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诗词校本教材开发看职业学校人文素养培育

2019-03-28 11:16凌琳
戏剧之家 2019年5期
关键词:校本教材职业学校人文素养

凌琳

【摘 要】新一轮的语文教改倡导建立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体系,校本课程已经成为语文教学资源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作为语文教学工作者,我们应当思考如何从课程资源的源头出发,整合周围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建立合适职业学校学生学情的校本教材,弥补现行教材的不足。古诗词校本教材就是根据以上原则所编订的,让学生通过吟诵、阅读、感悟等方式获得人文素养的提升,实现自我的精神与品质塑造。

【关键词】职业学校;校本教材;古诗词;人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05-0165-02

语文教学改革是一个摆在我们面前老生常谈的问题,课程的改革应该首先着眼于教材的改革。教改倡导我们建立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体系,就是要尽可能地利用周围一切资源,创造出适合本校学生学情的课程。具体来说,它既应当体现国家的政策导向与培养目标,还应当体现地方特色、学校氛围、校内资源、教师水平等。而反观职业学校的现行语文教学资源,往往是一本语文书用到底,导致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不浓,学生人文素养培育发展缓慢。如何从源头上改进教学资源,培育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职业学校语文现有教材及学生现状分析

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教师往往将语文教育局限于语文课本,导致教学视野越来越狭小。尤其在职业学校,语文已经从重点学科转变为基础学科,加之职业学校的教学手段、教学设施都比较传统和陈旧,跟不上时代与学生的发展变化。此时,新课改提出“认真分析本地和本校的特点,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积极开发潜在资源”的要求,正是一剂对症的良药,不禁让我们从源头开始思考,应该如何整合教学资源,真正使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培育。

以笔者所在江苏某职业学校所用的现行教材为例,我们不难发现其中存在许多问题。首先,职业学校语文教材中说明文、议论文等实用性文章占比很大,这相对减少了传统经典和抒情鉴赏类美文。教材编纂者的用意是从职业学校的培养任务出发,锻炼学生实用文体写作技能,为以后的工作岗位服务。这是符合学生发展的必然要求的,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这从客观上压缩了学生审美教育和陶冶情操的时间,这个缺憾或许能靠校本教材来解决。其次,部分文章过于老旧,脱离时代,激发不起学生学习兴趣。再者,教材中还出现了部分和初中教材重合的内容。这些问题和不足都容易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导致语文课对学生越来越没有吸引力,长此以往,教学效果只会越来越差。我们不妨根据这些情况,在校本教材中补充一些经典并具有审美意义的文章。

从学生现状来说,职业学校的学生处于少年向青年转型期,平均年龄在15岁左右。这个时期的学生是世界观、人生观的定型期,也是进行人文素养培育的最好时期。这个时期的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敏捷,对新生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但也缺乏一定的耐心和毅力,对陈旧知识缺乏兴趣。再加之,职业学校的学生在学识素养上和中学生还有着一定差距,有的学生对语文提不起兴趣甚至害怕,接触语文课程时有排斥感,不能自觉地投入学习。面对这种现状,如果我们还只是单纯地从固有教材出发,一味地说教,脱离学生的实际情况,会引发学生反感。我们不妨让学生参与到校本教材的开发中来,从他们感兴趣的资源入手,发掘自主学习精神,建设学生感兴趣的课程资源。

二、职业学校語文校本教材内容的选择与安排

语文校本教材内容的选择一是要贴近学情,能引起学生感兴趣并易于接受;二是要能够提高学生文化素养,体现民族精神;三是要选择贴近学校、地方氛围,便于开展教学。基于以上考虑,笔者选择中国古典诗词作为教材内容。从学情上看,由于网络游戏和电视剧的普及,职业学校的学生往往对古典文学更有热情,他们愿意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化与习俗,对古代文人墨客的经历与作品也比较感兴趣。而在古典作品中,长篇的文言文却是他们最不愿意面对的,复杂的句法结构、古今含义迥别的实词、变化多义的虚词,令他们避之不及。而相对来说篇幅短小、便于吟诵、含义较为浅显的古典诗词就显得亲切。这些诗词在百字以内,学生阅读起来不易产生烦躁情绪,诗歌的抑扬顿挫又便于学生反复咀嚼,诗人的经历于诗歌的创作背景又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探索欲望,而从诗歌中传达出来的情感与共鸣,更是跨越千百年仍能使学生们为之感动,它是中华民族世代传承的民族智慧,是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的最好载体。从教学的环境来看,笔者所在的学校,每天早上设有早读课,而诗词是吟诵的最佳选择,学生能够在朗朗书声中更好地体味与发掘深层的文化内涵。从地区上看,笔者所处江苏南部,江浙地区文人辈出,本就有着良好的文化传统,再加之中央电台等许多媒体上出现了“中国诗歌大会”等综艺节目,掀起了全民读诗词的良好风尚。

教材具体以唐诗宋词为主,按时代为序。唐代诗歌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时期,李白和杜甫单独各一单元。初唐诗选取初唐四杰和陈子昂、张若虚等人,主要让学生感受诗歌风格从绮靡婉媚的风格逐渐转向情思与气势;盛唐诗主要选取田园诗和边塞诗,以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为主,重让学生感受声律风骨兼备的诗风;李白诗歌以豪放飘逸为主,诗境奇异瑰丽、壮阔雄伟,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想象力和感染力;杜甫诗风沉郁顿挫,诗歌中有着强烈的仁爱精神和深刻的忧患意识,让学生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精神;中唐诗歌的诗风呈现出暴露与伤感的特质,哀怨惆怅,逐渐走向内敛,主要诗人有白居易、韩愈、柳宗元、李贺、刘禹锡等;晚唐诗出现了大量的怀旧作品,或清新俊逸,或辞藻精丽,风格多样、个性鲜明,诗人有李商隐、杜牧等,这个时期的诗歌以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为主。

宋词部分主要分为五代、北宋、南宋三个部分,五代词以绮丽香艳、婉约柔媚为主,诗人以李煜为代表,开创了词的境界和格局,引导学生体会词中的家国之恨,个人感伤;北宋前期以婉约为主,多抒发闲情和离愁,以欧阳修、柳永、苏东坡为主要代表,让学生在选材、立意、境界等方面体会词;北宋后期诗人以晏几道、黄庭坚、秦观等为主,词具有浓郁的抒情特色,艺术上也变得更为精致;南宋词风格与北宋相较风格更为多样化,诗人有李清照、陆游、辛弃疾等。

三、职业学校古诗词校本教材对人文素养培育的意义

诗歌是一个民族最早用来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学样式,承载的是先民们的情感与体验。学习诗歌,首先感染学生的是优美的语句与辞藻。诗歌的语言是高度凝练的,它与白话文在语法上有着较大的差别,这种差别恰好能使学生产生一种陌生化体验去重新观察汉语,审视汉字的语法与辞藻之美。吟诵诗歌,能够使学生体会到中文词汇的丰富性与细腻性,咀嚼与推敲用词的准确与凝练。这既能使学生学会透过有限的文字去感受无穷的诗意,更能丰富学生的词汇量,不断锤炼自身的语言,提升写作与说话能力。

其次,古诗词能拓展学生的思维与想象。品读诗歌需要学生运用自己的想象,将简短而有限的诗句变成一个个拼接起来的镜头,形成连贯而丰富的情感体验。并将自身融入其中,找到自我情感与诗歌的契合点,赋予诗歌以新的创作与生命,从而完成诗歌的审美。这也正是诗歌的魅力所在。

最后,古诗词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与文化修养。阅读前人的诗歌作品,是让我们从中汲取的是前人闪光的思想,与他们进行思想对话,提高人生的境界修养。只有读过这些作品,我们才能使学生感受到情感力量的伟大与真实,只有感受过这些作品,我们才能使学生反思自我存在的价值与意义,真正帮助学生实现对自我的塑造。

参考文献:

[1] 吴刚平.开设校本课程的若干认识问题探讨[J] 教育教学论坛 2006,(1).

[2] 曹茂才.论语文校本课程的形态[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5,(5).

[3] 李群.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实现基础与推进策略[J] 教育科学研究2007,(5).

猜你喜欢
校本教材职业学校人文素养
对流动儿童竖笛校本教材内容选择的思考
开发咏春拳校本课程,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发展
高校人文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以学生为主体的职校班主任工作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让管理更有效
高校 《大学语文》 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
五年一贯制大专阶段二外日语校本教材的研究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