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转移的承接特征及产业转移的承接力评价:以湖南为例

2019-05-08 05:39陈亮贺正楚
社会科学家 2019年12期
关键词:市州湖南省优势

陈亮,贺正楚

(桂林理工大学商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受生产要素成本上升以及经济转型升级等因素的影响,我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企业和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日益明显[1]。产业转移是发生在不同国家、区域之间的一种经济现象,在市场化背景下,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发达地区以其所具有的比较优势通过跨区域投资、技术转移,把部分产业的生产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其目的是寻找新的市场发展空间来实现成本最低化和利润最大化[2]。从微观层面来看,产业转移可以看作企业通过对外投资在跨地区形成新的生产规模,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已有学者利用企业区位变迁研究了绝对产业转移[3]。产业转移的本质是生产力在空间布局上重组和对比较优势的寻求[4]。产业转移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意义重大,它是优化产业布局、合理配置区域资源、形成合理分工体系、促进区域协调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5],也是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升经济质量,实现创新、绿色、协调、开放、共享发展的必然要求[6],其对产业转出地和产业承接地的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湖南省地处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过渡带、长江开放经济带和沿海开放经济带的结合部(简称“一带一部”),近年来,该省把承接产业转移作为创新引领开放崛起的重大战略机遇,把承接产业转移作为发挥“一带一部”区位优势、走在中部地区和内陆地区开放前列的主要举措。近年来,该省加大承接产业转移力度,有力地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7]。为了认真落实国务院李克强总理于2018年6月在湖南考察时的重要指示精神,推进本省湘南、湘西地区“有力有序有效”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在中西部地区当中当好承接产业转移的“领头雁”,湖南省已经制定了《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总体方案》,这就表明承接产业转移的“顶层设计”已经完成,承接产业转移的重大行动正在实施。为此,对湖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特征进行描述,发现产业转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该省的产业转移承接力进行评价,以进一步提高该省的产业转移承接能力,因此这一选题对湖南省既有较好的现实意义,对学界也有较大的学术探讨价值。

一、文献综述

国内外学者就产业转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研究结果大致分为三个方面。

(1)研究产业转移所具有的特征趋势,通过对产业转移的空间特征进行量化分析,从而总结产业转移的模式和趋势。对于产业转移趋势评估方法,大体上可分为以下几类:一是采用产业产值在一国工业产值的占比、产业增加值比、区位商、产业动态脱钩指数、EG指数、产业集聚指数、全局空间自相关指数等简单指数或集聚指数测量产业转移趋势[8-10];二是通过非中性技术进步超越随机前沿模型、时间序列ARIMA模型等计量模型对产业转移趋势进行测算与预测[11-13];三是结合份额对比法和偏离—份额法的思想,把某个产业在某一行政单元一定时期经济产出的变化分解为不同区域层面的增长分量,以此测算区际产业转移的趋势和规模[14-17]。四是采用双重差分法测算区域间产业转移态势[18],如文献[19]采用2000-2010年世界投入产出表数据,构建投入产出模型,定量测度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国家之间的产业转移,分析产业转移的时空特征。

(2)研究产业转移的动因,分析影响产业转移的经济因素、制度因素和集聚因素等,为产业转移的定量研究提供新思路[20-21]。文献[22]从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出发,选取产业承接地市场规模及潜力、基础设施条件、产业配套能力、人力资本情况、经济发展水平等多种因素,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这些因素对欠发达地区吸引外商投资及对实际利用省外资金的影响;文献[23]利用标准差、变异系数、赫芬达尔指数、聚类分析、ESDA及空间计量经济模型等方法,对豫皖湘赣四省承接产业转移的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

(3)研究省域、市域承接产业转移能力,也就是对承接产业转移能力评价体系进行研究[24]。为揭示产业转移的空间分异特征以及其形成机制,通过分析各区域在进行产业转移和承接时存在的问题,采用各种实证方法建立指标体系对区域间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进行定量分析。文献[25]根据湖南省的实际情况,构建一个由6个一级指标、39个二级指标的分析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湖南省14个市州承接产业转移能力的综合得分进行排序,结果显示,湖南省承接产业转移能力整体水平偏低。文献[26]以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典型区域河南省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最小相对信息熵组合赋权法、多因素综合评价法、GIS空间分析技术等方法,对2000-2014年河南省18个地级市产业转移承接力的时空格局进行分析。

纵观学界对产业转移开展的研究,总体来看,研究视角多以产业转移的转出地为主,而对产业转移承接地的相关研究较少,且研究对象多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如浙江省和广东省等地区,并且主要是对重要的产业转移转出地的产业转移现状、特征、影响因素、问题对策、趋势和路径开展研究,而对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地区的产业转移承接能力缺乏系统研究,关于湖南省的承接产业转移的相关研究更是少见,即使有关于这个方面的研究,其数据也比较陈旧,已经不能从整体上反映出该省承接产业转移的最新状况。鉴于此,本文从湖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特征入手,通过分析该省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研究该省所辖的14个市州的产业转移承接力水平,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为该省更好地承接产业转移提供决策参考意见。

二、湖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特征描述:流入资金、投资产业类别等多个视角

在描述湖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特征时,从国内流入资金、境外流入资金、境外资金对产业类别(含一、二、三产业,分行业)的投资、转移产业的贡献度、转移产业的区域分布等6个方面,进行多视角的特征描述。

1.国内省市通过产业转移而流入湖南省的资金

从承接的国内省市产业转移来看,近年来湖南省新增加的来自于国内省市的资金投资项目,以广东省为代表的珠三角地区是最大来源地,来自于长三角和京津冀等地区的投资也迅速增长。2017年来自于泛珠三角地区投资同比增长18.5%,占湖南省的国内资金投资总额的53.6%;来自于长三角地区投资同比增长11.8%,占湖南省的国内资金投资总额的15.7%;来自于京津冀地区的投资增长迅速,增幅达22.5%,占湖南省的国内资金投资总额的15.7%;来自中部其他五省资金的投资为651.71亿元,同比增长14.2%,占湖南省的国内资金投资总额的12.8%。表1是2015-2017年湖南省的国内资金投资排名前5位的省市。

表1 国内省市对湖南省的投资及排名(取前5位)(单位:亿元)

2.境外通过产业转移而流入湖南省的资金

2013-2017年湖南省吸收境外资金的投资,投资来源地主要集中在中国香港,日本等亚洲国家和地区。由于在法律上,我国的港澳台地区属于境外,所以来自于港澳台地区的通过产业转移流入中国大陆的资金,也称为境外资金的投资。表2是2013-2017年湖南省吸收境外资金的投资主要来源地和投资排名情况,其中,中国香港高居榜首,从2013年的占比62.16%上升到2017年的70.1%。2018年,中国香港对湖南省实际投资全年保持高速增长态势,投入资金116亿美元,同比增长14.3%,占湖南省境外资金投资比重的71.7%。日本随着产业转移投资流入湖南省的资金为6.86亿美元,同比增长54.1%。“一带一路”国家(地区)随着产业转移流入湖南省的资金为2.54亿美元,其中新加坡是主要的境外资金投资的来源国,流入资金1.53亿美元,占“一带一路”国家(地区)总量的60.3%,较上年提高12.9个百分点。欧盟28个成员国随着产业转移流入湖南省的资金同比增长3.3%,增幅较上年提升26.2个百分点。

表2 在湖南省投资的境外资金的主要来源地和投资排名(单位:万美元,%)

3.境外通过产业转移对湖南省的产业投资

从承接产业转移的产业分布来看,承接的第二产业转移速度放缓境外资金的投资,第三产业转移速度较快,表明湖南省承接到的产业转移,使该省产业结构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从表3可以看出湖南省在2013-2017年第一、二、三产业的境外资金的投资情况,第一产业境外资金的投资一直在降低,第二产业境外资金的投资缓慢增长,第三产业境外资金的投资保持快速增长。

表3 境外资金对湖南省第一、二、三产业的投资及增速(单位:万美元)

4.境外资金对湖南省的分行业投资

境外资金2013-2017年在湖南省分行业的投资情况,见表4。湖南省分行业的境外资金投资主要集中在制造业方面,意味着湖南省承接的境外产业转移以制造业为主体。

表4 境外资金对湖南省分行业投资的企业数量及产品销售收入

5.转移的产业对湖南省产业经济发展的贡献度

2017年湖南省承接外来的转移产业,对该省产业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主要表现在承接的转移产业或转移企业,其产品销售收入在湖南省本行业的百分比占比情况,平均达到4%的份额,这个份额,本文称之为“转移产业对湖南省产业经济发展的贡献度”,见表5。

表5 2017年湖南省承接的转移产业对该省产业经济发展的贡献度

6.湖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区域分布

为了说明和表达的方便,本文把湖南省14个市州划分成4个区域,这4个区域的名称分别是:长株潭地区、湘南地区、洞庭湖区域和大湘西片区。其中:长株潭地区是指长沙市、株洲市、湘潭市;湘南地区是指衡阳市、郴州市、永州市;洞庭湖区域是指岳阳市、常德市、益阳市;大湘西片区是指邵阳市、张家界市、娄底市、怀化市、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该州以下简称“湘西自治州”)。

见表6所示,从2013-2018年湖南省14个市州在承接产业转移当中引入的境外资金情况来看,长株潭地区和湘南地区引入境外资金较多,而洞庭湖区域和大湘西片区引入境外资金较少,根据引入的境外资金数额大小,湖南省引入境外资金排名前五位的地区是长沙市、郴州市、衡阳市、湘潭市和株洲市。因此,长株潭地区和湘南地区是湖南省承接境外产业转移的重点分布区域。

2013-2018年湖南省4个区域引入国内资金的情况,见表6所示。湖南省引入国内资金排名前五位的地区是长沙市、郴州市、岳阳市、常德市和株洲市。长株潭地区、湘南地区引入的境外资金、国内资金分别占湖南省总额的80.4%、56.3%。湖南省4个区域在引入的境外资金增幅排名方面,2013年引入的境外资金同比增幅最高的是湘南地区(26.8%),2014年增幅最高的是洞庭湖区域(15.9%),2015年增幅最高的是长株潭地区(54.39%),2016-2017年,增幅最高的则都是洞庭湖区域(分别是16.5%、18.4%),2018年增幅最高的是大湘西片区(21.4%)。湖南省4个区域在引入的国内资金增幅方面,2013-2014年引入的国内资金同比增幅最高的都是大湘西片区(分别是18.1%、15.4%),2015-2017 年则是洞庭湖区域增幅最高(分别是18.3%、15.2%、17.2%),2018 年增幅最高则是大湘西片区(17.4%)。

表6 湖南省4个区域在承接产业转移当中引入的境外资金和国内资金及增幅

三、湖南省承接产业转移存在的主要问题

(1)承接产业转移的产业发展基础和条件不够理想,影响了承接产业转移的速度与规模。由于产业链的整合与协作能够为迁移企业提供资本、数据、信息等生产要素流动所带来的竞合优势,因此实现产业链的整合与协作,是使承接的产业转移充分发挥成效和提高产业转移承接能力的有效方式。要使产业链得到较好地整合以及充分发挥产业链的协作作用,其前提是需要较好的产业发展基础和条件,即产业发展基础较好,产业配套能力较强。湖南与沿海地区、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相比,该省的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发展产业的基础条件还待完善,不少产业的产业链发育还不健全,产业配套能力不足。产业基础薄弱、产业链发育不全、产业配套能力不足,这是制约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到湖南的主要因素。

(2)承接产业转移的软环境不够完善,影响了为承接产业转移提供的服务能力的质量。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软环境深刻影响着为承接产业转移而提供的服务能力的质量,这种影响至少来自于三个方面。一是政策层面。湖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政策,形式化严重,针对性不强,政策在具体实施中还经常出现“走样”“变味”现象,“外商被打成内伤”就是招商引资政策的落实效果大大降低的写照。二是政务环境。“十三五”时期,湖南省承接的产业转移基本上是由政府的招商引资带来的,政府有关部门在招商引资方面“管的太多”“管的太细”等问题依然存在,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在招商引资工作当中重形式轻实质,服务意识差。三是市场环境。湖南的市场经济市场化程度相对较低,专业咨询机构实力薄弱,专业服务市场发育不完善,为承接产业转移提供的优质服务能力还较为欠缺。

(3)所承接的产业规模偏小,并且产业转移来源地和承接地的分布都不够均匀。2016-2018年,我国实际利用境外资金从1260亿美元上升到1349.7亿美元,而湖南省实际利用境外资金从128.5亿美元上升至161.91亿美元,在全国占比从10.2%上升到12%。虽然湖南省引入境外资金占比在增加,但相比东南沿海地区等省份的占比,湖南仍然存在较大差距,所承接的产业规模偏小。例如江苏省2018年引入境外资金255.9亿美元,在全国占比18.96%。2018年湖南省境外资金投资连续12个月保持正增长,全年增长9%以上,全国的来自于境外资金投资新设立企业60533家,湖南省来自于境外资金新设立的企业290家,新设企业同比增长70.6%,这一增长速度在全国的占比还是很低;引入国内资金6002.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7.7%。截至目前,世界500强企业在湖南投资的有172家,国内的500强企业已有400多家在湖南投资建厂,但湖南省的上述数据相对其他省份仍然较低。从境外资金的投资情况分析,湖南在中部六省中优势并不明显。从转移企业的来源地分析,湖南省的境外资金投资项目主要来源地是亚洲,其中港澳台地区占比较高,而欧美发达国家投资比例仍然很低,产业转移来源地的分布不够均匀。从国内资金的投资项目来看,广东、北京和浙江等省市是主要来源地。在产业构成方面,2018年第一、二、三产业引入境外资金分别为53237、664394、668519万美元,第二产业所占比重48.89%。从分布区域来看,2018年长株潭地区引入境外资金741749万美元,占比53.46%。湘南地区、洞庭湖区域引入境外资金分别为360126、190342 万美元,占比分别为27.09%、13.29%,这些地区由于受到各方面条件的约束,承接产业能力明显不足,产业转移承接地的分布在湘南地区等区域还不够均匀。

四、湖南省14 个市州产业转移承接力评价

1.产业转移承接力的测定

产业竞争力主要指产业综合实力和产业发展潜力的强弱程度,某个产业生产的产品或者提供的劳务占市场份额的多少及持续扩张能力的强弱,是衡量该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市场占有率是反映市场份额的指标,体现的是产业现有的竞争能力;竞争优势系数是反映市场份额持续扩张能力的指标,体现的是产业的潜在竞争力。

(1)市场占有率的计算

市场占有率是指在特定市场中,竞争主体(该主体可以为地区、行业或者企业等)生产的某种商品的销售量占该市场中此类商品总销售数量的比值。市场占有率的计算方法为

其中,Pi表示某产品或者产业的市场占有率,Si为该产品或产业在一个局部地区的销售收入,S为该产品或产业在整个地区的销售收入。用公式(1)表示生产规模、竞争优势和竞争主体市场竞争力的关系,即市场竞争力=F(竞争优势,生产规模)。在市场经济中,某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越大,竞争力越强。从生产要素的角度分析,生产要素的占有率越大,能够间接反映出该主体的生产规模也相对越大。因此将公式(1)转化为:

其中,Pi为某产品或者产业的市场占有率,Ki为某产品或者产业的竞争优势系数,Di为某产品或者产业的生产要素占有率。

(2)综合要素生产率的测定

产品销售量、增加值率及综合要素生产率等因素,是决定产业竞争优势系数的主要因素。产品销售率反映产品特性满足广大目标顾客物质与精神需求状况,计算公式为:产品销售率=销售收入/总产值;增加值率的大小主要受专业化程度和产品结构的影响,计算公式为:增加值率=增加值/总产值;综合要素生产率则是对单位投入要素产出成果的反映,是劳动生产率和资金生产率的几何加权平均数。

(3)竞争优势系数的测定

竞争优势系数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Ai、Bi、Ci分别为产品销售率、增加值率、综合要素生产率。

2.湖南省14个市州产业转移承接力水平的实证分析

根据上述所提出的方法,从湖南省2017年统计数据中选取研究需要的指标数据,从市场占有率和竞争优势系数两方面,对湖南省14个市州的产业转移承接能力进行评价。具体步骤如下:首先通过工业增加值、从业人员平均数以及资本投入三项指标,采用Cobb-Douglas生产函数,测算出。然后利用,,可以计算出,,再利用公式计算生产率因子。产销率因子根据总产值和产品销售收入这两个指标计算得出。增加值率因子根据工业增加值和工业总产值这两个指标计算得出。由于统计年鉴不再公布工业总产值的数据,本部分用产品销售收入替代工业总产值。

(1)市场占有率比较分析

根据2018年湖南省统计年鉴,根据数据的可得性,选取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作为销售收入的代理变量,计算湖南省14个市州的工业市场占有率,计算结果如表7所示。

表7 2017年湖南省14个市州的工业市场占有率

湖南省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导致该省14个市州的工业市场份额分布也不均衡,各个市州竞争力存在明显差距。2017年,14个市州中长沙市的市场占有率最高,达到27.67%,是竞争力较强的地区。市场占有率最低的是张家界市,仅为0.32%。按市场占有率的大小依次排前6位的是长沙市、岳阳市、湘潭市、株洲市、郴州市和常德市,且工业市场占有率均大于7%。从湖南省整体来看,该省工业品市场的集中度较高,排名前6位的市场占有率总和达到70.64%,其中排名前3的地区分别是长沙市(27.67%)、岳阳市(11.62%)、湘潭市(8.74%),这三个地区的市场占有率总和达到48.03%,约占湖南省工业市场总和的二分之一;而张家界市(0.32%)、湘西自治州(0.63%)、怀化市(2.46%)的市场占有率都较低,三者仅占湖南省的3.41%。

(2)竞争优势系数比较分析

表8是2017年湖南省14个市州的工业竞争优势系数情况.

表8 2017年湖南省14个市州工业竞争优势系数

观察表8可以得出,竞争优势最强的是张家界市,竞争优势系数为77.99;竞争优势最弱的是邵阳市,竞争优势系数为18.42。张家界市的竞争优势系数是邵阳市的4.23倍。按竞争优势系数的大小进行排列并将14个市州分为以下4组:

Ki≥72.78,竞争力最强的地区:张家界市、长沙市、常德市。

54.95≤Ki≤72.78,竞争力较强的地区:衡阳市、湘西自治州、郴州市、怀化市。

30.54≤Ki≤54.95,竞争力较弱的地区:永州市、湘潭市、娄底市、岳阳市。

18.42≤Ki≤30.54,竞争力最弱的地区:益阳市、株洲市、邵阳市。

(3)产业转移承接力综合分析

根据湖南省14个市州的市场优势和竞争优势情况,把这些市州划分成以下4种类型,具体分类见表9所示。

表9 2017年湖南省14个市州产业转移承接力

第一种类型是市场优势和竞争优势都比较强的地区,分别是长沙市、常德市和郴州市。这3个地区总计市场占有率为42.41%,几乎占据湖南省全部市场总和的二分之一。郴州市的竞争优势系数是57.48,该系数稍微偏低,但是长沙市和常德市的竞争优势系数都在72以上。所以,综合来说,湖南省产业转移承接力较强的是长沙市、常德市和郴州市。

第二种类型是市场优势比较强但竞争优势比较弱的地区,主要包括株洲市、湘潭市和岳阳市。这3个地区的工业品市场占有率水平均高于湖南省平均,排名均居湖南省前五,但这3个地区的竞争优势系数在湖南省内均属于较低水平。株洲市、湘潭市和岳阳市由于靠近省长沙的地理优势,两者在市场和资源方面占据较大优势,但是数据分析的结果显示这3个地区的竞争优势并不强,主要原因在于:株洲市的综合生产率较低,综合生产率因子仅为61.94,在湖南省14个市州中排名最后,表明株洲市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较差;岳阳市的生产率因子和增加值率因子均在位居湖南省14个市州中倒数第四位,明显低于湖南省的平均水平。湘潭市的增加值率因子在湖南省排名第12位,说明工业的专业化分工可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所以,株洲市、湘潭市和岳阳市在湖南省14个市州中属于产业转移承接力较强的地区,但是这3个地区的竞争优势仍需得到重点培养。

第三种类型是竞争优势较强但市场优势较弱的地区,包括衡阳市、张家界市、怀化市和湘西自治州4个地区。这4个地区均表现出竞争优势系数高于湖南省平均水平,市场占有率均低于湖南省平均水平的典型特征,且市场占有率均在5.55%以下。虽然这4个地区具备相当的竞争优势,但存在市场优势和资源优势的欠缺。因此,这4个地区具有一定的产业转移承接力,但是应该重视这4个地区的市场开拓力度。

第四种类型是市场优势和竞争优势均比较弱的地区,包含邵阳市、益阳市、永州市和娄底市这4 个地区。这4个地区的市场占有率和竞争优势系数都处于较低水平,明显低于湖南省的平均水平,尤其是邵阳市,市场占有率和竞争优势系数均明显处于竞争劣势。所以,相比较来说,邵阳市、益阳市、永州市和娄底市这4个地区在湖南省14个市州中是产业转移承接力较弱的地区。

五、湖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政策建议

一是进一步完善产业政策,营造承接产业的政策环境。应进一步完善承接产业转移的相关政策,从投资政策、财税政策、金融政策、产业政策、招商引资政策、土地政策和环保政策等方面,为承接产业转移提供政策支持,并充分考虑到湖南省14个市州在经济发展程度、要素禀赋特点及产业结构布局方面的地区差异性,因时因地的制定与14个地区发展情况相符的产业承接政策,以保障14个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协调发展。各个市州应以本省对全省主导产业发展的规划和对各地区产业发展的定位为基础,根据地区自身的情况制定出具有地区特色、科学合理的产业转移承接发展规划。鼓励各地区采取差异化和灵活的税收政策,对产业转移承接地区实行减税政策和优惠贷款政策,对环保节能等环境友好型产业转移项目给予减税政策等。完善招商引资重大项目培养制度,对承接的产业转移项目制定适当的考评机制,加强对产业转移重点项目或特色产业项目的支持力度,并根据项目开展的实际情况给予专项补贴。强化产业政策引导作用,引导产业转移承接向有序化、科学化、高效化发展。

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承接产业转移条件。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是承接产业转移的基本条件。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推进湖南省与长三角、珠三角及周边内陆省份的交通建设。加快在建铁路、高速公路在湖南境内的建设进程,推进已批复的道路扩能改造项目,扩大山西、内蒙古等省的煤炭资源运输至湖南省的铁路运行能力,加快推进中石油和中石化项目运输管道在湖南境内的建设。能源项目建设方面,利用西部地区能源资源丰富的条件,加强与西部地区合作开发和建设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新能源,鼓励湖南省相关企业通过自主创新或协同创新的方式探索国际页岩气开发新技术。信息与网络建设方面,加快湖南省与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在电子口岸、信用建设、交通信息、空间地理信息、应急指挥联动等领域合作,推进教育、文化、卫生、旅游等领域信息资源的合作开发与共享。

三是重视环境效应,有选择性地承接产业转移。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湖南省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需充分考虑环境的承载能力,有选择性地承接产业。首先,湖南省应严格外来产业转移的承接标准,制定承接转移产业的准入原则,确保转入的产业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污染物排放标准,优先承接和引进高新技术骨干企业、成长性好的高新技术示范企业和科技型农业等科技型企业,严控高消耗、高污染企业转移到湖南本地。其次,制定转移产业承接的环境规划,规范矿产等不可再生资源的开发程度和秩序,严控不合理资源开发,防止资源浪费,切实保护生态环境,维持生态平衡。第三,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推广节能减排、生态环保技术以及先进适用技术,逐步提高资源回收率和尾矿、废石等工业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率。建立“零资源”循环经济试点经验。最后,加强政府对本地区生态环境的监测力度,注重对已破坏生态环境的修复,缓解资源、环境对经济发展的约束。

四是深化区域开放与合作,促进区域联动发展。深化区域开放与合作,首先,要完善开放合作平台,完善跨地区利益分享机制。推动省内有条件的地区建设综合保税区、保税仓等对外贸易平台。完善湖南省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深化服务业开放。努力构建综合型贸易平台,推进更高水平贸易便利化自由化。缩短进出口通关时间,降低通关费用,降低出口查验率、加快进出口环节审批。其次,要深化区域合作。在国际范围内,湖南省要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多开发境外合作项目,如开展产能合作、在不发达国家设立营销网点等。充分发挥株洲市作为华中地区交通枢纽作用以及充分利用湘南地区的衡阳市、郴州市和永州市毗邻珠三角、靠近长三角经济圈以及港澳地区的地理位置优势,鼓励株洲市等地区积极接纳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的产业转移以及华南地区向内陆地区的产业转移。加强同中原地区城市圈的沟通和联系,努力构建起规范化、常态化的沟通协调机制。拓宽湖南省与成渝城市群和京津冀地区的合作领域,深化合作层次。在湖南省内部,鼓励各地区之间的产业转移,针对产业转移和产业承接,在产业布局、产业集群、资源供给、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进行地区性的协作,尤其要重视长株潭地区与洞庭湖区域等产业经济相对发达地区,把产业转移到大湘西片区等产业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地区。

猜你喜欢
市州湖南省优势
湖南省第一次工农代表大会何时何地召开
湖南省怀化市通联站订户展示之窗
矮的优势
2017年湖南省高中数学联合竞赛
画与话
2017:市州报社长在谋划什么?
谈“五老”的五大特殊优势
第二优势
《湖南省志·军事志》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