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青年教师理想信念认同特点及培育探析

2019-03-22 11:07童玲张巍曹小清尹慧仙杨安刘飞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9年16期
关键词:青年教师理想信念教育

童玲,张巍,曹小清,尹慧仙,杨安,刘飞

(山西医科大学医学影像学系,山西太原 030000)

随着党的十九大的召开,在很多场合,习近平主席反复强调必须要牢固树立理想信念。高校大学生教育工作中,青年教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习近平同志提出“正确的理想信念,为教书育人与播种未来指明了方向。如果教师缺乏正确的理想信念, 那么如何成为一名好教师呢?”所以,新时代,高校青年教师要从自身对理想信念加强实践。当前,理想信念实践教育旨在引导广大居民特别是青年,牢固树立社会与共产主义的理想。 所以,了解其理想信念的认同,对教育实践是至关重要的。

1 高校青年教师理想信念存在的问题

1.1 缺乏政治信念

由校园到校园,青年教师自身实践锻炼机会少,思考不够理想,有的青年教师具有海外学习与工作经历,但没有从历史角度全面分析西方国家与我国民主政治意识形态差异,也没有全面而客观地认识我国国情,只是一味地应用西方学术观点简单地评判我国民主政治, 反而是赞赏所谓的西方民主。 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 社会上一些丑恶现象严重影响到青年教师思想发展,使得其缺乏政治意识,一旦遇到重大突发问题,因自身政治思想不正确,政治立场不坚定,政治观察力不敏锐,缺乏鉴别力,自身定位不准确,由此会做处一些不符合自己身份的举动。

1.2 缺乏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很大程度上是人们自身形成的向往与追求,在目标奋斗中,个体世界观与政治立场得到了集中体现。共产党召开十九大会议后,针对大学生思政教育颁布了《关于深入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决策。学生时代,基于理想信念、爱国、思政道德建设等内容,部分青年教师全面为大学生开展思政教育工作,作为一名教师,思政教育工作有不同的侧重点。参加工作后,青年教师面临结婚、买房、赡养父母及抚养子女等一系列问题,整日忙于奔波,理想信念逐渐淡化并缺失。

1.3 职业道德观下滑

随着自身缺乏理想信念,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引导,有的青年教师将“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信念抛却脑后,社交中,收支反差大,心理发展不平衡,从而改变了自己的工作态度,逐渐失去工作热情,对待工作没有责任感,敷衍了事对待工作,更不会全身心参与教科研管理工作,而是尽可能利用自己专业与职业优势,成立各种辅导班与培训班,赚取更多的利润。

1.4 诚信教育意识差

幼儿园到大学毕业,青年教师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随着自身教育层次的提高,城市教育问题不断显现。 近些年,高校教学工作中,教师科研造假新闻层出不穷,无论是国内人才培养,抑或是海外“千人计划”的引入,都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青年教师中,硕博论文数据造假,对于他人科研成果的引用没有标明出处,直接翻译国外最新研究成果,署上自己的名字变为自己的成果,科学精神与学术良知明显不足,亟待增强诚信教育。

2 青年教师理想信念认同特点及偏差分析

2.1 现实与超越性统一的认同考量

2.1.1 信念认同的现实性

本质上来讲, 理想信念在思想层面上属于上层建筑,取决于经济基础。高校青年教师理想信念是基于现实而建立的,所以当今时代,社会现实环境直接影响到了理想信念的认同。 因青年教师入校时间不长,资历浅,职称不高,工资水平与福利待遇都不高,参加工作时间短,还处于打拼阶段,面临结婚、买房、抚养子女及赡养父母等一系列问题,且日常生活开销比较大,所以青年教师群体面临的经济生活压力比较大。除此之外,日常工作中,教科研工作任务重,为了事业发展而整日忙于评职称、 发表论文及接待考核等事务, 此种情况下,对原本向往的舒适的高校工作失去了兴趣,初选心理落差,有的教师甚至形成实用与功利主义等价值观。

2.1.2 内在超越性

超越性主要指对现实存在状态利用主体进行改造,使其达到一种稳定而持久的理想目标状态,这种超现实精神力量表现为个体欲望追求的应然与现实社会的实然性间的矛盾,客观世界改造的社会实践中,理想信念是对人们超越现实情感需求与人生意义追求的体现,来源于实践的精神力量是不可估量的,牢固确立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来源于并高于实际生活。作为一名高级知识分子,高校青年教师有很强的独立思考能力,精神世界丰富,精神追求高,不会被动地接受社会现实环境,反之是主动改造,基于现实世界的认知与判断,生成的理想信念是面向未来,超越与引导现实的。

2.2 易受与可变性统一的认同状态

2.2.1 易受性

理想信念认同方面,易受性主要指主客观、理实等各种因素影响,高校青年教师有一定的优势与条件接收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首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家可调动一切力量加强马克思主义宣传与教育,使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在我国很好的生根发芽,以此为青年教师理想信念认同提供了外部环境保障。其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即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经过了实践检验, 直到现在其真理力量是非常强大, 从理论方面,为青年教师理想信念的认同提供了坚定的基础。最后,高校青年教师自身知识水平高,且对于马克思主义思想,有很高的理论素养,有很强的理论基础,有的已经加入共产党,接受了党性严格的锻炼,能够很好地接受主流话语权与价值观,为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形成创造了主观条件。

2.2.2 可变性

其主要指新媒体时代,网络环境下,信息传播速度加快, 纷繁复杂的价值观对人们的理想信念认同带来了更多的侵蚀与影响,使得理想信念认同的不确定与不稳定性特点突出。 一方面,新时期,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水平的提高,微信、微博等新社交媒体快速涌现并不断发展,自媒体出现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每个人都能发布自己的观点,人们拥有了更加即时、开放与自由度话语表达权,繁杂的网络舆论背景下,信息传递更加复杂,难以区分,面对情绪化网络舆论,主流理论话语权被掩盖甚至稀释。 另一方面,改革开放进程中,新自由、历史虚无、狭隘民族、政治冷漠及“新左派”等不同社会文化思潮泛滥,人们快速接受多元化社会思潮影响,逐渐形成浅层、情绪与怀疑性的认同。

3 青年教师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培育途径

(1)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科学理想信念离不开科学思想理论体系的支撑,人类发展历史中,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经过了时间的验证,是一种科学理论体系,为理想信念基石,为各项事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2)构建基层社会实践培育途径。当前,部分高校已经将职称评定与社会实践联系起来,原则上提出青年教师每年工厂企业生产实践不少于数月,促进教科研成果转换,但这是明显不够的。另外,要鼓励青年教师深入边远贫困地区扶贫帮困,进入基层机关锻炼,科研院所深造学习,体验基层一线生活,积累宝贵的生活经验,更加坚定理想信念。 (3)利用新网络媒体教育方法。 随着时代的进步,新技术与方法不断涌现,存在即合理,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正确看待新网络媒体为青年教师理想信念教育带来的便利。 首先,借助网络资源,将理想信念教育与网络微课堂融为一体, 便于青年教师闲暇时间学习交流。降低教育成本的同时,预防群体授课引起的时间冲突问题, 这是一种日常与常态化的理想信念教育工具。其次,随着微博、微信与客户端的出现,加快了信息传播,第一时间为指定人群精准推送信息。青年教师利用新媒体技术学习理想信念教知识, 利用经验访谈、小视频、故事及游戏等途径,寓教于乐的同时,保障教学效果。 最后,网络为青年教师提问与建议开辟了通道,通过网络获得学习困惑与思想反馈,尤其是无法言喻的问题,可利用网络平台表达心声。

4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新时期,习近平总书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 高校青年理想信念认同,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为基础,根据理想信念认同状态、考量及途径等特点,综合分析与积极引导,与高校青年教师育人实践更好地融合起来,为立德树人根本目标的实现奠定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青年教师理想信念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题解教育『三问』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