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标阅读板块目标与内容在教学中的渗透

2019-08-13 06:01黄美霞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语文课程标准教学渗透教学设计

摘  要:阅读板块在学段目标与内容中所占比例最大,是初中语文教学的核心板块。结合《老王》教学设计可知,此板块内容渗透在阅读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内容:一是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二是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三是重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四是重视语文知识的积累运用。

关键词:语文课程标准  阅读板块  教学渗透  《老王》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7-0066-01

《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第四学段的阅读板块中明确提出了12条课程目标与内容,经整理,12条课程目标与内容主要包含以下内容:一是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二是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三是重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四是重视语文知识的积累运用。[1]阅读板块于五个板块中所占比例最大,可见其在语文教学的重要性,故如何将其课程目标与内容渗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以《老王》的教学设计为例,从阅读板块的四大内容中浅谈阅读板块目标与内容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1   课内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阅读板块第4条指出“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第7条“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与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2]P15这两条目标明晰了初中语文阅读需要达到的程度,即学生在自我阅读之后,能够形成个性化的感悟与认识。

《老王》教学设计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概括老王与“我”相处的几件事为切入点,让学生自己感受和体验文本的魅力。首先,教师可抛弃“华丽”的导入环节,而是在正式讲课之前,让同学们专心致志、恭恭敬敬、原汁原味地读课文,尊重学生的初读感受。接着,在学生理清文章思路后,在学生保持原有感受的基础上向学生提问“初读课文你觉得老王的生活状态是怎样的?”这一问题既检验了学生的初步的感受,又再次引导了学生细读文本。随后,教师可再次发问“读完8—16自然段你的第一感受是什么?大胆地把你真实的感受说出来。”这几个段落是学生容易忽略的部分,也是学生初次阅读难以掌握的语段,故教师可将其作为教学的重要环节,且鼓励学生“大胆”地把“真实”感觉说出来,以此带领学生挖掘文本内容,感受作者文字背后的意图。因而,教师们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应想方设法设计多种阅读教学环节带领学生回归文本,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情感体验。

2   课外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初中阅读板块中12条目标与内容始终将学生作为阅读过程的主体。如第11条提出让学生“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帮助阅读。”[2]P16显然,这强调了学生在课外应借助各种途径学会自主学习,沉浸在阅读之中。在此情况下,教师应该设置相应的课前预习或课后作业,让学生有目的地阅读文章。在《老王》的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在课前搜集与阅读杨绛的相关资料,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得学生在初读文章的时候,能够放慢速度赏析课文,加深学生阅读的体验,更好地理解文本。除此之外,教师还可在课后布置了这样一项作业:查阅资料,进一步了解文化大革命的历史情况,加深对“愧怍”及其意义的理解。由此可见,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在课外重视学生的自我阅读,同时要适当地为学生设置一个目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

3   开放中激发阅读兴趣和培养学习习惯

一般而言,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理应由学生自主培养,但教师作为学生的引路者,有责任有义务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新课标中明确提出,学生应能运用合作的方式,与同学共同探讨、分析、解决问题。[2]P15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善于创设一定的情境,或相机地组织学生就某一难题展开讨论,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环境中培养良好的阅读兴趣与学习习惯。笔者以为,在《老王》教学中,8—16自然段乃文章的难点与突破点,教师可组织学生小组深入讨论,让学生在自由中细读文本,领悟作者语言背后的意图。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创设更为开放有活力的课堂,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让学生在自由地环境中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4   重视语文知识的积累运用

在阅读板块中,前三段依次要求学生“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与格言警句”[2]P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2]P11,而第四学段在积累的基础上提出“注重积累、感悟与运用”的要求。[2]P15也就是说,第四学段不仅要求学生学会积累,还要懂得学以致用,将课文中所涉及的语言风格、章法结构化为己用。教师在教授《老王》“这一篇”时,其语言风格与写作技巧应作为本课的一大重点内容,即让学生整体感知文本后感受文中语言风格的妙处,同时还可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中让学生模仿课文的语言特色“以老王为第一人称,给作者写一份信。”这样一来,不仅让学生品析文章的语言特色,还特意让学生学以致用,加深对文章语言的印象。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可单独概括文章的语言风格,而是要引领学生在文本细读中感受“这一篇”最突出的语言特色,并设置具体可操作的任务,让学生在练习中积累运用。

参考文献:

[1]徐林祥.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社,2016:77.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学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黄美霞,佛山科学技术学院2018级学科教学(语文)在读研究生。

猜你喜欢
语文课程标准教学渗透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节约教育
数学文化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德育教育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渗透
培养学生的生活素养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改变课堂从目标制定开始