牌的传播与传承
曲牌性视角下的器乐曲《海青》
“《常用曲牌新谱》出版座谈会”在本社举行
【曲牌园地】
昆曲曲牌与昆笛演奏
祁剧弹腔、高腔曲牌及其它
“弋阳子弟”踏歌来
——弋阳腔传统曲牌抢救性录音
试论叠字体【叨叨令】
凉州贤孝的曲牌曲调特点
曲牌体联套是古典戏曲的遗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