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模块式教学的实践性探析

2019-07-01 06:24王国勇
教师·上 2019年5期
关键词:教学实践小学数学

王国勇

摘 要:小学数学是小学教育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和认知数学世界的起点,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及生活意义重大。模块式教学,主要指以单元或模块的主题知识为一个有机整体来进行教学。由于教学知识丰富且彼此衔接,模块化教学更具有灵活性和有效性,对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文章结合教学工作经验,浅谈小学数学的模块化教学实践。

关键词:小学数学;模块式教学;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3-03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13-0058-02

模块式教学立足于某一单元或模块的主题知识,可帮助教师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扩大教学空间,使教学方法更加灵活多变,富有生气。模块式教学通过强化对教学内容的设计,优化教学程序,可增强各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从而帮助学生构建新的知识模块。

一、模块式教学实践的特点

小学数学模块式教学具有哪些特点?其一,全局性。模块式教学并不是在一个主题单元内,将各个分散的知识点生硬地叠加起来。事实上,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有时相互关聯,有时独立存在。模块式教学将知识点之间的地位、作用、运用、推理、关联等关系,在遵循科学的原则下加以整合,不是僵硬地统一起来,而是体现了模块式教学的全局性,不会让模块式教学流于形式。其二,计划性。小学数学的模块式教学,需要教师制订充分的教学计划。从一个模块或单元的知识中,可分析、细化到一个个的子知识系统;反之,也可从一个模块或单元的知识中,辐射到其他单元的知识点,彼此呼应,形成统一、清晰而完整的知识链条。教育的功能效应在于教育的持久性和连接性,如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不能有效地进行融合,则必然导致教学工作的产出事倍功半,效率低下。其三,主体性。教师需要凸显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并采取积极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才是课堂学习的“主人”,同时鼓励学生广泛参与到模块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因材施教,增强模块式教学的弹性。

二、小学数学模块式教学实践策略

(一)合理设计教学内容

在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相对于传统步步为营、按部就班的教学方式,模块式教学的跳跃性、穿插性及灵活性均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众所周知,教学内容是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基本依据,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载体。在一个单元模块内,一个大的学习主题,涉及众多的知识分支和小知识点,采用模块式教学,无疑需要教师高屋建瓴,统筹兼顾各个知识分支及相互串联、并联的知识,并将其有机整合在一起,如此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工作。如在教学“三角形”这一单元的内容时,可从“角”与“边”两个方面切入,其内容就联系到三角形的分类、内角和、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要想进行小学数学模块式教学,首先就要设计出合理的教学内容,以明确的知识脉络或知识框架,确保整个教学工作能够循序渐进地展开,至于教学内容中所存在的缺陷与不足,则需要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加以调节、优化。

不同的教师可结合教学主题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地加以设计。但是,追本溯源,教学内容的设计应具备以下特点:其一,整体性。模块式教学在原有的教学基础上,增加了大量的教学内容,因而从整个教学单元或模块的高度考量,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实践将所有知识点合为一体,有序地开展教学工作。为此,教师在课前的准备工作中,需加强对知识点的研究,分析其中相互交叉的部分;或者是彼此分隔较远的地方,运用合并或单独设置的形式将其呈现在课堂教学中。其二,层次性。模块式教学具有层次性,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设置出清晰的知识脉络,或者把握好课堂教学的方向,层层递进,彼此衔接,避免出现教学紊乱的消极状况;并突出教学主题的核心点,而将其他内容放置于核心点的周围,以作为印证、强化或补充。其三,关联性。模块式教学立足于整个教学单元或模块,而同一主题下的知识点,或存有主次关系,或表现出同等关系,因而在教学过程中需凸显各知识点的关联性,由点及面,举一反三,发散学生思维,丰富课堂教学。

(二)加强师生互动交流

小学数学的模块式教学,需进一步强化课堂教学中师生交流互动的频率,提高课堂互动的有效性、指向性。不言而喻,高效的课堂教学构建在师生之间良好的互动基础之上。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大环境的影响下,不少教师采取“灌输式”“一言堂”的教学方法,以高强度的输出,来扩大课堂教学的产出效益。然而,增大输出并不代表就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成效。反之,学生长期处于高负荷的学习压力下,难以体会到数学学习的快乐因素。且随着学习的深入,课程难度的加大,学生学习的功能效应会逐渐削弱,直至消失。此外,在一堂数学课中,教师难以将所有的知识点完整而细致地传授给学生;作为学习者的学生,也不能全部接收到教师传授的知识,不能深入理解、消化新知识,更加不能做到面面俱到。模块式教学,由于整合了一个单元或模块的数学知识,因而在教学过程中,会给予学生信息量大、节奏快的学习感受。为此,为了降低学生学习的不适应性,也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需要教师加大与学生交流的广度、深度,并从学生的反馈中抓住有效信息加以延伸,提高学生群体的课堂参与程度。

在一个班集体中,学生们的数学基础参差不齐,学习兴趣不一,学习能力不同,至于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更是千差万别。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客观存在,而模块式教学在强化师生交流这一重要的环节基础上,可极大延展课程教学的切入点。比如说,在教学“统计与可能性”这一单元内容时,某个学生不能掌握“可能性”的计算方法,但通过对“统计”部分的学习,再回过来分析可能性时,学生就会豁然开朗了。数学课堂实施模块式教学,教师应注重学生群体的差异性,而只有在加强师生交流的前提下,教师才能准确把握学生对同一主题知识学习的差异所在,才能快速调整教学模式及内容,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学过程中,不应总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交流互动模式。诚如爱因斯坦所言:“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应鼓励学生提问,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敢于质疑问难,敢于说出自己的不解及疑惑之处。学生提出的问题,即可作为课堂教学的反馈信息,同时也可作为课堂生成性资源而加以利用,这对激发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大有裨益。

(三)掌握课堂教学节奏

与其他学科相比,数学具有高度严谨性、逻辑性、思维性的学科属性。学习数学需要认真对待,需要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要提升小学数学教学中实践模块式教学效率,需要教师掌握好课堂的教学节奏。6至12岁的小学生群体,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重要阶段。活泼好动、热情洋溢、想象力丰富是小学生与生俱来的年龄属性。大部分小学生反应敏捷,具有无限的学习潜力和可塑性。然而,事物具有正反两面性。小学生在聪明活泼的同时,也较为缺乏学习的柔韧性、持久性,再加上他们年龄小,思维能力和认知水平不足,在面对难度较大或复杂的数学问题时,往往产生烦躁、厌倦的不良心理情绪。而有的学生正是不能有效地调节自我,从而对数学课程失去了学习兴趣,甚至发展为望“数”而逃。基于此,在模块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调节教学节奏。对学生们易于理解的内容,教师则可加快教学节奏;而对抽象的数学定理、概念,教师应放缓教学节奏,给足学生消化理解的时间,以保障“产”“学”信息的对称性。

例如,在教学“分数”这一章节的内容时,教学的第一环节应是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概念和性质。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其中几份的数叫分数。表示这样的一份的数叫分数单位。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们对分数概念的理解有困难,于是暂停教学,给学生们两分钟的时间默读分数概念,并反复地咀嚼、思考。接下来,笔者列举了生活中常见的“分糖果”的例子:妈妈买来了10颗糖果,其中7颗是苹果味的,3颗是草莓味的。10颗糖果分给乐乐和天天,乐乐喜欢苹果味的,于是拿了7颗。天天是乐乐的哥哥,谦让弟弟,于是拿了剩下的3颗糖果。那么,乐乐拿了几分之几的糖果呢?有学生A反应很快:“老师,乐乐拿了一半多两颗的糖果。”笔者鼓励了学生A的发言,接着说道:“同学们,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表示事物的多少或数量时,仍然采用刚才A同学的这种方法,就显得很麻烦了。如果我们用分数表示,10颗糖果是总数,作为分母;乐乐拿走了7颗糖果,作为分子,即,这样就能既简单又准确地表示数值的多少了。”生活化的小例子,将分数概念具体化,帮助学生们轻松理解了分数的概念,为后续的教学工作开展做好了铺垫。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模块式教学,教师应注重对教学内容的优化设计,既要保证各个单元、模块内容的整体性,同时又要凸显重难点所在,以合理的层次、结果、框架,为数学课堂教学的有序深入做好准备;同时要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鼓勵学生质疑问难,尊重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见解。模块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因小见大,从学生的反馈中感受学生的学习状况,并进行科学的改进;要把握好课堂教学的节奏,留有一定的余白,一方面让学生能够在紧张的学习氛围中得以适当的放松,另一方面则给予学生思考和消化知识的时间,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模式化教学也需要考量学生群体的实际情况。低年段的小学生,知识结构单一,理解能力不足,因而不宜深入开展模块化教学;高年段的小学生,理解能力及知识储备均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因而在开展模块式教学时,能有效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唤醒学生所学过的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及知识迁移、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梁晓慧.关于小学数学单元模块式教学的探究[J].祖国,2017(21) :238.

[2]许  姣.小学数学单元模块式教学的实践探讨[J].数理化学习(教研版),2018(2) :59-60.

[3]张秀芳.小学数学单元模块式教学的实践探索[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8(5) :114-115.

[4]丁永利.小学数学单元模块式教学的实践研究[J].新课程(上旬刊),2017(3) :13.

[5]马 超.小学数学单元模块式教学的运用[J].中华少年,2017(11) :138-139.

猜你喜欢
教学实践小学数学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